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儿科
宋琳琳教授,我国著名儿科专家,中共党员,农工党党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儿科医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7月4日17时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宋琳琳教授1933年出生于上海,青少年时就读于上海名校,1951—1952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学习,1952—1956年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学习4年,大学毕业后,参加了留苏研究生的选拔,以专业100分满分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南方考区的状元,取得了上海地区唯一儿科留苏的名额,1959年选送莫斯科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获得副博士学位,1962年开始到北大医院儿科工作。1979年卫生部招考WHO留学生时,她又以高分被录取,1981年作为交换学者去美国旧金山Mount Zion Hospital进修新生儿重症监护专业,1982年由美回国。
宋琳琳教授是北大医院儿科新生儿专业的创始人之一,曾与严仁英教授共同创建中国围产医学会。1981年起任北京市新生儿协作组组长,第一、二、三届中华医学会围产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任北京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北大医院儿科副主任,1998年从北大医院儿科退休。
在主持儿科新生儿专业期间,她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自己动手,在国内首批开展了新生儿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挽救了无数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垂危患儿。她率先研制了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仪,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免除了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作为儿科医生,宋琳琳教授孜孜不倦、业务精湛,她亲手抢救过无数徘徊挣扎在死亡线上患儿,早年她就对心率达300次/分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新生儿成功实施电复律,并在北大医院首例抢救新生儿膈疝,使患儿获得新生。宋琳琳教授在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以及在全国推广普及应用新技术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辛勤耕耘数十载,宋琳琳教授感到无限幸福和欢悦的莫过于用自己的心血去点燃那些刚刚降世未久的孩子们的生命之光。
宋琳琳教授为人正派,积极向上、兴趣宽泛、热情爽朗,善待他人。她对学生谆谆诱导、诲人不倦,将自己的才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师,并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她善于团结其他专业同道,特别是与新生儿专业关系密切的院内外妇产科医师协同工作,组织业务学习,促进产儿两科合作,为危重新生儿的成功救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成为新生儿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优良传统。
在家庭生活中,她毫无怨言地为家庭每一个成员默默奉献着,她是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好大嫂……她将多种角色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
1988年宋琳琳教授不幸身患癌症,坚持与病魔斗争30年。术后不久,她抱病翻译了十几万字的专业书籍,并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临床医疗工作。她推动并创建“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撰写《紧紧拉住生命的手》一书,帮助很多病友科学抗癌、走出癌症阴影。“争取活,不怕死;不在乎,不马虎”是她向癌友宣传的12字抗癌信条。她还提出了“四个正确对待”:正确对待过去,即好汉不提当年勇;正确对待现实,得了癌,既来之则安之;正确对待工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正确对待生活,淡泊名利,保持平常心。为此,宋琳琳教授被评为全国的抗癌明星,成为众多癌友崇拜的偶像。
宋琳琳教授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一生。无论对事业、疾病,还是人生,宋琳琳教授都堪称“生命的强者”。其高山景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所有人敬仰、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