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吕 艳,侯绣伟,陆雅宁,吴 杨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冠状动脉穿孔(CAP)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或结束时经过冠状动脉撕裂或破口处流至血管外的情况,发生率为0.1%-2.5%[1]。我科2018年11月21日一例右冠CTO患者介入术中并发EllisⅡCAP给与球囊持续低压封堵及自制带膜支架植入封堵破口处理,术后CCU监护观察4天,予11月28日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年,患者状况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患者,女性,76岁,因反复胸闷4天入院。两天前在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LAD近中段长病变,最窄处约90%,LCX中段局部约75%狭窄,RCA弥漫性狭窄,远端可见后降支血管。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予2018年11月19日入我科,入院后常规检查,完善术前准备,予11月21日行PCI术。术后两天检查心脏彩超未见心包积液,患者于2018年11月28日好转出院。
2.1.1 病情评估
11月20日下午两名导管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患者女性,76岁,体重62KG,身高162cm,T36.70C。P60次/分,R14次/分,BP120/60mmhg。术前药物负荷已完成。患者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有高血压病史数年,糖尿病史两年。平素血压血糖控制一般,住院期间规范化服药,血压控制在120/70mmhg左右,血糖4.6mmol/l,甘油酸脂2.67mmol/l,总胆固醇5.65mmol/l,肾小球滤过率98.26。外院CAG检查提示冠脉血管三支病变,右冠血管扭曲钙化,近端狭窄约80%,中段狭窄约90%,后降支发出后左室后支完全闭塞。该患者术中出现冠脉穿孔、急性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慢性闭塞病变的手术难度大,操作时间长[2],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术中应警惕有低血糖及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术前给与患者充分水化,在PCI前6-12h口服联合静脉补液不少于100ml/h,口服以患者不感到腹胀为宜,并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及可能遇到的情况。
2.1.2 手术人员准备
由科室手术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该患者手术,安排三名助手,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跟台,一名可以做出快速有效判断的技师。
2.2.1 加强病情观察
主动配合:护士术中集中精力,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听取患者的主诉,及时汇报术者。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在尝试开通闭塞血管时,观察导丝走形方向,观察DSA影像靶血管造影剂能否快速消散。球囊扩张病变血管时主动向术者报出球囊压力范围,询问患者的感受,有无胸闷胸痛症状。由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胸闷症状,复查造影破口处存在心肌染色,术者决定给与带膜支架封堵。由于封堵及时有效,本例患者术中未出现血压降低的表现,患者术中胸闷胸痛症状能耐受,未使用止痛药物,术后胸闷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2.2.2 封堵破口处护理配合
持续扩张过程中球囊会暂时阻断血流[3],造成远端血管血流中断、缺血,随着封堵时间的延长,患者胸闷胸痛症状逐渐加重,采取间歇低压扩张球囊封堵破口策略。
2.2.3 带膜支架的制作配合
带膜支架是封堵破口有效的办法,本次带膜支架制作选取材料为普通3M贴膜,制作带膜支架的过程中,对膜尺寸的把握及缠绕圈数,护士要做好监督,缠绕时,将膜放在手上,轻轻转动支架,将膜裹在支架上,最后减去多余的膜,将支架塑形,植入冠脉穿孔处。
2.2.4 心理护理
术中出现CAP时患者胸闷胸痛症状突然加重,患者出现高度紧张恐惧的心理,巡回护士应给与安抚和鼓励,给与患者治疗的信心,医务人员避免出现因意外情况发生导致工作节奏忙乱,而加重患者紧张的心理。
患者术后复查造影,冠脉穿孔处无造影剂渗透,胸痛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护士与术者共同携带监护仪、微量泵护送患者转入CCU,与CCU护士做好详细交接。CCU监护4天,生命体征平稳,胸闷胸痛症状好转,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心包积液,转入普通病房。患者出院做好宣教及定期随访。
冠脉穿孔被称为“导管室的噩梦”,是冠脉介入术中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例个案中我们获取如下几点经验:①导管室护士定期进行危重症抢救预案演练,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本专业的最新诊疗方法,以便在抢救工作中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②充分的病情评估,术前患者已做冠脉造影检查,对患者的血管情况已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在术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充分的评估。③术中密切的观察,不仅关注心电监护,重视患者的主诉,还要观察DSA影像,不放过与病情有关的任何一个警报,对并发症的发生做出快速的识别,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