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体社”联动的校园啦啦操课程体系优化

2020-12-21 01:14:14王京琼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训练队选项社团

罗 婕 王京琼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长沙 410006)

啦啦操起源美国,英文名为:cheerleading,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以徒手或手持轻器械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多名队员完成超高啦啦操特殊技巧动作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啦啦操分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两种,校园啦啦操侧重于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并以其丰富的内容,煽情的音乐、超强的感染力,吸引着大学生的参与。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的设置,既贯彻了新课改的要求,又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鲜明的个性,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一、校园啦啦操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的核心,关系我国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关系着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状况。体育教学课程方面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以目标为导向,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不断融入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实践与课堂研究相结合,努力开展综合课程的实践教学,把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切实落实到体育教学中,是体育公选课改革的目标。

2014年教育部倡导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学校实施的三位一体方式发展校园啦啦操,随着啦啦操联赛分站赛的举行及啦啦操送培下基层的推行,学校在其推广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学校对这个项目的重视,财力物力师资的不断投入,也致使啦啦操的推广不断的渗入高校深入基层。啦啦操进入湖南,逐步形成了以教育厅、体育总局为主导,以长沙为中心推广区域,以各大专院校为推广重点基地,以大学生为主要推广对象的发展模式,快速深入发展。啦啦操送培下基层、社会性的啦啦操协会、俱乐部成立,导致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生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来,并逐步深入到体育课堂、社团、表演、健身锻炼等活动中。分享啦啦操文化、感受啦啦操氛围,逐渐成为了大学体育运动中的特色组成部分,啦啦操进入课堂势在必行。

二、普通高校校园啦啦操课程开设现状

啦啦操2002年引入中国,前期因缺少宣传条件、物质及师资保障,在推广的过程中一再的停滞不前,从而使高校校园啦啦操的发展参差不齐。缺乏专业老师的技术指导、缺乏学习的途径、缺乏比赛及表演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校园啦啦操的普及。自CCA举办的全国啦啦操联赛分站赛在各地相继举办以后,各高校纷纷抓住机会组建啦啦操队,但多数以小团队自由发展的形式出现,不专业的啦啦操动作、不合适的运动着装层出不穷。大学体育课中涉及到的校园啦啦操教学内容更是少之又少。调查中发现,早期校园啦啦操在湖南的多数高校中未成为一门独立的选项课,多数以项目介绍的形式出现在健美操选项课中,为数不多的几所设有校园啦啦操选项课的学校,其教学内容也局限于花球啦啦操规定动作,多为教师自学教授,没有成系统的啦啦操教学体系。近几年,随着啦啦操推广的深入和各高校啦啦操教师的专业化,大学体育公选课中逐渐开设了啦啦操的选项课,开课时长由一个学期到一学年不等,新兴的啦啦操选项课,一般以一个学期为主,主要教授花球啦啦操;逐渐成体系的啦啦操选项课,多为一学年选课,教授内容涉及花球啦啦操、爵士舞啦啦操、形体训练、专项素质、理论编排等,系统化程度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条理性。所有高校都成立了全校性的啦啦操俱乐部,或者各院系的啦啦操协会,在组建的初期练习目标明确,以健身锻炼为主体并伴有社团表演或者院系部活动展演;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长期设有专业的啦啦操队,但主要以健美操队训练为主,啦啦操的训练为辅,举办啦啦操比赛时,临时选几个项目参与比赛;其余个别高校有因比赛或表演临时组建的啦啦操队,队员一般在俱乐部或者协会选拔,没有专业教师的引导。啦啦操发展的这一现象,导致了高校啦啦操发展的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两极分化明显,严重制约了校园啦啦操的普及。

三、基于“校体社”联动发展的普通高校校园啦啦操课程体系优化

“校-体-社”联动发展指的是以学校作为啦啦操项目推广的主体,体育院系作为专业发展的核心,联合学校社团、协会全面铺开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式。

(一)课程设置目标

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的导向,是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力图促进这一阶段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可能达到国家所期望的水准,即课程目标是一定学段的学校课程力图最终达到的标准[1]。啦啦操作为大学体育公共课的主体部分,“校体社”联动发展的课程设置的优化力争培养学生与社会接轨的全面发展的特点,除了要体现啦啦操的课程知识结构,还要结合大学生身心特征和成长规律,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体现实用价值。改革现行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出发,不断的更新啦啦操的知识体系,融入互联网技术特点,构建网络课程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并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够不断的实现自我及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定及合理安排,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基础,是整个校园啦啦操课程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在实现培养目标和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深入挖掘啦啦操的表演性、健身性、娱乐性和教育教学功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掌握啦啦操的教学内容和技术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基于“校体社”联动的校园啦啦操选项课的推广,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发挥体育院系专业学生的带动作用,鼓励学生选择课余的啦啦操社团或者训练队,在一定程度上给与学分奖励,实现学生多方位全面发展。

理论技术技能啦啦操课堂啦啦操起源一般形体练习视频赏析花球啦啦操规定动作创编花球啦啦操自编爵士组合啦啦操社团音乐选择身体感知训练爵士啦啦操街舞啦啦操啦啦操训练队音乐剪辑风格舞蹈练习技巧啦啦操专项素质练习

更新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优化教学内容并融入多元化辅助内容是改革的基础。“校体社”联动发展下的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首先,提倡全面性原则。在教授技术技能课的同时,完成理论知识的覆盖,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重点,是学生开展啦啦操活动的依据,集中反映了学校的教学大纲及啦啦操教学安排的合理性。课堂-社团-训练队三管齐下,推动啦啦操内容的优化,从啦啦操的起源到音乐的选择再到动作的创编,让学生能全面发展。其次,内容选择的重点性。啦啦操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又分为花球啦啦操、爵士啦啦操和街舞啦啦操。啦啦操课堂为基础的花球啦啦操和稍微讲究身体感觉的简单的爵士组合教学,于此同时配有一定的形体训练,增加学生对动作的感知;然后在学分及其他方面的鼓励下,社团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的深化,对难度加深的身体感知训练、爵士舞啦啦操和街舞啦啦操都有一定的涉及同时区分各种不同风格啦啦操音乐选择的差异性,更深一步的啦啦操训练队,普及学生音乐的剪辑及风格舞蹈的练习,同时增加了难度系数较高技巧啦啦操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后,啦啦操内容优化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拓宽啦啦操的广度和深度,将啦啦操的健身功能、表演功能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如看台啦啦操、自由舞蹈啦啦操的诞生,满足和学生与市场相接轨的时代需求。

(三)教学学时设定

校园啦啦操选项课开课时间的长短,周学时的多少,理论与实践学时的分配,都直接影响了啦啦操选项课内容的设定。总之,开课时间越长或者周学时越多,学生掌握的技术技能越多,按照《课程方案》的参考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啦啦操选项课课时的优化,开课时长由最初的一个学期增至一年,六年制学生每周一次课,一个学期18周课时,四年制学生每周一次课,一个学期16周课时,同时相对应的增加理论科室,结合“校体社”联动的方式,采取了社团及训练队参与的加分项,且社团固定每周一次课,训练队固定两次课,加大学生对啦啦操知识点广度和深度的掌握,并能结合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个性特点,实现啦啦操的技术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灵活创新,学以致用。

(四)考核和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是体现学生一年啦啦操课程的途径,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健康第一”思想,优化选项课考核的方法,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尊重个性发展。不同方向的设置几个考核项目,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项目进行考试,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完成了选项课要完成的考核内容。第二,以赛代考,注重能力培养及提高。遵循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专业水平、挖掘学生潜力的特点进行考试,根据选项课的要求选择音乐和创编动作,既体现了学生对啦啦操选项课技术技能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自我创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第三,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分小组定时对课堂随测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第四,将社团训练队的表现纳入考评。社团和训练队会增加个人和风格舞蹈及素质的练习,其核心是调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期末的考评中适当纳入社团表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选项课的热情,加速啦啦操项目的普及和推广,真正实现“校体社”三位一体的联动发展。

校园啦啦操以其显著的运动特点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高校的普及和推广已成为趋势。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探索“校体社”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式,优化校园啦啦操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内容,从而加速校园啦啦操的发展。

猜你喜欢
训练队选项社团
缤纷社团
大连市102中学男子足球队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醴陵市普通中学跆拳道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校企互动下高职高专课余训练队训练模式研究
运动(2012年6期)2012-10-26 06: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