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昊
摘要:我国发展体育项目建设,应以全民健身为建设宗旨,着重抓好青少年及中老年等弱势群体,促进上述群体进行充分体能锻炼,以增强体质,享受更优质生活。本文以青少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羽毛球训练期间应注意的步法训练问题,结合当下步法训练其切实意义及特征,分析步法移动训练期间的各项步骤,并挖掘训练具体策略,提升青少年群体身体强度及灵敏性,增强羽毛球运动的训练科学性。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青少年群体;步法训练;综合步法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体育运动比赛中较为拿手的项目之一,为促进羽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中落实,需要将青少年群体充分动员起来,以便大力发展羽毛球运动。羽毛球能在运动期间完全调动起全身组织,因此能起到较高的健身锻炼效果,其中步法训练是羽毛球运动训练技术中最为基础且关键的核心项目,只有将步法训练达到较高运动水平,才能更好完成击球等运动行为。青少年处于爱玩爱动时期,因此在此时进行的步法训练,应将青少年其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妥善分析,确保青少年可接受步法训练强度,才可合理、科学锻炼出青少年的羽毛球步法能力,增强青少年机体运动强度。
一、羽毛球训练进行步法训练的意义
(一)促进技术提升
步法训练是羽毛球训练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羽毛球技术为求更全面发展,应从基础的步法训练优化开始,尤其是要将快速这一特征进行落实。羽毛球步法和手法是羽毛球运动的基础入门技术,进行步法训练,需要不断加强训练力度,以此才能锻炼出较快速的移动水平,为良好击球打下步法基础。统观羽毛球运动名将,诸如林丹、李宗伟等,他们无不将羽毛球运动的步法训练视作重要基础训练环节,唯有提升步法水平,才能有增强羽毛球运动整体技术水平的前提,所以训练羽毛球步法,有其训练必要性。
(二)避免运动损伤
羽毛球运动是隔着球网进行的对抗运动类型,因此该项运动有一定运动损伤危害,而羽毛球运动整场比赛时间紧迫、竞争观念突出,导致其运动量较为庞大,因此产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会更大。针对此类问题,羽毛球训练时应关注步法训练,据运动损伤数据可知,腿部、脚踝部受伤比例较高,所以在步法训练中着重关注运动速度及身体力量,是能够避免运动损伤的较关键因素。良好的步法训练可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进行有效应对,减少因激烈运动而造成的步法混乱现象,更能有效提高步法应用的成效,减轻运动损伤程度。
二、青少年进行步法训练时应用特征
(一)快速性
羽毛球运动中的步法训练,有其快速性特征,该类特征是决定羽毛球击打时能否取得较好时机的重要因素。羽毛球击打应预留出足够的挥拍及运动轨迹的调整时间,因此需要较为快速的步法能力支持被训者完成对击打位置的定点定位。步法训练体系内加强对速度性的要求,可保证击球动作的快速性、稳定性,能让羽毛球被训者在对战期间争取到较为关键的时间优势,获得较高击球位置,从而增强击球力度、增大击球效果,较快锁定获胜机会。
(二)灵活性
步法训练时,青少年还应对步法灵活性做以准确认知,以便在羽毛球对战时能灵活调整步法速度及位置站点,牢固其主动出击地位。击球时机是获得羽毛球比赛的重要因素,而为了获取最佳击球时机,青少年应尽可能将每一球的步法位置进行分析,从而在羽毛球场进行稳定的灵活发挥,充分展示出步法训练的优势之处,并发挥出青少年整体的羽毛球运动水平。利用步法灵活性,被训者能在比赛中获得更为全面的运动性能,对增强其比赛胜算,也有较大帮助。
(三)节奏性
羽毛球运动还应具备足够的节奏性,被训者在羽毛球比赛的整体运动期间,应保持身体的活跃,加强对运动节奏的把控,以便能让被训者身体素质符合对战过程中的节奏感,促进训练水平的发挥。步法训练期间关注灵活性的掌控,是训练主要特征之一,步法在移动、击球等过程中,应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最佳水平做以发挥,让学生学会步法的节奏特征,尽快理解该如何控制自我的身体运动节奏,从而在对战时发挥出较高的步法优势,能在上步、退步等运动过程中较灵活的获得对战主动权。
三、步法移动训练实际开展步骤分析
起动。羽毛球移动的第一个训练步骤便是起动,该训练步骤是在准备移动时的步法类型,被训者看到来球,应做出及时反馈,此时需要将来球的实际方向进行判断,从而调整被训者移动方向,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是将来球位置与被训者位置进行统一调整。通常起动步骤下的准备姿势一种是接球前的姿势,另一种是在接发球时的姿势,两种姿势虽然行为态势不同,但其起动结果相似,皆以来球位置作为运动姿势的结束位置。
移动。起动结束后,应进行灵活的移动,确保移动位置及移动时间能与来球的位置及击打点位置做以良好契合,当然在保证移动安全的前提下,将该移动时间缩小,有其步法训练中的必要性。移动步骤的结束位置应以击球动作作为结束象征,因此较快的步法移动,将为击球时间及其有效性做以充分保障。
击球。击球并不代表着上身挥拍动作,在击球步骤下,羽毛球被训者全身都应进行有效的协调配合,比如下半身保持稳定的站立,并且通过扭动来为上半身挥拍行为产生巨大动力,这才是良好的击球行为完整步骤。击球目标应保持快准狠,通过较为强力的击球行为,来让对战方接不上球,从而获得该回合胜利。
回位。击球行为成功后,被训者则应迅速回位到原有位置,以便迎接下一次的步法击球动作,该步法训练阶段还应让被训者养成较为良好的回应思维,通过被训者自我击球力度、方向,来判断对战方的击球来向,由此进行良好回位。当回位不及時或预判重大失误,则大概率将失掉该回合比分。
四、青少年羽毛球步法训练具体策略
(一)基本步法
羽毛球基本步法包括并步、跨步、交叉步、垫步、蹬跳步等,在青少年羽毛球教学步法训练中,训练者应要求被训者充分掌握每种步法的正确姿势和运用方法[1]。比如并步训练,主要是要求被训者在前脚移动时,当来球距可击打位置较远,需要将后脚迅速向前迈一步,以便让身体能够到击球位置,该种步法适用于扣杀及接杀球、上网等情境下。
(二)综合步法
组合步法主要是对基本步法的综合与整合。学生能够从组合步法的训练中获得对基本步法的良好运用,实现自身灵活性的提升。青少年羽毛球组合步法训练主要包括上网步法、正手后退步法、反手后退步法以及头顶后退步法等。比如在正手后退的步法训练阶段时,被训者处于右后场区,此时将重心移至右脚,并迅速蹬地,右后撤步,上体随之右转,以左肩对网,右脚交叉后撤﹑移动至击球点,进而完成组合形式的步法训练[2]。
(三)被动步法
青少年在进行步法训练时,需要掌控步法的节奏性,因此为锻炼其移动、击球节奏,可采用被动步法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节奏不断被打乱、甚至移动重心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训练。教师可以设置“米”字形的指挥点,每个指挥点有一位学生,每位学生指挥一人跑动,强化学生步法的连贯性和节奏性,使学生的步法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得到提升[3]。
(四)多球教学
利用多个羽毛球的进攻,来提升青少年被训者对步法训练的依赖,并在切实取得良好教学收益时,使被训者充分认识到步法训练对羽毛球对战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多球教学能充分磨砺被训者的意志力,而且将击球训练一并融合进教学模式中,让羽毛球训练更加全面,提升被训者对步法的熟悉程度。
(五)半场教学
在实战对抗中,羽毛球被训者可以进行半场训练,以此增强步法训练的针对性,快速提升青少年对步法训练的理解程度。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处于半场中,一名学生吊球,另一名学生放小球,然后回放,另一名学生挑高球,转而再掉。在进行这一训练的初期,教师可以放宽要求,让学生慢速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反复练习中充分掌握步法的节奏性,再逐渐加快速度[4]。
(六)手步综合
步法训练是羽毛球训练中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只靠完善的步法训练内容,便可将青少年的羽毛球运动能力完整提升,此时还应配合手法训练,以便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羽毛球运动知识。比如在教学实践中,被训者可以三人一组,分成二打一局面,由此便可让人数偏少的一方在对战时获得更大的危机感,从而增强其步法的灵活性及手法的技巧性。在手步综合训练中,青少年学员能充分感知自己在对战时的不足,从而可以请教专业人士来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此提升步法速度及手法技术,提高羽毛球实战对战能力。
(七)模拟实战
青少年在学习羽毛球步法时,若不进行针对性的模拟实战,其获得的步法知识将会有所遗忘,唯有不断实践运动,才能保证步法训练的完整性及有效性。比如在步法训练时选择使用辅助器具来帮助步法训练落实到实践对战中,可为青少年的实战对抗能力有大幅增强。首先,利用绳梯设备做好步法训练,让青少年在小步跑、双脚跳、开合跳跃等训练形式下,进一步增强其腿部力量,并可在击球时有着较高的灵活性。其次,可以让青少年增强其回位的预判能力,选择平整墙面,让小学生对墙击球,以此增强其步法灵活性,还能增强其挥拍发力强度,更易养成良好的启动意识。
五、结论
综上,羽毛球运动虽然并没有身体对抗,但其运动量及步法能力需求较大,为青少年群体进行充分的步法训练,是提升其羽毛球運动能力的基础素养,更是实现良好击打手法的重要前提。通过综合步法、被动步法、半场教学、模拟实战等策略,可以充分加强青少年的步法基础素质,经过充分训练,青少年能锻炼出较为灵敏的步法,提高羽毛球基础技术水平。为使青少年能全身心投入进羽毛球步法训练体系内,训练教师应将青少年心理抓牢,采用兴趣与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提升青少年对羽毛球步法学习的兴趣,由此更好落实手法、步法、击球等技术的训练过程,并借助实战对打提升青少年的训练信心。
参考文献
[1]蔺章桥.青少年羽毛球训练中的步法训练[J].山西青年,2019(19):263.
[2]曹明.步法训练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休闲,2018(12):157.
[3]龚志威.软梯训练在青少年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对灵敏素质和步法移动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4]王磊.软梯训练对8~12岁羽毛球训练者步法移动及灵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