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引入

2020-12-21 03:40李晓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7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李晓晴

【摘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是有效课堂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效的课堂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有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使课堂得以顺利开展。本文从课堂引入的重要性出发,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引入;有效教学

一、课堂引入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双向的,教师不应只是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在课堂效果不佳时,有责任心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加班加点的补课,让学生做更多的作业,做更多的试卷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种传统的“杀手锏”,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使得学生更加害怕这门学科,从而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教师的课堂效果依旧不佳。为此,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简单来说,有效的教学是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客观规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与物力的投入,来换取更多更佳的教学效果,既实现了每一节课特定的教学目标,能满足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有效的课堂引入能使得有效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因为有效的课堂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为此,老师应该重视课堂的引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课堂学习的第一关,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探讨中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得学生不是被接受者、被灌输者。

二、课堂引入的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对课堂中的教学感兴趣,能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态度,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情,课堂引入应该是多样的,具有针对性的、真实有趣的。

(一)以故事、史事引入課堂

一个故事的引入,既能让学生身心愉悦,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所以教师应对数学史有所了解,知道相关知识点联系着的历史故事。在授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找出紧扣教授内容的故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情况,选择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故事进行课堂引入。

例如,教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教师可以拿一些石头卖一下关子,让学生猜:“今天我们要认识100以内的数,老师带来了一些石头,猜猜这些石头有什么用?”学生们可能会好奇:“数学课怎么也跟石头有关了?”于是,便会积极参与猜测,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已经调动起来了,老师便可以介绍古时计数的方法,并用带来的石头演示,继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用石头计数有很多的不方便,于是,聪明的人类又发明了简单的计数方法。这样的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数学史事,可谓一举两得。

(二)借助生活实例引入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放到课堂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新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认识圆、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或生活中的实物或利用课件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形状为圆、长方形、三角形等物体,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形状为圆、长方形、三角形等的物体随处可见,实际上学生们对生活中形状为圆、长方形、三角形等物体也都司空见惯,对它们已有感性的认识,现在把这些东西放到课堂上来研究,学生们必然会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借助道具、创设可操作的情境引入课堂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实践、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和活动中来,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提供机会给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例如,探索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剪平行四边行拼成长方形的活动,通过观察学生容易发现:平行四边行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行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从而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四)以与学生认知有冲突的问题引入课堂

有求知欲,就会有探究学习的心。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极大提升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其产生自主学习的巨大动力,从而围绕学习目标采取一切学习行为去搜集、整理和接受各种有效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自我的意义建构。在课堂引入中利用与学生认知有冲突的问题也是一种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入:出示1个苹果,让学生回答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苹果的数量,对问题的答案想必学生们可以脱口而出;紧接着教师马上出示把苹果分成两份的情境,追问学生:苹果的一半,可以怎样来表示呢?这可以引起学生的疑惑:“用1已经表示了一个苹果,那就不能再用1表示苹果的一半了,但1已经是最小的数了,可以怎样表示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容易产生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从而能把精神集中在接下来的探究学习中。

(五)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引入

每个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一定的背景、原因,现有的知识不足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是产生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原因。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清楚知识引入的目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引入改写大数的内容时,可以出示包含有大数的报告,让学生读一读,给学生一个感受:读报告时,若遇到大数,就得顿一下,想一下读法,使得报告没能顺畅的读下去。学生读完报告教师马上提出问题:有没什么办法,可以使书写简便,又方便我们快速读数?有了读数不便的感受后,对这样的问题,自然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积极投入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当中。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

多媒体在现在的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教学辅助技术,它能够通过呈现图片、视频、音频,给予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刺激,给课堂增添了色彩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本中的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就能以小动画形式呈现,这样的多感官刺激,笔者发现,学生们总是会目不转睛、津津有味地看着、听着,然后就能顺利带他们进入课堂的探索。

三、总结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童年期,对于外界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感和兴奋感,愿意去学习和去接受很多不同的趣味性知识和事物。有效的课堂引入是有效课堂的“敲门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材、学情创设有效的课堂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每一节课堂都有好的开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罗坤晔,王健,徐海山.关于激发高校学生求知欲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 21) : 20.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