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语似无愁

2020-12-21 15:44王晓莉
青年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家庭教师艾迪禅师

王晓莉

波兰电影《艾迪》中的主人公艾迪是个在城市收废品的普通人,因为爱读书,被卖酒的两兄弟叫去给他们的妹妹做家庭教师。两兄弟向来霸道凶残,不近人情,他们认为艾迪长得丑,又穷,不会给漂亮的妹妹带来危险。谁知妹妹早已经与他们的生意伙伴有了私情。不久,妹妹有孕,被两兄弟发现。他们暴跳如雷,逼问是谁干的好事?妹妹想要保护情人,随即想起家庭教师,便说:“是艾迪。”两兄弟立即去找艾迪算账,艾迪为了不出卖妹妹,没有作声,他们便残忍地阉割了艾迪。不久妹妹生下孩子,两兄弟拎了婴儿筐来找艾迪,限他一周内带着孩子离开此地。艾迪什么也没说,带着孩子,还有自己的好友尤里克,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在这里,艾迪度过了一段非常平静美好的时光。

直到有一天,两兄弟和妹妹開车找了来。原来妹妹思念孩子,又受良心谴责,说出了实情。这一回他们想来要回孩子。艾迪回屋长久地亲吻完孩子后,将其交还给他们。即使是这样不舍得与不公平,艾迪依旧还是什么也没说,倒是尤里克,愤怒地把两兄弟赔偿的钱掷到地上。

这个情节让我想起有关日本僧人白隐禅师的私生子故事。白隐禅师几乎遭遇了和艾迪一样的事,两人做出的反应也几乎一样。只不过白隐禅师比艾迪多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成为禅宗的名言。只听白隐禅师轻轻说道:“就是这样吗?”然后全部接受了现实。

艾迪可以说是波兰的当代“白隐”。当然,他与白隐也有不同。白隐主要是在乡下修行,艾迪则是个城市收破烂的。艾迪读了很多书,即便在等待废品过磅的间隙,也拿着一本书看。尤里克问他:“你看书有什么用啊?”艾迪答:“可以得到安宁。”

尤里克不太懂,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成为生活中最靠谱的朋友和搭档。尤里克捡了一台全新的电视机,他兴高采烈地向艾迪描绘他最想要的生活,就是“有三台电视,一台放卧室,一台放卫生间,一台放厨房”。这样的理想,每个人在自己物质匮乏的时期都会有。但是艾迪对这样“美好的理想”完全不动心。在尤里克眼里,艾迪是个搞不懂但又叫他崇拜的怪怪的哥们儿。

比如,艾迪看见一个孩子非常垂涎一种汽车玩具,却又买不起,只能天天到店里看一眼。于是,他回家把自己收来的旧书拎到二手书店。尤里克不解地跟着,问他:“你不是喜欢这些书吗?”艾迪说:“有时候为了某些事还是要卖掉的。”他把卖书的钱拿去买了汽车玩具,放在孩子家门口。尤里克说:“65块买个玩具,你是过圣诞节吗?”艾迪回答:“圣诞节什么时候想过就可以过。”

艾迪和尤里克之间有点像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的关系。他们都是朝夕相处,但其实彼此相差甚远。这“甚远”的一点就在于“内心”。艾迪接受一切现实,穷,被欺凌,被剥夺,但是他不愤怒,他也几乎不设想将来。他长期不回家乡,是因为多年前他的女人被另一个男人抢走了。那两人结合之后却没有孩子,成为一桩憾事。现在这个男人看见艾迪带着个孩子如此平静地回来,内心很惭愧,他感叹着对艾迪说:“没有想到我有一个女人,却没有孩子;你有一个孩子,却没有女人。”艾迪回答:“这就是生活。”艾迪全部的人生观都在这句话里。不须选择,生活给你什么就是什么;不须愤怒,承担现在就是真正的生活。不选择就是选择,甚至比选择更有力量。

白隐禅师说:“就是这样吗?”而艾迪则说:“这就是生活。”两人的话实出一辙,都是深具禅意。过去不忆,未来不想,当下不执着——这是禅宗的态度。白隐禅师还有一句好诗:“君看双眼色,不语似无愁。”用于形容平静如水的艾迪,也是非常贴切。

(梁衍军摘自《散文》2020年第7期,豆薇图)

猜你喜欢
家庭教师艾迪禅师
不语似无愁
A 17-year-old helps to feed 12,000 homeless people
生命的药方
精灵当家⑰ 家庭教师
in class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服从
一个苦者对禅师说
艾迪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