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学文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茶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累,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深刻思想内涵。茶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思维轨迹,已经将崇尚的道德情操、高尚品质及人格追求渗透在具体的茶及茶事活动中,从而达到“以茶修德、以茶立美”,充分体现了其素质教育功能。目前,不少高校开设了茶文化选修课程,通过中华茶文化精神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滋润心灵,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品格和健全人格,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义重大。在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不仅能很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礼仪素养、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等培养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为“礼仪之邦”,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构建起了系统的礼仪文化体系,在赏茶、泡茶、斟茶、奉茶等方面均有约定俗成的礼仪要求。如斟茶的礼仪就能很好的折射出主客之间、老幼之间互敬互爱。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呈现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强调自我,崇尚自由等特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整体礼仪素养有待提升。将茶文化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传统茶文化中的规矩和礼仪,能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礼仪素养,确保其更好的知礼、懂礼与守礼。
茶文化课程中的茶艺学习,能很好的彰显茶文化之“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意境美。茶文化课程通过引导学生研习茶文化艺术,将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审美意蕴的中华茶文化内容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中。学生在安静幽雅的品茗环境中,开展知茶、赏茶、敬茶、品茶等茶事活动,从而潜移默化地感知生活美,学会举止美,表现创造美,不仅完成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也强化了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有效提升了其艺术审美修养。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育训结合,德技并修。中华茶文化与东方的儒、释、道思想融会贯通,具备的与生俱来的德育功能。其中“茶德”作为国人共同的精神追求,意指对饮茶人的道德要求。所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文化中倡导清淡平和、宁静自然的人生态度,饱含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中华传统美德,茶的品饮过程也是饮茶人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人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中华茶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慢文化”,茶文化蕴含的意境和美感能使饮茶者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行为约束,能很好地消除现代社会“快餐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茶文化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以茶的君子之道,摒弃浮躁,平衡心态,宽厚待人,遇事冷静思考,沉着应对,通晓做人处事的道理,从而培育了健康平和的阳光心态。
目前茶文化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课程定位欠准确、教学内容欠丰富、教学方法欠科学、实训条件待完善、师资水平待提升等问题,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发挥有限。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课程兼具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茶文化课程定位在茶的起源与传播、茶叶的种类和鉴别、茶艺表演等科学内容,茶文化仅作为教条主义的形式传授,并未充分体现茶的艺术和文化特色,所承载的素质教育功能不凸显。事实上,如何使学习者准确领会和感悟茶文化的思想内涵、精髓要义,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品格追求,达到茶艺艺术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是课程教学的重点。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物态文化,更包含了精神文化。目前大部分茶文化课程大多从以史论史、以事论事的角度,聚焦茶史、茶政、茶法等内容,导致教师在讲授茶文化历史和艺术内涵、展示泡茶敬茶等基本常识时,相对枯燥,难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没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高尚的情操。
目前茶文化课程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普遍投入不足,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动手操作的实践训练偏少。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余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与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不能系统学习体会识茶、泡茶的技艺过程,学生难以深刻理解丰富厚重的茶文化。
茶文化课程的授课教师对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高,不仅要爱茶、喝茶、懂茶,还得对茶文化的相关艺术有一定的造诣,如乐器表演、服饰搭配、插花艺术、语言技巧、形体形象等。目前,茶文化课程的授课教师虽然大部分有过在茶艺培训机构学习的经历,也获取了茶艺师资格证,但专业背景不一,且教学水平参差不一。
茶文化课程教学应兼具文化性和科学性,艺术与实用性,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在确保课堂趣味性的前提下,深度拓展文化内涵。具体教学内容可设置茶史、茶类、茶艺、茶道等模块,开展以“茶德精神”为文化内核的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和、敬、廉、美”的茶道精神传播与价值认同。通过茶文化的经典作品赏析,如茶之名人、典故传说等,引导学生在识茶、赏茶、敬茶等过程中,感受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感恩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摒弃自我中心思维,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茶文化的育德功能。
我国茶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从茶树种植技艺到茶叶加工工序,再到泡茶、敬茶、饮茶等礼仪,无不彰显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茶文化课程不仅有着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课程的实践性也很强。如何引导学生在茶文化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可探索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改革。
(1)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引人PBL 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采用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先给出有关茶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文献,充分研讨并作成果汇报;其他同学展开提问和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这种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视频、新闻和讨论相互穿插,教师、学生充分互动,不断有新鲜的东西冲击学生的视听神经,课堂的互动环节也不断调动他们的大脑去思考、总结和表达。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能最大程度为学生学习赋权增能,提升学生学习参与感和获得感。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可以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实训教学资源和条件,开展设计性、实用性、竞技性强的茶知识和茶技艺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体会茶文化的美学知识,如茶的名称美、含义美、形态美、味道美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坚持做中教、做中学,通过茶园参观、茶馆见习、茶知识竞赛、采茶做茶比拼、茶艺编创、茶叶审评等活动,使学生切身融入到茶文化中,领略感受丰富多彩的茶道精神,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传承创新使命。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茶文化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做好图文并茂的茶文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如微课、课件、图片、文本等,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茶文化教学情境,将抽象难懂的茶文化转变成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知识技能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关于茶叶分类、冲泡技艺、茶艺表演等内容授课时,坚持实物展示或演示,实现“以形之象,传意之美”。
(4)加强硬件投入,强化实训条件建设。高标准建设茶艺实训室建设,推进茶文化课程的项目教学。实训室建设在环境布置上要突出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如购置屏风、字画、插花等设置设备,使学生在各类茶样茶具的展示训练、茶品的鉴赏和沏泡训练、茶艺的表演训练中,全方面提升美学、表演学、音乐、美术、设计等艺术素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各类茶艺进行创作和演绎,从而拓展学生职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审美情趣。
要提升茶文化课程教学实效,不仅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成立茶文化学生社团,选配社团指导老师,定期举办茶文化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品茶论道活动,举行茶艺比拼等,将知识溶于实践,给学生更多感受茶文化的实践机会。以“茶如人生”专题研讨为例,学生以茶引言,以茶助兴,畅谈人生,从中领略茶道精神,不但可以传播茶文化知识,还可以修身养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生活、工作和人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发扬和传承中国茶文化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高校茶文化课程应该充分发掘有益资源,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积极践行育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