张 倩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从客观角度进行的需求呼应,是新时代发展下农村经济发展提升要求。对于农产品来说,地理标志属于一种知识产权,对农产品的来源区域、产品种类、产品特征等进行标示,与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意义,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力动力。针对茶叶这一类的农产品而言,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其附加值,实现质量发展和品牌发展,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做出一份贡献。
中国地域辽阔,物质丰富,而且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些环境都孕育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叶地理标志。从茶叶地理标志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全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31个,其中有20个省、市、自治区都申请了茶叶地理标志,包括山东省、湖北省、江西省、海南省、河南省、甘肃省、陕西省、江苏省、云南省、四川省、湖南省、浙江省、贵州省、广西省、安徽省、广东省、福建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新疆自治区等,从这些茶叶地理标志的分布情况上进行分析,其中湖北省、福建省、浙江省、四川省、安徽省、江西省、广西省、贵州省、山东省成为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大省,共有117个茶叶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占到总量的75.00%,在这些茶叶产品中,不仅包含传统的历史名茶,而且还有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茶叶。
根据农业部2008年~2019年间发布的农作物地理标志保护公告信息,涉及到茶叶的地理标志保护共有156个。在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第一年期间,只有湖北的两种茶叶产品入选为地理标志保护,这两种分别为鹤峰茶、麻城福白菊等。随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推广和宣传,地理标志保护逐渐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只是产权,并获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一致认可。之后再2010年,茶叶类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获批30个,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茶叶地理标志产品获批。直到十九大会议召开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为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中所存在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等,不仅符合茶叶产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成为推动茶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
在2008年~2019年期间获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156个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包含如下:金山翠芽、万源富硒茶、茅山长青、磐安云峰、温州早茶、大佛龙井、黄山毛峰、敬亭绿雪、武夷岩茶、唐崖茶、董河碧珍茶、永顺莓茶、石棉老鹰茶、老姆登茶、平水日铸茶、铜鼓宁红茶、安吉白茶、黄花云尖茶、龙池香尖、九宫山茶、黄石溪毛峰、泾县兰香茶、宜昌宜红、径山茶、胶南绿茶、屏山炒青、昭平银杉茶、修水宁红、白竹山茶、门隅佛芽·玉罗冈吉、南川大树茶、泰顺三杯香茶、涌溪火青、桂林桂花茶、日照绿茶、玉泉仙人掌茶、镇安象园茶、都匀毛尖茶、都江堰茶叶、固始皇姑山茶、临川金银花、和田一牧场雪菊、孔坑茶、兰溪毛峰、宜都宜红茶、大田高山茶、贵定云雾贡茶、余姚瀑布仙茗、桂平西山茶、岭头单丛茶、庐山云雾茶、孝感龙剑茶、永泰绿茶、圣水绿茶、长清茶、凤泉薄荷、凤冈锌硒茶、泰山绿茶、仪征绿杨春茶、武当道茶、阳羡雪芽、婺源绿茶、崇庆枇杷茶、福州茉莉花茶、开山白毛茶、浮梁茶、莒南绿茶、荣成绿茶、南江大叶茶、诸城绿茶、太青双上绿芽茶、普陀佛茶、屈乡丝绵茶、金寨红茶、勐库大叶种茶、底圩茶、沂蒙绿茶、五峰宜红茶、平阳黄汤茶、霍山黄大茶、远安黄茶、旌德天山真香茶、大埔乌龙茶、莫干黄芽、云龙茶、南川金佛玉翠茶、磨坪贡茶等等。
自古至今,中国人民都喜爱饮茶,在饮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文化。茶叶是中国地理标志中比较占有优势的产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发展茶产品文化是将茶叶产品为载体,将茶产品生产企业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文化体现出来,促使产品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有机统一。一直以来,在茶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力,还需要使用相应的茶叶加工工艺,对产品注入一定的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产品文化,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铁观音、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安吉白茶、大红袍、碧螺春、普洱茶、茉莉花茶等比较著名的茶叶产品,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的工艺技术,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内容,不仅能够让消费者更清楚的理解产品,而且还会提升产品形象有着重要意义,让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更加关注质量,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和自觉意识等。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种类越来越多,这不仅加大了产业市场之间的竞争,而且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人们不仅仅关注茶叶产品自身的质量,而且还开始享受消费的过程中,感受茶叶产品背后的文化。对此,茶叶产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稳定地位,就需要关注对消费者产生的情感、心理作用,关注产品文化价值的开发。
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定义分析,人文因素是其发展的主要内涵。从茶叶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消费情况分析,茶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逐渐成为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熏染。几乎每一种茶叶产品的背后都有其起源和发展故事,这赋予了茶产品巨大的文化魅力。比如铁观音,是福建省安溪市的一种优质中国乌龙茶,是清朝一名王姓学者偶然发现了西平观音岩下的茶树,称其为观音茶,安溪也逐渐产生“茶歌”、“茶舞”、“茶道”,在福建安溪,捧着茶杯,欣赏茶艺,或者听听茶歌,再细细品味茶之道,感受茶水中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茶叶产品的特色发展过程中,其生产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产品而言,必须要根据地理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规范措施,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茶叶的质量和特色,而且对实现地区生态平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实施的质量控制规范措施主要包括产地范围界定、生产方式确定、独特自然环境保护、茶园建设规划、茶叶加工、茶叶管理、茶叶品质特色和质量安全等内容,只有实施以上措施的茶叶产品才能获取地理标志保护,进而形成品牌保护和优势,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激发生产者的动力。生产者在长期生产过程中,逐渐将自身独特的生产技术融入产品质量中,发展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并赋予其地理标志,获取市场荣誉,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样能够激励生产者自觉的遵守行业生产规范,促使生产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平衡发展和保护。
中国物资丰富、地域辽阔,到现在获得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在茶叶地理标志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内涵认知缺乏、定位不准确的情况,并没有合理的把控茶叶地理标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再加上数量较多,表现出一定泛滥情况,认为茶叶地理标志的门槛较低,这样就无法将地理标志保护的价值发挥出来。因此,对于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而言,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数量控制,将茶叶产品的特色凸显出来,关注其整体形象,提升茶叶产品质量。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有效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科学合理的控制茶叶地理标志数量之外,还需要对茶叶产品的产量进行控制。重点从微观角度入手,对茶叶产品的质量、价格、产量和资源等进行控制,促使四者之间保持平衡,避免市场资源配置不稳定。首先需要保证茶叶产品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平衡,避免过分关注产量就忽视质量,导致质量下降。其次需要保证茶叶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这样才能保证价格具有稳定增长的潜力。最后需要保证茶叶生产原产地的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出现过度开发和利用的情况。
对于茶叶产品的发展而言,质量是其主要的竞争力,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发展应该将质量作为发展基础。从茶叶地理标志的产生进行分析,很多茶叶都来源于良好的地区和环境中,借助茶叶有时和地理优势,逐渐形成质量特色,有着独特的口感,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声誉。在工业发展下,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升产量将各种化学制品应用其中,在茶叶生产中也逐渐采用农药和化肥等,尽管对生产带来了良好的便利性,而且还能在有限人工劳动投入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产量,但是这些化学制品的应用也向自然环境中排入了大量的污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也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对此,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应该减少对化学制品的应用,加大相关人工投入,坚持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促使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实现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向生产力转变,提升其价值内涵,满足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需求。
总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针对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研究,应该关注茶叶产品的附加值,突出产品特色的同时,将地理标志保护和环境保护、文化传承都能够结合起来,在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控制茶叶地理标志的数量、产量以及质量,促使乡村经济稳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