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统一不了欧洲人,但咖啡可以

2020-12-21 15:44郝香菇
青年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欧洲人咖啡馆巴黎

郝香菇

“你会不会突然地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如果陈奕迅演唱的这句经典歌词的场景发生在欧洲,那男女主角很有可能就会在咖啡店重逢。

根据世界咖啡门户网站Allegra2019年发布的《欧洲市场咖啡报告》,在参与调查的20多个欧洲国家中,品牌咖啡馆的总数足足有37598家,比前年增加了3.4%。

在欧洲,不仅有考究的连锁咖啡店,街头巷尾的露天咖啡座更是星罗棋布。欧洲人对露天咖啡座的爱,可谓深入骨髓。意大利在疫情最严重的3月,米兰颁布封城令,却禁不住沿河露天咖啡座的高人气。

性情自由不羁的意大利人,一边各自保持着一米的距离,一边辩解着:“不是我要出来的,是这晴朗天气该死的诱惑。”

如果不在露天喝咖啡,那和美国人有什么区别

椅子东倒西歪,杯子七零八落,却永远高朋满座。欧洲露天咖啡座的魅力不在于精致奢華的装饰,而在于一份奔放舒坦的自由。

凡·高在1888年创作的《星空下的咖啡座》,背景是点缀着繁星的静谧深蓝,露天咖啡座是光亮鲜明的艳黄色。虽然咖啡座空无一人,但活泼大胆的用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白天熙攘喧闹的样子。

100多年后,咖啡依然流淌在欧洲人民的血液里,不得不说,咖啡的到来,确实“改造”了欧洲人的生活基因。

16世纪末,长期只在阿拉伯人中间流行的咖啡,以“伊斯兰酒”的名义流入欧洲,让长期沉迷葡萄酒的欧洲人终于找到了替代品。17世纪后,坐在办公室工作的中产阶级需要保持长时间的清醒,提神醒脑的咖啡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喜爱的饮料。

不过,同一个欧洲,却不是喝着同一杯咖啡。跨过国界线,欧洲各国的咖啡馆都各有它们的脾气。

巴黎:露天咖啡座首席代言人

17世纪后半叶,巴黎拥有了第一家咖啡馆,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活在巴黎的咖啡重度爱好者,可以闪亮如伏尔泰、毕加索、加缪、波伏娃,也能平凡如你我这样的路人。

工前饭后来一杯,休闲娱乐来一杯。巴黎大概是世界上露天咖啡座最多样的地方,转角虽然不一定能遇到爱,却总能遇到一家独具特色的咖啡馆。有的沿着废弃的火车轨道开设,摆满长条板凳和太阳伞,这种阳光下左手颓废、右手喧嚣的反差,对天性浪漫的法国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有的一反露天咖啡座全年无休的做派,只在夏天开放,在炎炎烈日下热烈欢乐地盛开。

在步步皆画的巴黎,游客们只要坐在露天咖啡座,便成了法式风情的演员。所谓法式,其实无关大红唇茶歇裙,而在于这份随性的自由豁达。

意大利:30秒结束战斗,喝了个规矩

意大利自认为本国的咖啡傲视欧洲群雄。且据说越往南方,咖啡就越好,罗马就是站在鄙视链顶端的王。

巴黎咖啡座喝的是风景情调,意大利咖啡吧喝的则是仪式感。在意大利,咖啡厅不叫cafe,而叫bar,本地人会选择站在吧台边花30秒喝完一杯新鲜滚烫的浓缩咖啡。

如果你选择在咖啡馆里 “一杯咖啡+一台电脑”待一个下午,绝对会被意大利人鄙视到尘埃里。在他们眼里,认真品尝咖啡、在席间和朋友谈天说地才是正经事。将咖啡吧当作毫无感情的工作场所,简直是对咖啡师的侮辱。

再比如,喝不了黑咖啡的人可能会按国内的习惯点杯拿铁,殊不知端上来的就是一杯纯天然无添加的牛奶。而动不动就喝泡沫咖啡,则更会被视作油腻举动。

咖啡吧里没有打包的纸杯、盛咖啡的小陶瓷杯要提前温热、喝咖啡前先喝一小口气泡水清洁味蕾……意大利人对咖啡的讲究,看似条条框框很多,但对他们来说,就是发自肌肉记忆的“公民守则”罢了。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露天咖啡座,和阳光月光一起游戏

虽然不是传统的咖啡强国,但在露天咖啡座的角逐里,坐拥超强晴朗天气的西、葡二国一定得拥有姓名。

纬度较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夏天炎热干燥而漫长。尤其是热情似火的西班牙人,巴不得一年365天都长在露天咖啡座上。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乌纳穆诺说:“西班牙真正的大学在咖啡馆和城市的广场上。”西班牙人选择在露天咖啡座里吃早餐,享受午后咖啡和小吃拼盘,夜幕降临后,又用足量的咖啡因和酒精延续凌晨后的歌舞升平。

根据2018年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西班牙人平均将15%的家庭开支花在餐厅和酒吧上,远超欧盟平均水平,从早开到凌晨三四点的咖啡座,自然是这笔支出的重要去向。

如果说西班牙人光临露天咖啡座是为了社交,那生活在大西洋边上的葡萄牙人更多是为了静静。心中仍保存着航海家那份蓝色忧郁的葡萄牙人,爱在晴天的午后坐在户外,用简单的黑咖啡配上洒满糖霜的炸甜品,慢悠悠地待上几小时,无人搭话,也无人驱赶。

咖啡的甘苦与炸物的甜腻一起在舌尖慢慢洇散,就是葡萄牙人的love and peace(爱与和平)。

这张“身份证”,没有人能撕下来

欧洲的露天咖啡座,就像广东人喝早茶一样,是植根在时间长河中的生活方式,也是欧洲人的凝聚力来源之一。

2015年11月,巴黎遭遇“二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许多袭击瞄准了露天咖啡座,整个巴黎甚至欧洲一时风声鹤唳。

就在恐袭三天之后,巴黎人发起了一场“我在露天咖啡座”运动,号召人们以回归日常的方式悼念遇难者,表达对恐怖主义的无惧和谴责。在那个时刻,遍布巴黎的露天咖啡座,就像地图上一个个微小但灿烂的光源,汇聚成一座人道主义的灯塔。

由于地价的节节攀升,欧洲传统咖啡馆遭受的考验一直在持续。2018年,巴黎有协会申请将巴黎咖啡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由是以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因为城市房租高涨而被迫倒闭。

今年的疫情给咖啡产业带来灾难性危机。意大利的著名咖啡馆从疫情前每天消耗20?30公斤咖啡骤降到每天只消耗3?6公斤,比利时三分之一的咖啡馆面临破产。

而咖啡馆的重生,将是欧洲生活回归正轨的重要标志。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开放所有公共区域供咖啡馆和餐厅支桌营业,将首都变成巨型的露天咖啡座;比利时号召市民用双倍价格购买咖啡,帮停滞一个多月的露天咖啡座渡过难关;巴黎花神咖啡馆重开那天,总统马克龙特地发了一条推特,称这标志着“法国人重拾快乐时光”……

纵然顾客侍者都戴着口罩,但露天咖啡座还是回来了,几百年来,它们散落在几乎每个街角,见证着欧洲的起起伏伏,也将欧洲人的心灵凝结在一处。

等能再去欧洲时,别忘了,一定要去露天咖啡座喝一杯。

(摘自“九行”微信公众号,ID:jiuxing_neweekly,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欧洲人咖啡馆巴黎
巴黎之爱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巴黎私厨》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