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 何黛
摘要:本文以C高校为例,分析当前C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有效性提升策略,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体育;高校;运动;训练;有效性
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指在教师安排和指导下学生进行的专业体育技能训练,在体育运动训练上包括了专业项目、专业战术等训练内容,通过训练可以提升学生体育专业技能与自身体质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校体育运动训练重要性及有效性分析
(一)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分析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即通过体育运动训练之后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提升情况,如果通过体育运动训练之后学生体质水平与体育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则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比较好,反之有效性较差。体育运动训练中,可以对其有效性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首先,学生。学生积极性与学生运动习惯对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影响很大,若学生对体育运动训练积极性高,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更加认真,通常体育运动训练效果比较好,反之若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难免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不认真,训练效果相对也比较差[1]。其次,教师。教师作为体育运动训练主要主体之一,其对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影响较大。
(二)高校体育运动训练重要性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高校通过多种多样体育运动训练可以提升学生体质水平,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必要保障。首先,通过体育运动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质水平。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身体各项机能得到进一步锻炼,为学生健康体魄打造提供有力支持。其次,体育运动训练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体育运动训练除了必要体能训练之外,还会对一些专项体育技能进行训练,很多体育项目需要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灵敏性、协调性等。以乒乓球为例,在各种乒乓球技巧训练中,学生需要对乒乓球落点、球拍力度、回击点等进行分析,才能保证自己在对局中获得胜利,而这个对打竞争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大脑、手臂等部位都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可以促进学生反应能力、规划能力等提升[2]。再次,体育运动训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学生不仅要时常体验运动带来的多种身体刺激,同时还要在运动中感受多种心理刺激。这种心理刺激在一些竞争性、合作性等运动训练中表现较为明显,长此以往学生合作竞争等意识不断提升。
二、当前C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上存在问题
(一)问卷设计
出于更为真实分析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体育运动训练情况调查》问卷,以C高校20名体育教师与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将问卷分发放给学生与教师,待学生与教师填写完毕后将问卷收回。《体育运动训练情况调查》问卷分为教师版与学生版两版,问卷具体内容如下。
学生版问卷具体内容:(1)基础信息(性别、姓名等);(2)我对体育运动训练有兴趣?(3)我积极参加每一次体育运动训练活动?(4)我觉得老师对我的帮助大?(5)我满意现在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6)我有课下自主体育运动训练的习惯?(7)我对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意见?
教师版问卷具体内容:(1)基础信息(性别、教龄、姓名等);(2)我有设计体育运动训练课的习惯;(3)我会针对每一位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专业训练计划?(4)我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教学?(5)我平时经常和学生沟通?(6)我给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意见?
(二)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形式,共发放学生版问卷300份,收回问卷300份,问卷回收率100.0%;发放教师版问卷20份,收回问卷20份,问卷回收率100.0%。两版调查问卷具体结果如下。
学生版问卷调查结果:(1)基础信息分布情况,186名男学生占比62%,114名女学生占比38%;(2)对体育运动训练感兴趣学生132名占比44%;(3)积极参加每一次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学生112名占比37.3%;(4)觉得老师对我的帮助大的146名占比48.7%;(5)满意现在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162名占比54%;(6)课下有自主体育运动训练习惯的96名占比32%;(7)表示需要增加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趣味性的105名占比35%,表示需要增加体育课数量的92名占比30.7%,表示需要增加指导教师的65名占比21.7%,其他意见32名占比10.7%。
教師版问卷调查结果:(1)基础信息调查结果分布,12名男教师占比60%,8名女教师占比40%;教龄在5年以上15名占比75%,教龄在5年以下5名占比25%;教授级别4名占比20%,讲师16名占比80%;(2)有设计体育运动训练课习惯的17名占比85%,无设计课程习惯的3名占比15%;(3)针对每一位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专业训练计划的9名占比45%;(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教学的7名占比35%;(5)平时经常和学生沟通的11名占比55%;(6)表示需要增加体育课程数量的9名占比45%;需要拓展培训内容的7名占比35%;其他建议3名占比15%。
(三)C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上存在问题——以调查结果为依据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C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上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学生积极性不强,上述调查中表示对体育运动训练感兴趣学生还不足五成,且学生参与运动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有六成以上学生参与积极性明显不足;(2)学生自主体育运动训练习惯不好,上述调查中有课下进行训练的学生不足四成;(3)体育运动训练课数量与趣味性不足,上述调查中教师与学生普遍反映课程数量少,而在课程趣味性方面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低,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足,且有大半学生表示教师对其帮助较少,希望增加指导教师数量;(4)教师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上述调查中建议拓展培训内容的教师在三成左右。
三、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加强对体育运动训练重要性宣传,提升学生积极性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积极性不足与学生意识较低有很大关系,学校可以针对这一点适当增加对体育运动训练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增加学生与相关体育运动训练知识接触机会,提升学生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首先,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各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广播台、电视中心等对体育运动训练进行適当宣传,增加学生同相关知识接触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性提升。其次,学校可以开展相应学分奖励活动。学校可以适当以学分奖励形式促进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训练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3]。
(二)加强学生自主体育运动训练习惯培养
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训练质量提升,为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制定自身体育运动训练计划。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体育运动训练计划,并在学生体育训练计划制定结束后监督学生完成情况,通过朋友圈打卡、抽检等形式进行监督,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运动训练习惯。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情况。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实际运动情况,及时指正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方面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养成[4]。
(三)适当增加体育运动训练课数量与体育课的趣味性
在体育运动训练课程开展上适当增加体育运动训练课数量,满足学生与教师教学需要,促进体育运动训练教学有效性提升。同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不断创新体育运动训练课堂,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体育运动训练教学效果提升。首先,适当增加体育运动训练课数量。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教学计划,适当增加体育运动训练课数量,可以增加到每周1.5-2.5节,增加学生与体育运动接触机会,促进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创新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教师可以利用比赛、趣味体育等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4]。再次,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通信手段增强与学生之间沟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校园公众号等增加同学生沟通,在沟通中加深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为后期针对性体育运动教学计划制定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四)完善教学培训机制,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高校需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打造高质量体育教师队伍,促进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首先,适当拓展培训内容。在体育教师培训上根据教师实际情况与教学环境变化情况,适当增加技术、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方便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拓展教学思路,为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保障[5]。其次,积极组织教师交流活动。高校可以加深与其他优质高校的合作,积极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之间交流,打造相应交流平台,方便教师之间就体育运动教学进行深刻探讨,在交流中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再次,推进体育科研工作。高校要积极推动本校体育科研项目的研究,为高校体育运动有效性提升提供相应实践理论支持,借助创新理论的力量推动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有很多,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适当选择相应提升策略。存在上述问题的高校,可以从加强对体育运动训练重要性宣传、加强学生自主体育运动训练习惯培养、适当增加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数量与体育课的趣味性、完善教学培训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美蓉.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政策有效性分析及改进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8,39(05):104–110.
[2]张学研.高校足球运动训练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53–54.
[3]曹俊.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19,613(06):196.
[4]庞瀚博鸿,于伟.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灌篮,2019(012):75–75.
[5]倪振华,龚慧敏.浅谈如何提升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2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