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 唐善婷 顾文虎
摘 要:园林建设人才短缺及专业能力欠缺是影响园林工程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且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或模块中园林建设方向较为鲜见。基于新工科建设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要求,进一步满足和适应园林建设工程发展需要,探索了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以风景园林专业为辅,统筹工程管理等专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园林建设方向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彰显了专业特色,可为同类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關键词:土木工程;园林建设;新工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5-0148-04
Abstract: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i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re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at present, the direction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training direction or module of civil engineering is relatively rare. Based on the market-oriented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further meet and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t explore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based on Civil Engineering, supplemented b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grate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majors, further highlights the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specialties in similar universities.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landscape construction; New Engineering; training model
随着社会进步及国民经济发展,全社会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到创建园林城市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园林工程的发展。从1992年建设部组织评选园林城市开始,大中小城市逐步提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目前全国地级城市大多被评为园林城市,且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较为一致,大多集中在施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主要原因除了技术以外,关键问题是园林工程建设人才短缺及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没有园林工程建设方向,主要是因为园林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土木工程、风景园林、园林园艺及工程管理等多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方向。众所周知,专业及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实现专业精细化、多元化培养目标,弥补单一学科或专业的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彰显各院校自身专业特色。如中国矿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结合自身发展历史、特点及专业优势,开设岩土与矿山工程特色专业方向[1];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结合学校核能应用方面优势开设了核电站建设方向[2-3],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特色并缓解了特殊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淮阴工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紧贴新工科建设的相关理念及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逐步调整、改善并完善现有专业学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炼专业特色,努力培养卓越的适合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了进一步探讨具有行业特点及特色的土木工程新方向,学院积极开展调研,提出以土木工程学科为基础,以风景园林专业为辅,统筹园林、工程管理及城乡规划等专业,兼顾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需求的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园林建设工程新专业方向,具体从学科发展、知识结构及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达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进而提升办学质量及专业特色。
一、园林建设离不开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
我国园林可分为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古典园林最早起源于帝王贵族狩猎、游玩的囿,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种植花草树木、修桥建亭,魏晋南北朝出现私家山水园林,唐朝及明清时期园林工程逐渐成熟并进入精深发展阶段,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融合,代表性古典园林建筑有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及留园等。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创新,在继承古典园林理论的基础之上,大量园林工作者不断总结、提炼及探索,中国现代园林逐渐形成,代表性的现代园林建筑如北京的陶然亭、上海大观园及亚龙湾蝴蝶谷等。
土木工程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经济、文化、技术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起初人们利用木材、砖、石材等天然材料开展建设以满足生活及生产的需求,工业革命创造了混凝土及钢材等新型建筑材料,促进了土木行业(包含园林建筑工程)的发展,但由于目前土木工程学科中开设的专业方向主要为房屋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方向,较少甚至没有设置园林建设方向,同时近年来园林工程建设量及发展有递增趋势,且不断涌现线性结构方案或体系,如膜结构及悬索结构等(见图1),结构跨度也呈增大趋势,新型建筑材料也不断出现在园林建设工程中,如胶合木结构(图2)及玻璃栈桥(图3),可见园林设计及建造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园林工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更高的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为了弥补园林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有必要在土木工程学科下开设园林建设方向,进而提高其相应专业技术水平。
文献[4]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从城市统筹规划、排水体系设计、雨水径流设计、路面铺装设计等角度强调了园林建设的难点及土木工程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文献[5]探索了建筑工程中的建筑信息建模技术(BIM技术)与上海迪士尼园林工程相结合,从山势地形、道路铺装工艺、水体及亭台楼阁的设计及施工方面阐述了园林建设工程中迫切结合土木工程的必要性。文献[6]基于园林土方工程中的复杂性,強调了土方工程测量的复杂性,探讨了土木工程测量中几种测量方法在对土方测量的精度及使用范围的影响,表明园林建设过程中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文献[7]强调了监理在园林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尤其重点指出目前园林工程监理人员普遍存在懂园林不懂土建、懂土建不了解园林的情况,可见土木工程专业中开设园林建设方向可以有效解决园林工程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生态园林建设正处于一个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仅北京就先后实施了两轮百亩造林工程,新建178处城市休闲公园及449处口袋公园。风景园林专业是以生物学科及生态学科为主,注重园林植物、园林规划及区域规划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管理的基本能力,虽然部分院校也开设园林工程课程,但相对于园林建设工程而言其专业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园林工程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中也未开设园林建设方向,结合园林建设工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分析可知,可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相应的园林专业课程,在获得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基础之上,让学生逐步获得园艺学、林学、园林树木栽植养护等专业知识,确保土木工程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满足目前园林工程建设人才的需求,促进生态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园林建设特需的工程素质
园林建筑工程覆盖的工程项目除了园林植物绿化类项目以外,还包含给排水,仿古建筑如亭、阁、轩、台等等建筑物的建造;同时公园园林也是在地震、火灾等突发意外时保护市民生命安全、健康的一个应急避难场所[8],故必须要重视园林工程的安全性;同时为了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还必须掌握园林植物配制、栽培与养护等方面的知识,即要求园林工程建设者及管理者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即土木工程及风景园林专业素质。
国内外关于关系研究目前也主要集中在开放空间如城市园林广场等对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的防灾减灾方面[9]。尤其是汶川地震之后,城区公园及园林广场等开放空间在发生突发自然灾害情形下所起到的防灾避险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在满足园林建筑经济性、美观性的基础之上,还必须满足安全性及耐久性[11],必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相应的专业知识,否则达不到园林工程的防卫性要求[9]。
园林建设工程的本科教育,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掌握风景园林工程专业的特点,如了解园林植物、环境生态等专业知识,熟悉植物学、园林植物、花卉等种植工程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园林植物进行植物造景,处理工程设施与风景园林景观间的矛盾,进而达到生态文明建设对应用型、复合型园林建设技术人才的要求。
三、园林建设所需的知识结构体系
园林工程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整个过程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园林工程建设不仅涉及到种植工程、生态修复,还涉及到土石方工程、给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电力工程、安装工程及土木工程等众多专业知识。园林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分项工程繁多,且与传统土木工程的施工、监理及造价等有着一定的差异,主要具备以下特点。(1)安全性要求高。园林工程作为休息、观赏的场所,人员繁杂,同时还作为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紧急疏散、避难场所,故必须加强对亭阁楼台、假山叠造等构造物安全性的重视,提高构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2)艺术性和技术性较强,园林工程的绿化及建筑物的设计及施工,大多属于人工造景,需要做到尊重历史、保留地方特色,满足园林建筑的布局形式,如对称式、环状放射式等等;绿化种植要与园林建筑相协调,体现层次,考虑其丛林划分、花卉图案等布局,结合自然条件及园林风格进行园林植物的配制。(3)生态型及可持续性。注重生态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生态性,使园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功能,保证植物种群层次及季节性,达到整体和谐共生发展,同时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合理采取技术手段,做到自然、植物、建筑及人的和谐统一,达到可持续性发展,发挥城市园林的生态性。由此可见,园林建设对人才的要求除具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外,还需具备风景园林工程的相关知识,以达到园林工程建设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要求。
四、土木工程专业园林建设方向的培养模式
淮阴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公办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持续紧贴社会发展及社会需求,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结合学校现有学科及所办专业,构建了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大类平台+专业模块方向平台+专业拓展课程+素质拓展平台的培养模式。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的课程设置要求及特点,大一大二的本科生进行通识课程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大三开始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学校专业特色及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平台,具体开设了房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及园林建设三个方向。
(一)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含思政类课程、职业规划及就业创业课程、外国语课程、艺术及体育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社会学类课程、计算机应用类等13门课程,共796学时,39.5学分。其中外语类课程采用分类教学,设置为选修课程。
(二)专业基础大类平台
均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不涉及专业方向课程,但针对园林建设的特点及需要,对某些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大纲及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土木工程测量补充了地形图及园林测量、土木工程材料补充景观工程材料部分、房屋建筑学补充亭台轩榭等内容。专业基础课程共计11门,27学分;3门专业实践课程,3学分。
(三)专业模块平台课程
结合学校办学资源及社会需求开设了房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及园林建设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个人自身发展、专业喜好或就业方向等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各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均为各自专业模块方向核心课程,总学分均相同,其中园林建设方向开设的课程主要结合及风景园林专业开设,如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等,共开设5门理论课程,12学分;开设专业实践课程4门,4学分。
(四)专业拓展课程
该平台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出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职业能力及满足学生个人兴趣的需要,课程覆盖面广,主要为三个平台模块方向的拓展课程,共24门,36学分,且学生选择不受自己所选专业平台限制,只需修满9学分即可。其中园林建设方向的拓展课程就有木结构设计、园林绿化施工、风景园林管理与法规及环境心理学等。
五、结束语
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使人们认识到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进而对园林建设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国ASCE研究报告认为高校应与企业相结合,以满足企业需求为核心目标。基于新工科背景下,调研发现目前园林建设人才知识储备不能满足行业需求,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将土木工程学科与风景园林工程、园林等学科相融合,提出了特色鲜明、符合企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发展的土木工程园林建設方向,进一步优化淮阴工学院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东阳.建井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84-85.
[2]侯钢领,孙晓丹,郭轶宏.土木工程核电站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3):157-159.
[3]侯钢领,常江,孙晓丹,等.土木工程专业核电站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大学文化教育为视角[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05):38-40.
[4]李欢.园林工程在发展海绵城市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12):121-122.
[5]董则奉.BIM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以上海迪士尼1.5期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03):116-119.
[6]陈晓刚,袁波,朱小刚.风景园林工程土方测量方法比较分析[J].测绘通报,2016(12):81-85+130.
[7]俞娟.我国园林建设工程监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01):245-248.
[8]叶洁楠,王浩.城市公园绿地灾时避难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转换的可行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95(3):179-185.
[9]贾培义,李春娇.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防卫性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15,31(1):110-113.
[10]洪波,李树华,胡立辉.汶川地震后成都市园林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调查[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16(5):8-12.
[11]赖胜男,古新仁.园林安全性问题初探[J].南方林业科学,2014(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