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乡音 保护文化
——宁德方言在城区中学的使用现状及保护策略

2020-12-21 05:12黄祖波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宁德课题组普通话

黄祖波

(宁德市第十中学,福建宁德352100)

2018年5月,笔者学校“蕉城方言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题组对宁德方言在城区中学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现将调查研究情况和具体保护措施书以成文,希望对保护宁德方言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宁德方言的由来及其价值

宁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国斯文地”之美誉。据县志载,宁德原系西晋温麻之地,归晋安(后称泉州、闽州、福州)管辖。唐开成年间析长溪之宁川为感德场;五代唐长兴后称宁德。1988年10月,宁德撤县建市,[1]1999年11月,县级宁德市改设蕉城区,故宁德方言又称蕉城方言。

闽东方言是现代汉语八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南北两大片,北片包括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各县:福安、宁德、周宁、寿宁、霞浦、福鼎;南片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各县市:福州、长乐、福清、闽清、平潭、永泰、古田、罗源、连江、屏南。故宁德方言属于闽东方言北片区。[2]宁德方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既有唐风宋韵,也有中原古音,还有古越族的历史痕迹,20世纪50年代,它还完整地保留了中古阳声韵-m、-n、-g和入声韵-p、-t、-k三套韵尾,这在闽东方言所属的各县方言中是绝无仅有的,[1]因此被专家称为“语言的活化石”。

二、宁德方言在城区中学的使用现状

课题组对城区学校2018级和2019级的初一年段学生做了两年的调查,收回了2000多份有效问卷,通过对这些问卷的统计分析,获得了以下调查结果:

1.方言的使用率

从调查表中可看出城区学生方言的使用人数逐年减少,对方言一无所知的甚至超过了60%,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2.方言的使用环境

调查中发现每个班级平均有约15%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5%的外县市学生,统计数据中不足5%会讲方言的学生基本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因为祖辈等在农村有语言环境,所以会讲方言;而城关学生会讲方言的则是凤毛麟角,即使父母亲会讲方言,不少家长只是夫妻之间或与祖辈之间讲方言,而与孩子交流基本用的是普通话;按照5%会讲方言的学生在各班级的分布比例来看,大概每班2-3人,由于大多学生讲的都是普通话,这些会讲方言的学生根本不会对其他学生形成语言影响。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增加,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更为迅猛,普通话解决了我国多民族国家人口多、语言种类多造成的交流困难,无法广泛交流的方言地位就显得十分尴尬;学校教育更是大力营造普通话氛围;许多家庭也缺乏方言的语言环境。这些因素就造成了不少方言消失或者正在消失。

3.方言的内容

由于20世纪70年代福安专署迁来宁德(即蕉城区),宁德成为闽东地区的中心,改革开放后宁德与外地的交往日益频繁;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以及普通话的推广,使得普通话已成为宁德人对外交往的主要交际工具,这就使得宁德话受到影响而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在词语的变化中,如一部分普通话或外地方言的词语代替了原来方言色彩浓厚的传统词语。如“年轻人”代替了“青年哥”,“气管炎”代替了“病腰”,“毛笔”代替了“水笔”,“大厅”代替了“厅堂”,“厕所”代替了“粪池”,“运动鞋”代替了“跑鞋”,“背心”代替了“汗褡”,“占便宜”代替了“贪软”,“没规矩”代替了“没八板”,等等。另外上古留下的声韵也逐渐消失。

三、宁德方言的保护措施

基于现状,方言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为保护宁德方言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编制校本教材,开设第二课堂

课题组努力为学生营造使用方言的氛围,鼓励孩子们在课余时间用方言进行交流。课题组根据相关材料及师生搜集的一些地方方言俗语等,从宁德方言的来源、常用的人物称谓、常用的器物名称、常用的歌谣、常用的俗语等方面编写了《宁德方言校本教材》一书。课题组利用活动课开设“宁德方言校本课程”,课前让学生收集方言歌谣,在授课中教师利用教学PPT、教学录音、教学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师生方言互动、学生参与课堂表演等。在学习中,学生接触到了家乡的风俗民情、生活经验、语言技巧等,不仅培养了探究能力,也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运用传媒手段,培养学生兴趣

①播放方言小视频。课题组为了培养同学们对方言的兴趣搜集了大量宁德方言的小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比如宁德的传统歌谣小视频《月光光》;又比如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方言专家陈玉新创作了用宁德方言诵读的小视频《万众一心抗病毒》等。不少学生家长反映,这些视频不仅弘扬了正能量,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激发孩子们学习宁德方言也很有意义。

②利用微课和抖音传播宁德方言。课题组教师将微课和抖音发布到线上教学云平台。在线上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和抖音学习宁德方言,线下则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学习。课题组先后邀请了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宁德诗词协会会长黄加如老师,课题组顾问陈玉海、彭秋平老师,用宁德方言为孩子们录制了《二十四节气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长征》等诗词,这些古典或现代诗词有的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体现了革命家的大无畏的精神,课题组通过微信公众号方式向大众推广,不仅学生学到了知识,家长们也都学起了这些孩提时代的诗词,这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请方言志愿者与学生交流

课题组先后邀请了原宁德人民广播电台的老播音员、老教师等热心宁德方言保护的人士担任方言志愿者,进课堂和学生交流宁德方言,有的志愿者用宁德方言给同学们讲《皇帝吃寸金鱼》等故事,有的志愿者教孩子们朗诵家乡民谣等。这些爷爷奶奶和孩子们进行方言的指导和交流,让孩子们倍感亲切,不少孩子已经会朗诵“皇帝吃寸金鱼,千年哪蜀轮(就一次);三月蒿(虾姑),四月嫒(小螃蟹),五月章鱼搦[3]蜀濑(提一篮);蜀(一)年四季,那博(只寄希望)官井(宁德官井洋渔场)蜀(一)季等歌谣[1]”等。

四、存在的问题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而宁德方言则有七个声调;另外还有连续音变和连读变声等。这就给方言学习带来不小的麻烦,因为不少词汇用汉语拼音无法标注,而国际音标的专业性很强,课题组无法掌握,所以只好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教授,因而课题组编辑的《宁德方言校本教材》,也只能用普通话来拼读一些宁德方言词汇,比如:牙潭—石头、八力—扁食、起弄—感谢、相拍—打架[4]等,宁德本地人可以理解,而外地人用标准的普通话去读则相差甚远,甚至不知所云。这就造成课题组编制的一些读本和微课,如果没有经过口口相传的教授,学生是看不懂,也听不懂的。

当然,课题组的主要目的还是在研究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推进宁德方言的保护,让方言在孩子们当中活起来、用起来、说起来,让这块语言的活化石永远在宁德的大地上传承下去,留住方言就是留住乡愁。

猜你喜欢
宁德课题组普通话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课题组成员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