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婷
摘要:公共产品作为西方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为西方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根基,并且公共产品理论一直被视为划分政府与市场职能范围的理论指导。由于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低效甚至无效,政府因此成为公共产品的合理提供者,经典公共产品理论诞生。但公共产品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遭受批判创新和再批判的循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足及低质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性需求,使经典公共产品理论遭受重重质疑,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文章通过梳理公共产品理论及其发展,以期深入了解公共产品理论,并为之后的学习提供指导。
关键词:公共产品理论;发展与批判;理论指导
一、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
(一)源起与盲从
1739年,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搭便车”问题,以此提出需要政府出面,充当公共产品的供给者来规避这种问题。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表达了他对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起决定性作用,认为政府只需充当一个“守夜人”,执行三项职能即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到其他人的欺辱或压迫,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即可,行使有限的政府职能。
1954年,萨缪尔森以具备非竞争性的属性去定义“集体消费品”即一个使用者对这个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另一个人对它的消费。他认为只有允许同时性消费时,才可被称为公共产品。但是,这种划分标准具有很大缺点,无法涵盖所有的公共产品。1959年,马斯格雷夫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同时作为公共产品应具备的属性以界定公共产品。之后这两个标准成为人们判断一些物品是否为公共产品的依据,产品的客观属性是成为西方经济学者区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立足点。
(二)遭受质疑
由于经典公共产品理论自身存在的漏洞以及政府在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公共产品理论遭受质疑,并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首先,人们对经典公共产品理论关于公共产品定义的质疑。
詹姆斯·布坎南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文中指出,俱乐部完全可以通过接受愿意支付价格的新成员而达到规模最优。这表明公共产品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排他,这显然已与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双重属性发生冲突。我国学者对公共产品理论的态度也由深信不疑转变到批判接受。余斌在《西方公共产品理论的局限与公共产品的定义》一文中認为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定义的实质上是公共消费品而非公共产品,他对公共产品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即公共产品是以人的活动为中介的没有交换价值或不是价值的使用价值。刘佳丽、谢地在《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回顾、反思与前瞻》中认为萨缪尔森定义存在,无法确定一些物品例如教育的消费属性;没有回答公共物品属性是否可变;没有回答若供给方式发生转变物品属性如何确定这三个方面的局限。认为按照经典定义,教育应被划分为私人物品,因为对教育的直接消费,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但由于对教育社会效益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现实中教育被政府以免费或低收费的形式向社会提供,使其具有了公共产品的特点;公共物品若因技术条件改善而属性改变,即由原本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转变为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那么这类物品是否还可被称为公共物品;如何界定某些因供给方式的转变而拥有了公共性的私人物品?如在特定时期,一些原本由市场提供的产品改由政府提供(救灾物资),这些原本由市场提供的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由于政府的介入具备了公共性,这些产品的属性又如何界定。
其次,对于西方公共产品理论中的“公共”以此是否真正表达了全体公民的“共同需求”存在疑问。
鄢奋在《现代西方公共产品理论的借鉴与批判》中梳理了公共产品理论的形成过程后肯定了公共产品理论日臻完善,对现代经济社会还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他也批判地认为西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前提——“公共需求”,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公共需求”,其所谓的全体公民“公共需求”的表层下实际是一部分人的“特殊需求”。
丁兆君在《公共产品理论适用性的再探讨》一文中表达了他对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存在的质疑。首先他认为,公共产品的传统两大判断标准中只有(非)竞争性是产品客观属性,而是否具有排他性则要取决于外部条件,比如排他成本和技术手段支持,他引用灯塔由原来的私人提供转移到政府提供到由于技术的支持,已重新实现由私人提供的例子证明了是否排他可以由外部条件决定,而不取决于产品本身;其次,产品“公共性”的大小由产品的消费竞争程度决定;最后,他认为经济学理论中的“公共性”是有限的,因为这一“公共性”是在消费时体现出来的,消费的群体虽已囊括了绝大部分人,但总有一部分人被排除在外,无法得知其真正需要,因此“公共性”不等同于社会共同需要。
因此,公共产品理论并没有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再者,政府支出应着眼于市场供给有效却忽略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其公共财政活动应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根本目的,确保社会公平正义,所以政府不能根据不等同于社会共同需要的“公共性”实施公共财政行为。
(三)实现创新
公共产品理论不断发展的背后是政府和市场职能范围的一次次重新划分。随着公共产品理论的日益成熟,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私人和民间组织越来越成为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主体,供给模式也从政府单一垄断供给逐渐发展为多元主体供给。
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府垄断公共产品的供给。但该模式下,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且缺乏效率,无法提供令社会公众满意的公共产品。到了第二阶段是市场重新加入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政府形成合作,以期利用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但由于这种模式下,公民的真正意向并没有得到重视,难以真正代表最广泛社会公众的利益,遭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公众的普遍质疑。第三阶段是政府、公民、社会及市场主体多维互动的多元主体供给模式。此时的价值导向倾向于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服务而非掌舵,政府不再选择亲自提供公共产品,而是通过多主体协商,重视社会公众的需求以共同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
二、公共产品理论的应用
公共产品理论自诞生到发展至今虽经过不断修正,但却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现今社会生产生活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如张鹏飞立足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理论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亚洲国家基础设施的供给问题。指出“一带一路”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范畴,建议通过重视需求端、合理地规划和多元化基础设施供给主体优化贸易投资环境,提高基础设施供给的效率和灵活性。
王成利则从发展公共产品的角度强调了政府在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中应发挥重要作用。认为医养融合养老作为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相结合的一种社会保障,其目标是提高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公共产品能否实现有效供给,取决于国家或政府职责的履行情况。
肖莹莹从全球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讨论了网络安全治理问题。认为网络全具备全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性,建立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框架,形成一套普遍认同的标准,通过多元治理而非霸权去帮助解决全球网络安全供给不足的问题。
刘艺、范世明基于公共产品理论,讨论研究了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支持体系的构建。认为农村养老对于维护农村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且在乡村养老服务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最为严重,她认为公共产品理论有助于解决农村地区养老问题。
赵璐基于公共产品理论讨论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认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具备一般公共产品的特性,公共产品理论中的如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对于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李晓丰、韩明君基于公共产品理论进行了政府采购村医服务有效性的研究。认为公共产品理论有助于于解决村医待遇低、村医流失的问题,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三、公共产品理论展望
经典公共产品理论为政府垄断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严重缺乏效率使经典公共产品理论遭受质疑,市场重新介入了公共产品的供给,形成公私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的形态。而后,新技术以及公私勾结腐败的出现,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市场二元机制被打破,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多主体供给形式大大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并且使公共产品理论具有了一般适用性。在现代经济社会,仅靠政府去单一地提供公共产品是无法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民众对公共产品多样化的需求的,借鉴公共产品理论,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到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很好地弥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存在的不足。随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取代管理,尊重民权、最大化公共利益,权力有限的服务型政府很可能引领新时期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程连.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關系之辨析[J].财政研究,2003(05):13-15.
[2]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8-29.
[3]刘佳丽,谢地.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回顾、反思与前瞻——兼论我国公共产品民营化与政府监管改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36(05):11-17.
[4]丁兆君.公共产品理论适用性的再讨论——兼论社会共同需要论的回归[J].社会科学辑刊,2014(03):46-49.
[5]余斌.西方公共产品理论的局限与公共产品的定义[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5(06):5-8.
[6]鄢奋.现代西方公共产品理论的借鉴与批判[J].当代经济研究,2012(10):54-57.
[7]张鹏飞. “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先行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
[8]王成利,王洪娜.医养融合养老:供给途径、实践困境与政府责任——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J].东岳论丛,2017,38(10):37-44.
[9]肖莹莹.网络安全治理:全球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10]刘艺,范世明.公共产品理论指引下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支持体系研究——基于不平衡不充分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8(03):130-137.
[11]赵璐.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8.
[12]李晓丰,韩明君.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政府采购有效性研究——基于村医补贴新政[J].农村经济,2016(06):18-22.
[13]张宏军.西方公共产品理论溯源与前瞻——兼论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设计[J].贵州社会科学,2010(06):120-124.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