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北京 100074)
重症肺炎是因多种有较强致病力的耐药菌或细菌混合造成的感染[1]。重症肺炎是呼吸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进展快,治疗护理难度大等特点,常并发呼吸衰竭,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常规抗炎祛痰支持等综合治疗护理效果不佳。我们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加强痰液引流,减少炎性代谢产物及毒素吸收,明显了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益,大大降低了护理工作量。此次研究通过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如下。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44例重症肺炎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2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患;不愿参与此次研究者。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肺炎疾病诊断标准;既往无精神病史者;研究对象依从性良好,具备理解和沟通能力;基本资料完整。其中观察组年龄(20~75)岁,平均(52.2±2.1)岁,男48例,女24例;对照组年龄(22~73)岁,平均(52.5±2.4)岁,男50例,女22例。对比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1 对照组
单纯应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临床巡护、指标监测,同时实施用药监测、进行各项日常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
术前护理配合:保证隔阂设备的完整性、装置的正确连接,监测冷光源、吸引器、纤维支气管镜等器械设备。同时了解患者病情、用药过敏史,灌洗前10 min取仰卧位,依据医嘱注射镇静剂,术前4 h内禁食,在清除掉口腔分泌物之后开始吸氧。
术中护理配合:观察患者的脸色状况、呼吸等,监测其镇静药物的应用情况、生命体征等,当有血压变化、心率等情况的出现,应当降低心律失常,射入适量利多卡因[2]。预防灌洗治疗造成气道痉挛,积极观察其镇静情况,同时观察吸引物的状况,及时报告医师追加镇静药物,辅助医师止血。
术后护理配合:禁食,将头偏向一侧,1 d之内保持平卧位,勤通风换气,每日消毒2次,帮助患者适当翻身,室温23℃左右。为了促进引流,取头低足高卧位,禁止在2 h中食用干硬食物。
观察两组病人接受治疗后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持续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临床症状指标结果情况。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 23.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两组果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较于对照组54例(75.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例(94.44%)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较于对照组PaO233.90±7.94(mmHg)、PaCO2139.91±7.44(mmHg),观察组的PaO2、PaCO2指标分别是91.01±7.33(mmHg)、54.33±5.17(mmHg)均较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较于对照组SAS32.06±3.09(分)、SDS30.97±2.06(分),观察组分别是16.53±1.00分、15.46±1.03分,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2.50±0.45 d,咳嗽持续时长为2.16±0.64 d,观察组分别是4.80±0.88 d、4.39±1.25 d,因此对照组较观察组的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持续时长均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症肺炎属于临床危重病症,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能够在直视下清除气管中的分泌物,是一种新型诊疗方式,广泛应用于重症肺炎治疗,改善气管通气与换气功能。选择严密精心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治疗期间,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观察组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高;观察组较对照组PaO2、PaCO2指标均较优;观察组较对照组SAS、SDS的心理状态评分较低。经此次研究结果证实,对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时,加用临床护理配合的方式,能够改善患者不良负性心理情绪,取得极佳的护理效果,安全有效,同时改善临床症状指标,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疗效确切,可缩短病程,降低平均住院日及护理工作量,提高治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