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玲 李华
【摘要】要达到“减负增效”,应在提升教师素质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科学布置作业,唱好“三部曲”:精心备课,力求做到“三位一体”;因材施教,悉心设计教学环节;披沙沥金,合理设置课下作业。应避免将负担转嫁给学生,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还给孩子幸福的青少年生活。
【关键词】减负增效;三位一体;趋利避害;融会贯通;因材施教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听了这首由流行歌曲《最爱你的人是我》改编的歌谣,作为教师的笔者,在忍俊不禁之余却陷入了沉思:尽管上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减负”,但从小学起就要面对竞赛和统一考试的导向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压力,造成个别综合素质不高的教师“课内损失课外补”,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屡禁不止的“有偿补课”恶瘤。加大学生作业量,加重了学生身心负担。学习,不能没有负担,但是,过重的、不合理的负担,只会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厌倦、恐惧和不知所措,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学习效果。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当下,要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减负增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到最多的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唱好“三部曲”,不失为良策。
第一部曲:精心备课,力求做到“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即教师课前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师自己,形成一个整体观念。三备,可以说是教师的老生常谈,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为数不多。
“备学生”,就要对自己所教的对象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如学生的思想情况、原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体的差异,等等。学生在这一课中可能会有哪些难点疑点,备课时不妨先做一个推断,这个推断是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来的科学判断。有的孩子对新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不太长;有的孩子学习很努力,但学习能力一般,他完成家庭作业所花的力气就相当大;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未打好,相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负担要重得多。教师要提前思考应该运用何种方式授课,才能使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种思考对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备教材”,就要对教材的重难点弄清抓准。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还要阅读大量的有关资料,做到讲课胸有成竹,处理重难点得心应手。教师对教材和知识的难度处理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學生“听懂”“学会”“会学”,就有兴趣,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迷惘”“困惑”、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气氛就会沉闷,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这也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课堂学习的难度最好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知识过于简单,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知识过于复杂,学生接受不了也提不起兴趣。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经过思考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坡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比较多的知识。
“备自己”,好像是一句空话,但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如指掌,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比如我校的孔老师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课堂上她便常用学生喜欢的粉笔字写板书,激发学生认真写字的兴趣。写字一般的老师,为避免板书的书写效果受影响,则通过电脑事先打好字,或张贴、或利用幻灯片呈现。朗读能力稍差的老师,朗读文章,就可以请在这方面有专长的学生来代念。我校有美术特长的苗老师经常用娴熟的图画代替烦琐的语言描述,画龙点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要思考,这一课与其他课乃至其他学科有何联系,自己还需要哪些知识来充实自己等。“打铁还须自身硬”,重要的还是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部曲:因材施教,悉心设计教学环节
从量的控制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相对容易的,难的是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减轻学生负担。因为学业负担归根结底产生于学生的主观感受,低质量的教学活动必然导致低效率和高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发展进程是‘果”。教学过程能决定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有发展水平提高了,学起知识来才会觉得轻松容易,课业负担也会随之而减轻。
课堂设计要有合理而恰当的教学结构和节奏。课堂教学的40分钟,就如同一篇文章,也要讲究章法。文章千篇,章法各异。各门学科有各门学科的特点;同一门学科,每堂课也有每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章法也不可能完全雷同,学生水平不一,需要因材施教。对教学目标规定的新知传授和技能训练,学生究竟有没有懂,懂了哪些,有没有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教师都应了如指掌。
教师还要及时发现某些“学困生”的“盲点”,给予必要的点拨。教师既要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又不能把“学困生”的问题“略而不论”。因为,重视“学困生”的转化,正是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要让部分“学困生”也能当堂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逐步缩小与一般同学的差距。教师还要因课制宜,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让其所学的知识有生命力。
要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必须让课堂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教师要对知识点了如指掌,时间控制得当,内容展开适度,学生的参与始终积极,力求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己的意图。上课的最高境界应该像散文一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驾驭课堂能力。
诚然,教学的成败得失,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的程度如何。然而,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主动性绝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超量的作业和连续的测验,压出来、逼出来的。它是靠学科知识本身的魅力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逐步激发起来的。这样激发起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是可以巩固、可以持久、可以长时间发挥作用的。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很多,但若能在课堂让他听懂,让他参与,让他成功,他一定会对这门课感兴趣。一旦学生对这门课有了兴趣,不叫他学他都会自己主动学的,这样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正如常言所说:“别人可以驯服你的身体(如行为),但是不能驯服你的精神(如学习、态度和思想)。”如果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根本无法辅助学生的学习。即便学生保持安静、听从安排、规规矩矩,也不能保证是教师在控制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注重每个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构建无角落、无忽略、无放弃的阳光课堂,真正营造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三部曲:披沙沥金,科学设置课下作业
有的教师因课堂教学没有精心设计,想到哪儿讲到哪儿,造成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可能的后果由两种。其一,导致拖堂,甚至出现“无缝衔接”的现象,学生“歇人不歇马”;其二,将课堂上煮出来的夹生饭,利用学生课外的时间通过大量作业、练习来再加温、重新煮。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时间,甚至包括放学回家以后、节假日期间的课余生活,都被教师布置的超量的作业和练习挤满,以致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学生又怎能不厌学?成绩上不去,一味增加学生的作业数量而不重视教育质量,学生牢骚满腹,产生抵触心理,师生关系紧张,导致学生成绩不能提高。我校要求以级部为单位建立一个作业群,每位任课教师及时把当天布置的作业上传至群,由级部主任督查,监督机制使老师不再布置作业随意随性,同学科教师也可互相借鉴学习,一举多得。
作业未必多多益善,据《科学》刊物报道,在日本、捷克和丹麦,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相对较少,学生的成绩却很好。而在泰国、希腊和伊朗,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非常多,学生的平均分却非常低。反复学习并不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家庭作业过多.考试分数有可能还会降低。设计作业不仅要从量上入手,还要从质上下功夫,创造性地设计作业,兼顾基本题、综合题、思考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取消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布置具有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的作业,加强动手参与的实践,课外作业采取教师留、学生自留、学生互留相结合等方式。作业中可能会出的难点主动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重视当堂获取目标实现程度的信息反馈。这就涉及课堂作业的时机、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凡是属于目标检测性质的作业,一般都宜于当堂布置、当堂完成。而当堂布置、当堂完成的作业,必须紧扣目标,量少而质高,并且尽可能覆盖全班。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提高质量,就非有这种精益求精、披沙沥金的功夫不可。
显然,若将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放在天平同一个托盘里,另一托盘放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效率一定的前提下,教学质量和学生课业负担成反比,教学质量越高,学生课业负担就越轻,学生课业负担越重,教學质量就越低。
总之,教师要努力打造出生动、充满活力的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能够与教师紧密配合,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习效果令人满意。如此,负担也就不会转嫁给学生了。因而,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唱好三部曲,在课堂上力求做到提高认识能力与智力开发融为一体,使之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早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给孩子快乐、幸福的青少年生活,教育事业也会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