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凝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实践向度

2020-12-21 03:37唐新林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身份认同

唐新林

摘 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习近平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论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为开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与理论支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危机主要集中于学术与政治的交互张弛、专业性与公共性的体用关联、道义与功利的进退维谷三个方面,高校党委要以政治认同为前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社会认同为目标推进统战工作,促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凝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参与力,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关键词:统一战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实践向度

中图分类号: D6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20)05-00034-06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分子工作发表多次重要讲话,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全面论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作用和评价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新时代,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巨变、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研究综述

近年来,学界围绕统一战线、高校统战、党外知识分子、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等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理论创新

党外知识分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徐军认为,十八大以来,党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进行了理论创新,将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新高度[1]。胡绪生提出,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供了新指引,进入了精准化施策的新阶段,赋予了引领创新、担当道义的新期待[2]。

(二)探讨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深远意义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谭清华认为,坚持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基本原则,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党外知识分子交知心朋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人才举荐工作,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和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3]。史苏提出,知识分子历来是推进社会历史和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广大进步知识分子把自身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紧密相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4]。

(三)分析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知识分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集聚地,其中党外知识分子占了很大的比例。雷晓环认为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派团体、人大、政协、教代会、座谈咨询会、智库、内参和信函等途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作用[5]。陈果认为应在多党合作的制度框架内发挥参政议政、民主协商、互相监督的重要作用[6]。

(四)探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与思想引领

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必然要求,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政治文化认同,而且能够使其树立正确价值观、抵御不良思潮侵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张在磊、田宗远认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应结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新特点,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四维向度协同推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工作[7]。刘爱娣认为,通过提升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完善参政议政机制、创新方法等多种路径不断加强对该群体的政治引导,以坚定其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8]张东升、祁丽提出,以中国梦为契机,加强思想引领工作,为夯实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切实推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奠定了基础[9]。

(五)研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方式创新与实效性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蒋波、黄忠芳认为,明晰统战理念和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协调平台机制和交流载体,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行动自觉,凝心聚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分释放他们的才华和能量[10]。王兰惠、赵跃先认为应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教育培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不断增强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感,积极参政议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11]。

从研究深度上看,基于“问题—对策”视角,需要及时把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与思想状况的新特点、新变化,深入分析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新特征”和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实地调查与实证研究,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证探索来拓宽新视域,以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创新性与科学性,从而创新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深化高校统战工作等问题的研究[12]。

二、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危机

知识分子的现实焦虑,源于现代性进程中的角色定位,杨春时认为:“新知识分子在现代性进程中发生身份认同危机,成为‘社会流民‘政治流民和‘文化流民,就必然產生一种现代性焦虑,这是新知识分子最根本的精神状态。身份认同,包括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13]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同样面临着现代性焦虑,即人生道路的价值追求、公共关怀、道义担当,本文从以下三组范畴展开讨论。

(一)学术与政治的交互张弛

现代知识分子在学术与政治之间,无论是科学技术知识分子还是人文知识分子,是以学术为志业的。在学术与政治即“治学”与“问政”之间如何抉择,中国文化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读书做官、得君行道是中国士大夫人生价值追求的实现方式。

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不再是追求做官这唯一的出路,高校知识分子在“治学”与“问政”中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学者型知识分子。一心一意搞学术,专注于教学与科研,一般都是学科带头人、重要业务骨干。虽不参与到具体政治事务,但会以舆论谈论政治;第二种是政治型知识分子。热衷于政治事务,一般是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学校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第三种是政学交互型知识分子。对学术和政治都有兴趣,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获“政学两栖”之利,或边从政边问学,或在学术与政治之间进行转换[14]。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治学”和“问政”之间,走怎样的人生之路是一种两难选择。知识分子的不同心态,决定着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治学专注于自由的精神世界,问政则需要关注更多的外界事务,在相应的政治话语中受到约束和规范。但两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价值追求,依然驱动着现代知识人外在的政治追求。

(二)专业性与公共性的体用关联

知识分子是一个现代性概念,需要具有批判性精神和公共关怀。在新媒体时代,技术专家和媒体知识分子频繁出现在公共领域。媒体知识分子遵循的立场是市场法则,目标是增加商业利益。技术专家则擅长把所有问题都转变成技术性的改良和优化问题,倾向于从工具理性的角度评判公共政策的利弊得失,缺乏价值理性的引导。现代社会需要公共知识分子基于公共利益,增加公共福利,维护社会的基本价值。公共知识分子的专业素养和公共关怀精神缺一不可[15]。

高校知识分子也面临着做技术专家还是公共知识分子的抉择,党外知识分子很多都是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在新媒体时代扮演着“专家”的角色,到底当技术专家还是公共知识分子?这要看专业素养较高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否具有公共关怀精神、是否以公共利益为基础发挥其专业才能、是否有批判精神。公共知识分子应当超越个人私利,关注公共利益,拥有对公共事务的情怀。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专业背景不一样,对公共事务的认知也不一样。特别是在公共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时,有时未必经过仔细考量。社会大众需要正面的舆论导向,公共知识分子的“污名化”、媒体中的各种“砖家”,一方面社会大众对公共知识分子的偏见,另一方面公共知识分子的专业性回答未必符合事实本身,久而久之,社会大众对公共知识分子失去了信任。所以,在现代社会中,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选择纯粹的教书育人型学者还是公共知识分子型的专家,这也是一个两难问题。

(三)道义与功利的进退维谷

中国传统社会的“义利之辨”,对于士或士大夫阶层而言,主流意识形态“重义轻利”,虽然也有“义利双行”的理论体系,但中国传统社会的文人热衷于孔颜之乐、安贫乐道、以身守道,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近代社会转型,知识人“义利观”也在发生改变,西方功利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等思潮涌入中国,逐渐肯定谋利、利己、追求财富的合理性。

改革开放带来的急剧的社会转型,使得还在传统文化困境中游离的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异化”。“同时,‘道高于政治、高于经济的文化传统不复存在,知识分子思维构造中的‘理想性逐渐被‘现实性瓦解,文化安全感和社会归属感消弭殆尽,知识分子的精神依托、价值取向、心理认知以及由其导致的行为模式,在市场、资本和商品的‘涌动中朝着各个不可预知的方向分散。”[16]

对知识分子而言,经济关乎生存与发展,知识作为谋生的手段,道义是安身立命之本,合理的财富收入是正当的。但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功利的价值观使追求财富成为社会价值评判的主流标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社会大潮流中也面临着是追求功利和财富,还是坚守公共关怀和道义担当的问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現实焦虑有着知识分子共性的一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面。立足于共性与个性、一致性与多样性,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有个初步的认知,才能从统一战线的理论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向度

当前,开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统战工作政策,立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从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三种向度考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

(一)以政治认同为前提,坚持统一战线和知识分子政策的双重政治话语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统战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以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党在高校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师生员工在高校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政治认同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底线。

知识分子是一个群体性概念,“党外知识分子”与“党内知识分子”,是依据党派党性原则为标准的划分。“党内知识分子”用党章党规进行约束和规范,将其置于党性和知识分子政策的双重政治话语之中;“党外知识分子”用统一战线的理论进行约束和规范,将其置于统一战线和知识分子政策的双重政治话语中[17]。在统一战线的政治话语中,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只有在政治认同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认识思维,重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强化思想、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切实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理论水平,促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实现政治价值。

(二)以文化认同为基础,坚持超越情怀与现实关怀的双重追求

文化认同建立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历经百年的沧桑岁月,在传统文化破碎、新文化重构的历程中颠沛流离。近代以来的世界意识与民族国家观念,知识分子在探求“模式——道路”的艰难历程中几经回转。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全人类的发展与幸福为基点对“人类”与“世界”主客体关系的高度关切。中国的高速发展,在现代性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在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世界秩序新格局上提出了“中国方案”。习近平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来源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即了解其历史来源、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独特的文化特色,不是‘复古,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他化。”[18]在文化轉型和文化发展中,他还强调“自知之明是为了提升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19]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超越情怀和现实关怀,在社会安定、政治稳定、文化发展的世界格局下,“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要建立在对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能让知识分子安心教学科研,自主抵御和防范西方意识形态的诱惑、侵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下,更好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三)以社会认同为目标,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共享共荣

许纪霖认为:“公共知识分子,首先是一位一流的专业学者,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用法国思想家布迪厄的观点,知识分子必须从专业(知识)进入公共(空间),而不是从公共(普遍的‘元话语)进入公共(空间)。”[20]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公共领域发挥作用,要祛除世俗化的工具理性法则,向社会提供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引用“国士”称呼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强调“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任、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条例》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出,“一手抓教育引导,一手抓作用发挥,充分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 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正当其时”,使人们重新审视知识的价值和分量。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公共事务上的价值认同,在社会地位上有所肯定,在社会福利上有所共享,回归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属性,立足社会公共利益,让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让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方能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徐军.十八大以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理论创新[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31-35.

[2] 胡绪生.习近平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重要论述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37-40.

[3] 谭清华.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36-40.

[4] 史苏.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N].团结报,2019-04-30.

[5] 雷晓环.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11):4-7.

[6] 陈果.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发挥问题研究[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3-6.

[7] 张在磊,田宗远.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的”四维向度”[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8(6):20-24.

[8] 刘爱娣.加强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1):104-108.

[9] 张东升,祁丽.中国梦视阈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65-66.

[10] 蒋波,黄忠芳.新形势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方式方法探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4):40-43. [11] 王兰惠,赵跃先.努力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6):50-53.

[12] 赵虎.“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2017)综述[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92-96.

[13] 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J].社会科学战线,2006(9):102-106.

[14] 俞祖华,赵慧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十种矛盾“心结”[J].河北学刊,2012(5):49-58.

[15] 陈霞.公共领域的构建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27-131.

[16] 刘晓潇.统一战线视野下知识分子心态“嬗变”研究[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7(6):32-35.

[17] 樊士博,张可辉.内与外:统一战线理论与知识分子政策的分割与互动[J].天津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24-27.

[18] 费孝通.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0(1):37-51.

[19]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5-22+158.

[20] 许纪霖.在刺猬与狐狸之间 我的知识分子研究之路[J].检察风云,2020(6):82-83.

责任编辑:龚万达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身份认同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