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有
(甘肃省高台县水务局 甘肃 高台 734300)
河流的治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包括水资源的保护、水环境的治理、水生态的修复、水污染的治理等,这些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但他们的管理职能相互分割,这给河流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推行河长制,有利于涉水职能部门之间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合作,河长制是水治理工作的创新制度,对改善河流面貌有很大的作用。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也由地方上的实践转变为国家的行动。
高台县有黑河、摆浪河、大河、水关河、石灰关河和红沙河六条河流,都属于黑河的内陆水系。近年来,由于气候原因、需水量逐渐增多等因素,造成黑河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有的年份出现了断流,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自从2016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之后,省委省政府就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全省一直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要求,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河湖的治理。将河长制工作从“有名”做到“有实”,深入河流的“清四乱”,彻底解决河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河长制”在全省的推行,使得河湖管理、采砂管理、专项整治、政务公开等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还取得了突出成效。
2.1 健全工作机制。河湖治理的难点就是水系有跨行政区域和流行性的特点,河长制的实施就是要保障各区域之间的相互协调,河长有协调上下游、左右岸水事的职责。河长有省、市、县、乡四级,甚至有的地方到了村五级,跨级的河长相互监督。上一级的河长要协调下一级河长分管河段、河流的水事关系,确保各区域的工作顺利开展。要制定并落实河长巡查、会议、考核等相关的制度,各部门间保持联动,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的实施,切实做好河湖管理工作。对于河湖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所面临的弊端,需要河长牵头落实好相关工作清单的编制,要做好年度任务书,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做好河长工作手册的编制工作,确保河长的巡查、督察、协调、考核以及信息通报等行为更为规范。针对巡查过程中发现以及人们举报的问题,应及时督办查办。
2.2 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要强化执法能力,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水利、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渔业等相关部门应相互协作,联合做好河湖的监管工作,特别是一些重点区域应重点监管,一经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要完善“一把手”的约谈制度,党政主要领导人担任“河长”,不是挂名的,而是为了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将水源的治理工作落实到人,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严防渎职行为。
2.3 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为了加强河湖的治理,除了财政投入以外,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探索新的筹资渠道。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河湖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如对河堤、滩面的绿化工作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争取资金,获得的收益再用来支付维护河道的费用。
2.4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度。对于河湖的治理,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创建共同参与、共同落实的良好氛围。如利用公众号把河湖的信息、河长的职责、管护的目标,管护知识、监督电话等向大众公开,接受大众的监督。同时,随着河长制的推行,也激发了民间治水的激情,河流流经的区域,涌现了许多以党员、团员、机关干部、农民等广泛参与的民间河长,在大家的共同监督下,沿河、沿湖的排污超标的企业被关停,环保意识较强的企业自觉寻找污染治理措施,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2.5 建立数字化监管系统。利用数字化监管系统把全省、市、县的水资源、防汛抗旱资料统一起来,根据实时状况,随时更新和补充,同时这个平台也是各部门进行交流、运用的一个信息数据库。河道数字化监管系统借助于GIS技术把河道信息展现的更为清楚、直观,让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快捷的调用数据,快速反应,一旦遇到有暴雨等极端天气,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提升管理决策制定的有效性、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