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对策简析

2020-12-21 21:49李林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生活化小学

李林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在小学开展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能力。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区别于其他传统科目的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进步、得到提升。本文将以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对策为落脚点,进行全面细致的解析。

关键词:综合实践;小学;生活化;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课程体系设置和存在的根本意义,它的目地和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让教育不在限制校园的围墙之内,让学生自己动手,真看真做,真切體会,积极的融入社会,从而进行社会实践。实践活动课强调就是要将课堂理论和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它是以解决问题和积极的实践探索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贴合生活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对学生的要求也只是对于知识的把握,对知识的运用。在对成绩的极尽完美的追逐下,完全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造就了许许多多“高分低能”学生的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都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缺乏自我意识,对父母家人的依赖性比较强。思维不能灵活变通,思维定势比较严重,动手实践的能力也比较差。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上,要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和自主思考中,总结并得到知识和情感上的经验。课程设计上也更应该生活化,密切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构建一个和传统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的是一个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细心、耐心的引导,使学生向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在活动课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热门问题或者热点话题。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配合调查,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家长进行沟通,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找寻问题发生的原因,调查尽量详尽的过程,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认识事物的框架和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多元

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应该适当的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明白这个阶段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欠缺。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构建学校和社会深度融合的体系,一般运用,发现问题,情景引导,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感受社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初衷,就是鼓励并教会学融入社会、体会社会,在社会活动中获得自主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在具体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能够高效的收获思维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等。教师也要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可以更加具体详实的进行探索,逐步实现学生的高素质发展。同时,教师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进程中,要将学生现实中的活动与交互作为实践开展的一个线路,构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比如问题式引导,情景故事启迪,小组合作交流等等,都能够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授课的方式,及时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促使学生向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发展。

三、依托家庭

素质教育在提出之时,就已经明确指出,教育不应该被限制在校园的围墙之内,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地方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学习的机会,而家庭教育中,家长就应该给学生们足够的机会,可以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承担错误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的去探索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并最终产生建设这个社会的伟大宏愿。家校教育相辅相成,通力合作,并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获得更广阔,更开放的教育实践机会。

四、培养实践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名言,杜威的话“教育即生活”,还有陶行知先生等等,很多名人大家所说的话,无不在阐释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上面的社会调查,正好是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感情。比如,在垃圾分类,这一最新的环保要求提出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自己的小区周围,进行一个“对于垃圾分类知识你了解多少”的社会性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沟通,实地的调查,再将调查结果制作成图表,对于垃圾分类认知充足和不足的原因分析,深入的思考造成的原因等等方式,让学生们提出问题,自主思考解决方法。通过这种社会性质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的课堂里面,感受社会、体会知识、获得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可以顺利的融入社会,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社会。

五、结合德育

根据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科的“平行教育理论”,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应当充分利用集体来影响每一个学生个体,实际操作中就应该是多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影响每一个学生。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等良好的个人习惯。同时,小学生的行为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塑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知道这是一个长期且具有反复的过程。

六、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主要以实践为主的学习课,它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大胆的探索社会,让学生自主思考,多与不同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获得情感上的完善体验。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时候,应该打开思路,不要拘泥于传统教育方法和模式,尽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自我、对社会的了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危劲松.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助推器[J].华夏教师,2020(03):60.

[2]范颖.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20(03):97+107.

[3]李晔.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路径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9(29):76-77.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生活化小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