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顺 肖萍 桂亚东 凌阳
摘要: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3~2017年合肥市政府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对合肥市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模仿技术创新和自主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行业出口结构产生正向效应,且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更大,替换核心变量后该结论仍然稳健。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行业的影响随行业技术层次不同而不同。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按技术创新对合肥市制造业出口结构影响途径的重要性不同,依次分为R&D投入、资产设备投入、提高管理水平三个方面。
关键词:技术创新;自主技术创新;模仿技术创新;出口结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很大提升,在此基础上,制造业出口规模和出口总量都较之前呈几何倍数增加,中国逐渐成为“制造业大国”。然而,随着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制造业出口产品种类渐多、出口区域扩大、出口总额和出口利润增大,仅仅依靠传统的资本、劳动投入或规模效应已经不能满足制造业行业出口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要求,对于合肥市而言亦是如此。2017年,合肥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而合肥制造业出口粗放型扩张、出口效益不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高创汇出口加工贸易项目相对较少等限制了出口贸易的发展。而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以此提升制造业出口水平。
技术作为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核心要素,也是影响出口结构的关键因素。宏观上,国家、市场、政府基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倡创新;微观上,技术创新是制造业行业出口的基础和核心,是决定我国制造业行业走向世界前列的关键。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种分析模式:第一种是通过刺激市场需求和成本变化,从而引起结构变化。另一种是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结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马强、远德玉,2004)。技术创新可分为自主技术创新和模仿技术创新,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出口都有显著正向作用(胡小娟、陈欣,2017)。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最终趋于缓慢,而创新要素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此背景下,技术创新对不同制造业行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制造业企业如何利用创新要素扩大出口效益。这些问题仍有待解决,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对于提高合肥乃至国家制造业出口结构升级,打造制造业强市和制造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结构影响的文献多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宏观角度分析技术创新对出口结构的效果,包括贸易绩效、贸易壁垒、行业层面等;二是探讨不同技术创新的不同方式下对出口结构的效应;三是从生产要素、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微观角度对制造业出口结构的作用机制和途径方面进行研究。关于第一个方面,Lee & Shim(1995)对美国和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与企业的长期出口绩效是正相关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业出口结构。(Grossman and Helpman,1995)认为技术创新在促进一国出口结构改善中有着重要作用。Dani Rodrik (2006)指出智能制造技术能够引领制造业出口结构的改变。张雨、戴翔(2013)认为我国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遇到的贸易技术壁垒和摩擦不能简单的归于技术创新过低,并且利用泊松模型发现贸易壁垒和摩擦也可能为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所致。李俊久、席爽(2018)从国际贸易视角出发,按技术类别区分中美差额结构,还原两国利得,找出各自的优势之处,充分利用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才能提高获利能力这一结论。张诗琪(2018)基于扩展的KWW法和SDA分解法,利用WIOD投入表从行业层面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出口份额。关于第二个方面,Raustiala and Sprigman(2012)通过对时尚、足球等进行模仿与创新进行分析,发现只有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才能实现新的超越。李真(2011)发现我国技术创新带来的出口利益和出口结构改善的作用比技术模仿要大得多。Becker and Egger (2013) 自主创新较技术引进更有利于核心技术的开发,从而对出口产生更为强劲的冲击力。余泳泽、张先轸(2015)指出适宜创新模式的选择能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改善出口结构。关于第三个方面,阶梯比较优势(Bela Balass,1977)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Ozawa,1992)认为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改变各国的比较优势,可以推动产业升级,而技术创新能力又取决于各国人力资本存量和创新体系。李金城(2017)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加强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研发资本积累等途径间接推动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
综上,国内外学者大多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结构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多数学者认为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影响是正向的,少有学者从负面效应来论述,并且在不同制造业行业是否存在不同呢?第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结构的优化通过贸易绩效、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减少壁垒等方面展开,其内在优化机制仍有待研究。因此,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展开探究,从理论和实证部分分析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影响。
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的内在机理
为了进一步阐述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此部分将从产品角度、技術壁垒、生产成本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产品内在技术含量的提升和贸易壁垒的减少使得制造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从而有利于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而生产成本的增加将不利于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
(一)产品角度
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与国外相比存在明显差异(钱云晖,2013),技术创新可以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有较为持续的拉动作用(张雪梅,2016),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角度考虑,人的需求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将会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使消费者对此类产品需求增加,而市场上没有类似替代品(余旭霞,2017)。
正如马斯洛所言,人的需求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技术创新所引起的产品内在质量的提高,会使得消费者对这些产品产生极大的兴趣。比如制造业中的高档消费品,电脑和手机,一些品牌手机诸如华为5G技术的推出,由于技术研发推出的新产品虽然在价格上会较其他產品高出不少,但5G带来的性能尤其是速度的提升能够满足相当一部分客户的需求,而这种技术目前在其他品牌的手机中尚未被开发出来或者尚未被推广到市场上,这种新产品能够拉动需求,并且在制造业出口中,会引起更多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使整个制造业中高技术含量产业占比更大,从而起到优化出口结构的作用。
(二)技术壁垒
通过对机电产品出口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而遭受的技术性壁垒(李娜,2012)。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角度出发,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钢铁行业出口影响最大(吴文亚、杨兰举,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技术壁垒对出口茶叶企业的影响,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测算出技术标准、市场准入等技术壁垒对其产业链造成的巨大损失(盛国勇,2019)。
从以上学者现有研究分析,由于技术创新或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确实对我国部分制造业行业出口有负面效应,并且对于出口结构的改善造成了不利影响。技术壁垒因其隐蔽性特点,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制定技术壁垒对发展中国家起到很大的限制出口作用,其复杂性和形式多样性和出口配额、非关税壁垒一样不利于我国出口。因此,一国要想更少地遭受技术壁垒带来的困难,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外关键技术的依赖,才可以使我国出口结构更好地调整、完善和发展。
(三)生产成本
信息化水平提升会通过减少研发成本,促进出口(李金城,2017)。通过对装备制造业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其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徐惠珍,2019)。
利用全国30多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劳动力数量、技术水平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并不显著,而进行技术创新却需要更多的投入,成本也会因之提高(杜传忠、郭树龙,2011)。真正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出口结构的因素是技术进步,但以R&D投入表示的技术创新对出口结构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包括投入的成本不能及时收回等风险(陈超,2011)。
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初期而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这一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和投入本身的比例在微观角度而言并不一定是起到促进制造业出口结构作用的,相反,在初期的投入可能因长期不能收回而抑制制造业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而影响整个制造业行业的生产要素流动以此对制造业出口结构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一点却往往被大多数学者所忽视。与此相反,在技术创新中后期,企业可以因劳动力和资本需求的减少而促进出口结构的改善,个别企业的示范效应和关联效应将会引起其他企业进行模仿,整个制造业行业出口结构也会因之得到优化。
三、计量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设定
基于2013~2017年制造业35个行业的数据(因部分行业数据缺失,本文对此部分行业将不作具体分析),在影响出口结构的因素中,重点选取技术创新指标R&D。此外,加入如下控制变量: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以上数据主要来源于合肥市统计局。设定计量模型如下:
InYit=β0+β1InRit+β2InHit+β3InmMit+ε
其中,被解释变量Y为出口结构指标;解释变量有技术创新资本投入(R)、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投入(H)、物质资本投入(M));i、t分别表示行业和年份,ε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说明
出口结构指标(Y),在汤松平(2017)对出口结构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合肥市各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作为权数乘以当年GDP进行测算,其数值越大表明出口商品的技术水平越高,出口商品所在行业比较优势越明显。
技术创新投入(R&D),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对制造业产业出口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采用各个制造业行业R&D投入作为技术创新资本投入衡量指标。
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投入(H),运用本年应付职工薪酬来表示。参照胡小娟、陈欣(2017),但与上述不同,将不再用行业职工工资水平与各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来衡量,仅以单个制造业行业当年应付职工薪酬度量。
物质资本投入(M):物质资本投入越大,说明企业或行业在先进设备上的投入越多,出口竞争力越强,因而理论上越有利于制造业从出口结构的改善,在此用固定资产投入表示。但从实证方面来说是否起到促进作用、其程度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利用由合肥市统计局各年度《统计年鉴》提供的关于各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及计量。由于2000-2012年数据缺失、行业分类方法不一致等,对此不作分析。同时合肥市统计局的出口数据对下列部分行业进行了合并,本文参照马霞和蒲红霞(2015)的做法,将研究的具体行业作如下变动,研究的35个行业如表1所示。
第一,2016年的纺织,服装,皮革的出口交货值和销售产值都较2011年有所增加,同时纺织和服装的销售占出口比例有所增加,而皮革变动不大,而这部分产业是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说明合肥这部分产业主要仍以销往国内为主,但国际竞争力却相对提高,出口结构却有所变化。
第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的比例从3.62下降到2.64,医药制造业从4.04提高到4.90,通信、计算机及其他制造业从23.98提升到45.94,尤其是通信、计算机行业的出口占销售比例远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而此产业又是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说明制造业出口结构改变与技术变化息息相关。
四、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不同行业科技研发投入系数β1的估计
通过对上述13个行业进行分析,R&D投入对制造业行业出口结构优化总体具有正向作用,且其每增加1个单位,相应的Y就增加2.1143个单位。
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属于高技术产业,而在这两个产业中其系数β1分别为0.5502和0.6331,均是正數,和之前的理论部分猜想相吻合。说明科技研发每投入1个单位,相应的Y会增加其一半以上。在这些具有正向效应的行业中,还有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橡胶、塑料及其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其中,尤其是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β1系数尤为明显,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科研经费的投入,此行业可获得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有利于其出口。橡胶、塑料产业和非金属矿物产业出口结构也都随R&D投入有所改善。
而矿选采业、农副食品等、木材加工、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交通设备制造业的Y都随着R&D投入受到了负面影响。其原因或许是这些行业不是很依赖技术的改善来带动出口,科研经费的投入只会增加其成本,在一定时期内无法收回成本从而导致其资金流转受到限制,从而不利于这些行业的出口结构改善。
(二)不同行业人力资本投入系数β2的估计
人力资本的投入对制造业整体也呈现出正向效应,且其效果和R&D投入差不多,都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相应的Y增加2个多单位。因人力资本本身不仅仅能够带来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能够带来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能等,而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要远远大于投入的成本,从而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制造业相关产业出口结构的改善。
H投资对Y具有正向影响的产业有矿选采业、农副食品等产业、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制品、橡胶塑料及其制品。在这些行业中,矿选产业的H投入使出口结构优化得到改善最为明显,H每投入一个单位Y会相应增加13.7个单位。或许是随着人力资本的投入,具有高技术的先进人才给矿选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H投资对Y具有负向影响的产业有纺织;皮革;木材;造纸;非金属;金属;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这些行业中,大多是不太需要先进技术的,诸如纺织、木材、造纸等;而非金属和金属受到的负面效应尤为显著。
(三)不同行业物质资本密度系数β3的估计
物质资本的投入m对制造业整体呈现出负面效应,这与预期结果相吻合。因为本文是按照年鉴进行分析的,物质资产等的投入在短期内可能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需要长期才会将这部分成本收回以及利用这些设备去促进出口。
在这些行业中,除了木材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矿物制品外,剩余行业系数皆为负数,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我们猜想物质资本或许在短期内不利于制造业出口结构的改善。
五、建议和意见
进行技术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因此对于合肥市制造业而言,科技研发和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自《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来,各制造业行业更应不惧困难,敢于创新,努力向高峰攀登。当前制造业出口结构仍存在不合理、技术含量较低、单位投入产出低等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必须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推动制造业出口结构的调整来增强制造业出口结构从低级向高级形态转变。而通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确实可以对制造业行业出口结构的调整和改善起到了正向效应,合肥市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运用技术优势推动出口结构完善,将制造业出口做大做强。
合肥市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加大对制造业出口相关行业R&D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引进,为更多的大小型制造业出口企业开通“绿色通道”,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并进行政策扶持,包括减免税、减少进入壁垒等。在信息方面,可以及时的将一些有利的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企业,避免因信息滞后而阻碍了发展;在战略方面,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能从高处向远处看;在实施方面,要快速及时果断,撸起袖子加紧干,不能因一时的懒惰而影响制造业出口的发展。
技术创新应该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技术创新本身不该局限于“技术”,从生产、管理到产出的各个环节和渠道都可以进行创新,每一个细节的创新都会引起乘数效应,使得最终的出口结构得到巨大的改善。
技术创新应联系实际,不能仅依赖理论而与实际情况脱节。根据实证研究,虽然技术创新确实对很多制造业行业出口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技术创新对相当一部分行业的影响是负面的,也就是说,对这些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仅仅没有收益,还可能会受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实际合理投入或不投入,从长期的发展中联系理论寻找一个最佳投入点,才会使得制造业出口结构得到改善。如果只是盲目地投入,忽略实际情况,那么结果将不尽人意。在此,建议可适当对一些具有高新技术特点的产业进行更多的投资,因为这部分行业的投资多收益也多;而对一些低技术特点的行业少一点技术研发的投资,利用这部分资本去做其他更有利的事或许会更好。
合肥市政府应继续对教育行业的投入和人才的引进。人力资本往往和技术相联系在一起,能够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本身就是在进行技术投资,从而变相地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从而带来出口结构的提高。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大国,长期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对外出口,但现在已经是科技时代,我们可以转变粗放的出口模式,将劳动力优势转换为人才优势,那么,我国终有一天将会跻身制造业强国前列。
参考文献:
[1]马强,远德玉.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的演化[J].社会科学,2004(02):27-31.
[2]胡小娟,陈欣.技术创新模式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7(01):47-59.
[3]张雨,戴翔.出口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能够缓解我国贸易摩擦吗?[J].世界经济研究,2013(06):73-78.
[4]李俊久,席爽.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证研究——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J].经济视角,2018(02):91-101.
[5]李真.技术模仿、转移与创新的贸易利益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4):18-33.
[6]余泳泽,张先轸.要素禀赋、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管理世界,2015(09):13-31.
[7]吴文亚,杨兰举.国外贸易壁垒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8(01).22-25.
[8]盛国勇.技术壁垒对浙江省茶叶企业出口的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04):56-57.
[9]徐惠珍.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2):144-145.
[10]杜传忠,郭树龙.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J].2011(07):60-66.
[11]马霞,蒲红霞.增加值贸易下金砖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亚太经济,2015(01):82-87.
[12]叶琪.我国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互动的机理与实证[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8):105-109.
[13]史龙祥,马宇.金融发展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03):37-41.
[14]石卫星.基于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04):153-160.
[15]朱惠,郭友群.研发投入与我国高新产品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1(08):108-110.
[16]张娜,杨秀云,李小光.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01):30-35.
[17]]Lee J,Shim E.Moderating effects of R&D on corporate growth in U.S.and Japanese hi-tech industries: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1995,6(02):179-191.
[18]Grossman G M,Helpman E.Endogenous Innovation in the Theory of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8(01):23-44.
[19]Dani Rodrik.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rts[J].China & World Economy,2006,14(05):1-19.
[20]Raustiala K,Sprigman C J.The Knockoff Economy:How Imitation Sparks Innovation[J].Social 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2,43(02):861-863.
[21]Sascha O Becker,Peter H Egger.Endognous Product Versus Process Innovation and a Firms Propensity to Export [J].Empirical Economics,2013,44(01):329-354.
[22]Ozawa T. Estimation of Activation Energy by Isoconversion Methods[J].Thermochimica Acta,1992,203:159-165.
[23]David Greenaway,Richard Kneller.Exporting, Productivity and Agglomera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7,52(05):919-939.
*基金項目:“互联网+”对合肥制造业出口结构影响探究(项目编号:201910357659)。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