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方
近些年来,许多新型毒品在中国迅速蔓延。青少年成为新型毒品的易感及主要消费人群。禁毒及青少年工作是社会工作重要领域之一。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引入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中,能够为该群体提供专业服务,满足社会对于大学生毒品预防工作的要求。文章通过A高校案例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问题,分析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在此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A高校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毒品预防教育课程缘起
1.环境因素
虽然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成效显著,但青少年吸毒人数总体基数较大,仍是重点关注人群。H省是外来人口和娱乐场所的重要聚集地,毒品预防形势一直较为严峻。这对于身心发育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毒品危害风险。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这种风险,开设系统的戒毒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2.政策因素
H省在认真领悟国家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要求该省高等院校开设至少4个课时的毒品预防教育课程,要求做到教学计划、大纲、资源、课时、师资五到位,并且由省教育厅负责对该项工作进行检查。
3.自身条件
A高校和某强制戒毒所有较为长期的教学实践合作关系,其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为该校毒品预防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校社会工作专业开设有禁毒社会工作 、 矫正社会工作 、 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 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为在高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另外,该校还拥有开设毒品预防教育课程的师资及相关资源,完全具备开设高校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课的能力。
在此情况下,A高校根据大一到大四认知水平、学生人数、课程安排、师资力量及水平等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紧锣密鼓地推进毒品预防教育课程。
(二)毒品预防教育课程开展情况
A高校毒品预防教育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重点在于让全校学生全面接受该教育,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第二期将该课程常态化,目的在于让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接受该方面的教育,净化校园,防微杜渐;第三期将课程进一步精简,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成效,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禁毒意识。
1.第一期开展情况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A高校毒品预防教育主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当前防毒戒毒背景、法律法规与具体措施,引导学生强化防毒戒毒意识,提高防毒戒毒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A高校毒品预防教育以讲授为主,利用PPT展示图片与影音资料加深学生对防毒戒毒相关知识的印象,课程最后以“我对防毒戒毒的认识为主题”留下课程作业,作为考核的依据。在实施方式方面,因课时安排问题,本期讲座以班级人数为标准,分学院开设讲座,每个学院轮流开设,讲座授课教师以该校社工专业教师为主,同时涉及戒毒研究与教学的部分法学专业与社会学专业教师。
2.第二期开展情况
在第一期毒品预防教育实施宗旨不变的情况下,每年秋季新生入学,A高校毒品预防教育将该课程纳入大学生入学教育中,成为固定课程。由于课时缩短、教学任务量大,在本次课程教学中做了部分调整。在教学内容方面,本次毒品预防教育根据教学对象及课时变化,教学内容涉及了解世界和中国毒品严峻形势、识别毒品及危害、中国禁毒工作现状及措施。教学内容不再以描述毒品危害等单纯的威吓教育为主,而着眼于了解毒品严峻形势的大局,开展符合大学生认知需要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教学方法方面,本次毒品预防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几乎没有太大调整,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等方式直观动态教习课程内容。在师资力量方面,大学生入学教育是大一新生入学伊始重要的课程体系,需在短时间内针对全校所有新生完成该项任务,仍运用社会工作、社会学、法学等专业师资力量,以满足全校新生同时段全面开展的需求。
3.第三期开展情况
相对第二期开展的基本情况,第三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在师资力量方面进一步精简,在选择授课教师时,更注重教师在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中的专业性和胜任力。
二、毒品预防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毒品预防教育流于形式,成效不大
A高校毒品预防教育以往主要由后勤安全部门负责,其常常通过印发毒品预防资料并在宣传栏张贴标语的方式实现,效果可想而知。之后,虽然学校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将其纳入正式的学校教育体系,但时间紧迫、安排仓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仅仅多了一门选修课,加之课时缩短、考核单一,也很难提升学生的认知。从总体来看,A高校对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理念认识不清,其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毒品预防教育内容不系统,教学方式单一
高校毒品预防教育多集中在公安部打击毒品吸食、走私、贩卖等缉毒宣传,以及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等危害知识的普及上,并辅以大量鲜活的图像材料。这些教学内容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毒品的基本知识,认识毒品成瘾机理和吸食后的严重后果,但对于“青少年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受到毒品诱惑”“如何对毒品说不”“发现或吸食毒品后该怎么办”“人际关系与毒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没有做深层次的探讨。
(三)毒品预防教育专业教师力量薄弱,需求难以满足
专业稳定的毒品预防教育师资队伍是保证禁毒工作有效开展的依靠力量。A高校的毒品预防教育教师主要依靠社会工作、社会学、法学专业教师来完成。很多教师对此领域相关知识并不熟悉,在学校强制要求下完成工作对其来说较为困难,有时甚至以播放视频占用课堂时间,无法让学生对毒品形成系统的认识,造成一知半解的局面。
(四)毒品預防教育参与主体单一,很难形成长效机制
对大学生的毒品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讲授,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很少聘请禁毒专家及讲师等加入此工作中,更鲜有带领学生到当地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生仅仅接触说教式的知识学习和价值观念灌输,难以形成印象深刻的体验,很难形成对毒品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有的学生甚至对教师的讲授不以为然,认为教师也只是照本宣科,课堂上不学习也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补充。
三、开展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变毒品预防教育理念,明确教育内容
高校应重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建立长效机制。高校领导及教师必须明白,仅仅给大学生提供毒品知识远远不够,因为行为与认知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只有通过相关活动使大学生进行自我发现,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实现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因此,高校要不断丰富和加大知识传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才能真正抵制毒品,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方法
承担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培训,对不断变化的毒品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授课中,高校往往忽略拒绝毒品方式和方法的交流。其实,很多毒品问题源于不良环境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高校应注意这些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另外,高校还应提倡多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这种互动式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通过启发引导,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较于传统方式更有效果和意义。
(三)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
毒品预防教育必须进行有效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该工作的目标。近年来,社会工作蓬勃发展,在禁毒、青少年、学校等多个专业服务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学校也开始引入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禁毒服务。社会工作注重评估和需求调查,能将各类有利资源进行整合,引入多方参与,充分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等多种工作方法,结合一定实践活动,满足大学生认知需求。另外,在毒品预防教育中,社会工作还借助同伴教育的力量,引起心灵共鸣,有利于交流心得体会,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这些潜在优势是单纯授课式的毒品预防教育无法比拟的,对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亚学院2019年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教学专项研究项目“矫正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团队”(编号:SYXYY1bkkc01—01);2018年三亚学院校级“一师一项目”校级专项科学研究“社会工作嵌入三亚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编号:USY18YSK03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禁毒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2]李晓凤.禁毒社会工作的“精细化”标准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
[3]唐斌.社會工作专业干预下的同伴教育:以上海市P镇“女性戒毒沙龙”为例[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6):68-71.
(作者单位 三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