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的生成机理及培育对策研究

2020-12-21 03:49彭亮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 新乡贤是“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形成机理来看,乡村建设现实需要的呼唤、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以及新乡贤自我价值的追求是促成新乡贤生成和“返场”新时期乡村治理的重要因素。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应契合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和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律,通过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新乡贤文化的涵育以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涵养等措施,积极促进新乡贤群体的培育、生成和发展壮大,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工程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 新乡贤;乡村振兴战略;生成机理;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39;F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2-023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2.061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New Rural S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ENG Liang (College of Cunj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94)

Abstract New rural s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strong talent team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n important force fo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call for the realistic needs of rural construction,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the pursuit of self-worth of new rural sage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generation of rural sage and the governance of the village in the new period. In the great process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it should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rules of rural society, and actively promote new rural sage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forces, the cultivation of new rural sage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ultivation,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ge group provide strong talent support for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projec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New rural sage;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Formation mechanism;Cultivation strategy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的生成机理及培育对策研究”(ZJ19YB10);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淘宝村治理体系研究——以广东省军埔村为实证”( 2017WQNCX215)。

作者简介 彭亮(1987—),女,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从事公共管理、乡村治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4-25

1 問题的提出

乡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有的社会现象,在“皇权不下乡”的封建社会,以乡贤为主体的“绅权”曾在支撑乡村社会运行和维护乡村社会秩序中发挥了中坚力量。依托科举制度“出则为仕、退则为绅”的流通渠道,是古代乡绅生成和发展的主要路径。然而,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传统乡绅丧失了生成和发育的制度依托,堵塞了传统乡贤生成的渠道。到了近代史时期,由于国家动乱、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等原因,一些传统乡绅以“土豪劣绅”的外在形态由“保护型经纪”变成了“营利型经纪”[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乡绅政治的经济和社会基础[2],传统乡贤彻底退出了乡村治理的历史舞台。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步给予了乡村社会较大的自治空间,乡村基层自治的活力得到释放,乡村治理的主体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乡贤也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新乡贤”的新面貌、新内涵“返场”乡村,并在近10年尤其是近5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关“新乡贤”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存在一些争议,但基本共识有以下几点:一是新乡贤的个人能力往往较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或者专业技术等某一特定领域(或同时在某几个领域)具有较强的才能或调动资源的能力。二是新乡贤应具有比较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情系家乡、热心家乡公共事业。三是新乡贤应具备一定的“在乡性”,即应具有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意愿,并在实际行动中予以体现。有学者提出,“新乡贤”与“乡贤”的区别在于一个“新”字,“新乡贤”主要“新”在:一是新的产生环境。传统乡贤产生于封闭静止的乡土社会,而新乡贤产生于快速流动的市场经济社会。二是新的权威来源。传统乡贤主要以所取得的功名和宗族庇护作为权威来源,而新乡贤则是依靠道德水平与政治、经济地位相结合而获得尊崇和权威。三是新的治理空间与治理机制。传统乡贤主要依靠儒家伦常和传统的乡规民约调解纠纷、维护乡村社会秩序,而新乡贤主要以当前乡村治理的困境为对象,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进行社区整合、助力乡村振兴[3]。综观新乡贤研究的相关文献,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乡贤文化、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两委”以及新乡贤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等方面,有关新乡贤的培育和生成方面的专门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笔者主要对新乡贤的生成机理,以及如何顺应其生成机理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促进新乡贤的生成进行研究。

2 新时期我国新乡贤的生成机理探微

2.1 乡村发展需要是新乡贤生成的客观原因 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的领导主体经历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士绅治理、集体化时期的贫下中农干部治理、改革开放时期的治理精英多元化等阶段,但是从当前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的实际来看,除了少数“明星村”之外,先富能人治村、弱势权威治村以及上层精英嵌入式治村都面临着不同程度或类型的治理难题[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农村生产凋零、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迟缓。由于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和优秀人才的大量外流,使得乡村自治与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出现了乡村内生权威流失、公共产品提供不足、经济发展缓慢、道德教化弱化、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急需国家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予以应对。乡村建设面临的多重困境“呼唤”着乡贤文化的回归[4],新乡贤“返场”乡村社会可以带来人才返乡、资源返乡、经济返乡、文化返乡等多重现实价值,契合了新时期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和乡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2 政府行政力量推动是新乡贤生成的外部原因 国家认可、引导和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为新乡贤“返场”新时期乡村社会赋予了正当性和合法性。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新乡贤”提出了政策指向。继此,2016、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提出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新时代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工程,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而新乡贤无疑是这支“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新乡贤的政策指向,为地方政府结合地区实际和特色推动新乡贤培育和新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实践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力量。

2.3 新乡贤自我价值追求是新乡贤生成的内在因素 “行为科学”学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共5个层次,其中“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方面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与受别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指人类具有越变越完美的欲望、人希望实现他所能实现的一切愿望[5]。新乡贤包括在乡乡村、外出乡贤和外来乡贤三大类型(其中前两者最为广泛),他们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精英,“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3]是新乡贤群体的共同特点。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农耕历史的农业文明古国,受农耕文明的深刻影响,“情系家乡”“叶落归根”“达则兼济天下(先富带动后富)”等思想是人们心中普遍的心理认同。新乡贤有道德、有知识、有资财、有情怀,在基本满足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后,必然产生追求“归属感”“被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为新乡贤的生成和“返场”乡村治理提供了源于新乡贤“自发”的内生动力。当然,新乡贤的生成与“返场”不仅仅是一种需求,更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怀和责任担当。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新乡贤生成的对策建议

3.1 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新乡贤的生成和发展 重视培育新乡贤和新乡贤文化、积极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戰略和中央一号文件的明确的政策指向,也是“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6],新乡贤及新乡贤文化是对我国传统乡贤与乡贤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的继承与发展,理应受到重视、弘扬和发展。从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来看,目前已经形成的“枫桥经验”已然成为新时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成功典范,而诸如浙江上虞、江苏梁寨、广东云浮、重庆永川、贵州印江等地区在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也进行了多样化的地方性探索与实践。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从已有的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等多方面来看,新乡贤在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在提高对新乡贤的重视度、认可度的同时,还要摆正新乡贤在新时代“三农”工作中的“位置”,做到“参与”而不是“主导”,“补位”而不是“越位”。要让新乡贤发展成为我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中国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新乡贤“使用”与“培育”的良性循环,让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新时代乡村建设现实需要的新乡贤文化重放光彩。

3.2 以政府行政力量推动新乡贤的生成和发展 新乡贤的生成和“返场”既是新时期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与乡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也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和行政力量的外部推动。实践表明,借助政府行政力量可以加快推进新乡贤的生成、发展和壮大队伍规模。地方政府不仅可以定义新乡贤的准入标准,还能通过规则供给、搭建平台、构建机制等释放新乡贤的生产和整合功能[7]。以政府行政力量推动新乡贤的生成和发展,首先要尊重新乡贤的成长规律,定位好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新乡贤是一支特殊的人才群体,政府必须尊重新乡贤生成和成长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在推进新乡贤的评选、组织建立、平台搭建、机制构建等方面积极作为。建议可由乡镇级政府制定新乡贤的认定标准,各村(居)采用个人自荐、“两委”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选,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公示,报镇政府复核备案。在新乡贤群体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引导和帮助组建乡贤参事会、乡贤理事会、乡贤联谊会等新乡贤社会组织,引导和支持新乡贤组织积极发挥功能作用,并逐步促使新乡贤组织的运行由外部力量推动转变为“自发”的内生发展。

3.3 以弘扬新乡贤文化涵育新乡贤的生成和发展 “新乡贤是在当代文化氛围的陶冶下产生的”[8],其生成和发展壮大离不开新乡贤文化的涵育。辩证地来讲,新乡贤是新乡贤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载体,而反过来新乡贤文化又是涵育和生成更多的新乡贤的必经途径。新乡贤文化继承了传统乡贤文化中有关道德品性、情感样式、行为方式、社会影响等基本特征,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需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呈现出了更为明显的地域性、道德性、知识性和公益性特征[9]。新乡贤文化是一种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新时代乡村建设需要的优秀文化,它既蕴含着“崇德向善”“造福桑梓”“兼济天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也深受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的深厚影响,并自觉服务于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在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建设中大力宣传和培育新乡贤文化,通过文化的力量激活城市人奉献家乡的精神[10]。要注重外出经商创业人员的文化建设,依托商会组织以及工商联、统战部举办的联谊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外出经商创业人员情系家乡、造福桑梓的情怀和意愿。要注重农民工群体的文化建设,尤其要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文化建设,他们将是未来新乡贤的重要人才来源和储备力量。最后,要注重培育和挖掘在乡的管理人才、种养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各类“土专家”“田秀才”,注重加强大学生村官、乡村外来人口的文化建设,拓宽新乡贤文化建设及新乡贤选人用人的视野,努力建设一支“内外”结合、品行高尚、作用突出的多样化新乡贤人才队伍。

3.4 以营造良好乡村社会环境滋养新乡贤的生成和发展 如果说新乡贤能否被培育在学术界尚存一些争议,那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新乡贤的生成和发展则是一个普遍共识。首先,要加大对新乡贤文化和新乡贤事迹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新乡贤的認可度和美誉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要在全社会营造起“先富带动后富”的良好氛围,对于新乡贤“造福桑梓”的行为活动和优秀事迹,各媒体渠道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晓发生在新时代乡土社会的好人好事,广泛传播和凝聚更多的乡村振兴正能量。其次,要为新乡贤的生成或返乡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尽管国家政策层面对培育新乡贤文化、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作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但当前新乡贤的生成和返乡仍面临着来自制度方面的困境。要建立健全新乡贤返乡的保障制度,更加注重解决新乡贤返乡后的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11]。对于体制型新乡贤,可以考虑出台“告老还乡”“退职还乡”制度,支持和鼓励有知识、懂政策、有情怀的体制型乡贤回归故里引领新时代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最后,要强化新乡贤的激励机制,为增强新乡贤培育的动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通过精神激励、情感维系、项目动员、文化涵育等措施对新乡贤“造福桑梓”的行为活动给予肯定和激励,为培育、生成和壮大新乡贤规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4 结语

新乡贤群体作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契合新时期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政府行政力量的大力推动以及新乡贤个人的价值追求等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新乡贤的产生和兴起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历史必然性,它的“返场”能够为乡村带来人才返乡、资源返乡、经济返乡、文化返乡等诸多有利条件,必将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进程中大有作为。积极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建设一支德行高尚、能力突出、热爱家乡事业的新乡贤人才队伍,然而新乡贤培育和生成并非能够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环境等逐步孕育的一个比较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新乡贤培育过程中,应努力把握和顺应乡村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号召,提高对新乡贤及新乡贤文化培育的重视程度。要尊重新乡贤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并借助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新乡贤文化的涵育以及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措施,促进新乡贤群体的培育、生成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33-37.

[2] 吴家虎.内生权威融入式治理:体制型乡贤治村的时代价值与完善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8(4):57-63.

[3] 胡鹏辉,高继波.新乡贤:内涵、作用与偏误规避[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20-29.

[4] 许欢科,滕俊磊.乡村振兴中新乡贤培育的障碍及其对策[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35-42.

[5]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5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0-71.

[6]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EB/OL].(2014-10-13)[2020-01-15].http://www.gov.cn/xinwen/2014-10/13/content_2764226.htm.

[7] 应小丽.乡村振兴中新乡贤的培育及其整合效应:以浙江省绍兴地区为例[J].探索,2019(2):118-125.

[8] 朱康有.新乡贤文化建设切忌功利化[J].人民论坛,2017(23):66-67.

[9] 吕霞,冀满红.中国乡村治理中的乡贤文化作用分析:历史与现状[J].中国行政管理,2019(6):63-68.

[10] 宋圭武.乡村振兴与新乡贤文化建设[J].学习论坛,2018(3):41-46.

[11] 李毅.培育契合乡村振兴的新乡贤[J].人民论坛,2019(34):78-79.

猜你喜欢
新乡贤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如何培育“新乡贤”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