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源性新生儿疾病输血状况分析*

2020-12-22 12:28黄蓉陈婷婷朱龙飞凌玉史融冰胡文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年6期
关键词:母源血液制品胎龄

黄蓉 陈婷婷 朱龙飞 凌玉 史融冰 胡文静

输血是新生儿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是抢救和治疗新生儿某些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新生儿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1]。母源性病因包括某些器官、系统或全身性疾病,妊娠期或分娩期并发症以及不良生活史、特异体质和社会或医源性疾病等可引起新生儿贫血、出血、感染等严重情况[2],输血是必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对母源性病因、母源性新生儿综合征、输血种类和目的、输血次数及与胎龄、体重的关系、输红细胞次数与采血次数、采血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输血治疗的180例新生儿(包括6例行换血治疗的新生儿),男93例(51.67%)、女87例(48.33%),胎龄25~41周(31.6±4.9周),出生体重700~3 900 g(1 460±930 g)。住院天数5~92天(29±23.05 d),采血次数3~29次(10.37±5.78次),采血量2~20 mL·kg-1(8.12±4.35 mL·kg-1)。早产儿140例(77.78%),足月儿40例(22.22%)。输血次数1~7次(2.37±1.62次)。有162例(90.00%)输血新生儿存在母源性病因,无母源性因素的18例(10.00%)。135例输血新生儿治疗后情况改善,25例转院治疗,20例放弃治疗。

2 血液制品的来源与种类 所输注的血液制品均来源于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种类与剂型分别为悬浮少白红细胞(0.5单位/袋)、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50 mL/袋)、冷沉淀凝血因子(0.5单位/袋)、γ-辐照单采血小板(1治疗量/袋)。其中悬浮少白红细胞2~6℃专业冰箱保存,保存期为35天;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20℃以下专用低温冰箱保存,保存期为1年;γ-辐照单采血小板20~24℃震荡保存,采集后5天内输注。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多个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母源性新生儿疾病按母源性病因分类可分为孕产期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及医源性或社会因素异常,在本研究中纳入的180例患者中分别为112例(62.22%)、30例(16.67%)、20例(11.11%)(见表1),共162例。这162例新生儿按疾病病理分类,即母源性病因导致新生儿疾病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如表2所示。

表1 162例患儿按母源性病因分类列表

表2 162例患儿按母源性新生儿疾病综合征分布列表

2 母源性新生儿输血目的与输注血液制品的种类162例母源性新生儿疾病综合征,6例新生儿接受换血治疗,对其余156例进行输血种类与目的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156例新生患儿输血种类与目的分析

3 母源性新生儿输血次数及与胎龄和体重的关系162例母源性新生儿疾病综合征,6例新生儿接受换血治疗,其余的156例输血新生儿中早产儿135例,足月儿21例,输血次数如表4所示;并按胎龄和体重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的输血次数如表5所示。

表4 156例新生患儿输血次数

表5 156例不同胎龄和体重的新生患儿输血次数

4 母源性新生儿输红细胞次数与住院期间采血次数、采血量的相关性分析 母源性新生儿中,将80例输红细胞新生儿按胎龄和体重划分,分别计算输红细胞次数与采血次数、采血量的相关关系,结果如表6所示。

讨 论

本研究的180例输血新生儿中,有162例(90.00%)存在母源性病因,以孕产期并发症占多数(69.14%)(表1)。孕产期并发症指起因于妊娠后有了胎儿才发生的疾病,如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高症等。表2列出了162例母源性新生儿疾病综合征的分布,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最多,占43.83%。NRDS多见于早产儿,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特别是肺发育不成熟,因此NRDS发病率明显增高。由于早产儿机体代谢对氧的需求量低,致促红细胞生成素量少且活性低,红细胞寿命短,医源性失血量大,易在入院2~5周发生贫血[3]。本研究中母源性疾病早产儿比例为86.54%(表4),因此,输注红细胞是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贫血的首选方法。本研究中也显示悬浮少白红细胞输注比例和输注次数远高于其它三种血液制品(表3、表4)。目前,我院要求新生儿输红细胞需用同一献血者的红细胞分为多个小剂量包装(0.5 U/袋),分次输注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虽然连续使用来自同一个献血者的分装制品可能会导致输注的红细胞保存期延长,但有文献报道[4],使用不同储存时间的红细胞对早产儿的临床结果没有影响。

表6 80例不同胎龄和体重新生患儿输红细胞次数与采血次数、采血量的相关性分析(r)

母源性新生儿疾病中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占多数,刚出生时凝血因子不及成人的50%[5],易发生肺出血、颅内出血、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因此输注FFP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出血的有效手段。FFP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中,输注FFP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占所有输注目的的21.16%(表3),而对于新生儿输注FFP的其他用途(抗感染、抗休克、支持治疗等)占10.08%,有文献提示危重早产儿输注FFP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并且在抗休克中能够很好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6,7];还有文献认为输注FFP后,患儿的白蛋白与同组输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避免用于营养支持治疗[8]。值得引起临床注意的是,对于本研究中的早产儿,临床医生只是根据其临床表现来决定是否输血浆或冷沉淀,并无相关凝血检测。血小板的输注参考《临床用血技术规范》(2018年版征求意见稿),对于高危早产儿推荐维持血小板计数>100×109/L,病情较稳定的早产儿维持血小板计数>50×109/L,输注剂量为10~20 mL/kg。我院患儿输注的血小板制剂均为1个治疗量,无法实现分装,浪费问题无法避免。

关于母源性新生儿输血与胎龄和体重的关系分析,胎龄<30周组和体重<1 500 g组新生儿输血比例高,平均输血次数多(表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新生儿的各项机能越不完善,易发生贫血和凝血障碍,输血概率和治疗次数增加。表6按胎龄和体重划分,对80例新生患儿输红细胞次数做相关性分析,得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输红细胞次数与采血次数、采血量成正相关(P<0.05),这与蒋青莲等[1]报道一致,提示早产儿生后采集脐血行部分实验室检测、改进微量血检测或减少采血次数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新生儿医源性失血。

综上,需要输血治疗的新生儿绝大多数都存在母源性病因。因此,对于收治高危孕产妇较多的医院,应加强新生儿输血的相关培训,提高临床医师对血液制品输注适应症的认识;实现血液制品的小剂量分装,做到血液资源不浪费、合理储备;尽可能减少医源性失血,从而更好地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目前国内关于新生儿输血的标准尚未统一,新生儿输血的循证医学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母源血液制品胎龄
H5、H7亚型禽流感母源抗体对蛋雏鸡首免日龄的影响
执业药师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滑液囊支原体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在DIC患者血液制品输注中的指导价值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