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致代谢综合征的护理干预策略研究

2020-12-21 03:33许冬梅王志仁谭云龙杨甫德王永前耿丽弟王永娜
护理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体重增加非典型精神病

邵 静,许冬梅,王志仁,谭云龙,杨甫德,王永前,耿丽弟,高 静,蔡 壮,王永娜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10009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以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中。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推广,其引起的代谢综合征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1]。代谢综合征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而且随着体重增加,病人死亡率也有所升高[2-3]。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还会影响精神疾病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进而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4]。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实施行为干预,可能为抑制药物所致的体重增加提供有效方法,从而预防疾病复发并改善病人预后。本研究以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探索饮食和运动干预在预防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 年3 月—6 月选取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61 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 例,观察组27 例。入组标准:①年龄18~60 岁;②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Ⅳ(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Ⅳ,DSM-Ⅳ)或国际疾病分类-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③服用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口服治疗的病人;④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为100 分,病人可自主活动;⑤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难治性病人,需要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②精神疾病急性期,伴有严重自杀观念或既往出现自杀行为或者ADL 评分<100 分;③各种严重感染、全身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体重满意度、吸烟情况、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病人体重、身高、血压、血生化等代谢指标。两组分别给予12 周的护理干预。第12 周结束后对病人的体重、身高、血压、血生化等代谢指标进行再次评估。

1.2.1 对照组护理干预 按照精神疾病护理常规护理,包括晨晚间护理、饮食护理、常规活动(以集体康复训练为主,如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睡眠护理、生活方式咨询及服药护理等。干预过程中确保病人的治疗与护理安全。

1.2.2 观察组护理干预

1.2.2.1 低脂饮食干预方案 按照中国公民18~49 岁热量需求,将每天总热量控制为573.3 kJ,其中糖类占58%、蛋白质占24%、脂肪占18%,3 餐热量分配分别为30%、40%、30%,限制糖类及脂肪类饮食。鼓励病人进食时细嚼慢咽,出现饱腹感时停止进食。给予医院糖尿病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为20~30 g;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 g/kg,其余由糖类补充。质量控制:饮食状况由责任护士记录;营养科专职营养师根据病人的体质指数,按照各类食物的量计算总热量。

1.2.2.2 有氧运动干预方案 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代谢。利用病房的走步机进行快走运动干预。每周运动5次,每次运动40 min,根据病人体重、身高、心律设定运动消耗热量,在运动前、中、后计算心率,适宜心率=170-年龄,运动热量超过95.6 kJ。质量控制:专人监测运动心率并记录运动情况。

1.3 质量控制 所有入组病人的代谢指标数据均由两名经过培训的护士负责测量、记录。量表评定人员进行了一致性培训。病人统一进餐,专人看护,营养食堂按病人所需热量准备食物,放入专用固定餐盒,责任护士负责记录。体重、血压测量均采用医院经过仪器测量校准的统一品牌型号的体重计及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时严格做到“四定”,即固定体位、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测量。血生化及血糖以检验中心检测结果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进行t 检验及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进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进行χ2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基线及干预12 周末代谢指标比较

3 讨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对减轻致残性症状和改善整体生活质量十分有效[5]。但是其副作用(代谢综合征)也引起人们关注。精神病病人代谢综合征,尤其是体重增加及2 型糖尿病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欧洲精神疾病病人家庭联盟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60%的病人报告体重增加,半数以上病人认为这是最让人痛苦的不良反应[6]。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体重增加严重影响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导致疾病复发以及远期预后不理想[7]。本研究经过12 周的观察发现,对照组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病人,干预后体重、BMI、血糖值增高,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够引起病人代谢指标的改变,其他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只是不同的研究观察时间不同。在一个为期24 周的前瞻性研究中,病人使用利培酮后体重、BMI、腰围明显增加[8]。另一项为期14 周的随机双盲试验中,奥氮平除对精神病人体重、食欲、胰岛素水平、消耗影响外,对胆固醇和血糖水平也有明显影响[9]。在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病人中,大部分病人体重增加表现在服药的最初几个月,然后症状趋缓。一项研究显示,接受奥氮平治疗10 周病人体重平均增加4.0~4.5 kg[10]。200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了有关抗精神病药物与肥胖症、糖尿病相关共识,认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肥胖、糖尿病及脂质代谢紊乱相关。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继发性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镇静水平、体育锻炼及活动量的改变引起的体重增加有关,也有研究证明与病人食欲增加有关[11]。本研究观察组病人干预12 周后,体重降低、BMI 降低、血糖降低、三酰甘油降低,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的饮食、有氧运动对于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张伟英等[12]研究发现,对首次发作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早期给予饮食、运动等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外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等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其中非药物干预主要是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13]。有研究证实,低脂饮食、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血脂水平[14]。一项关于体重干预计划的对照研究显示,行为干预可以预防奥氮平引起的体重增加[15]。但是,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中,尚未检索到关于体重增加是否与镇静状态、体力活动、食欲变化或饮食偏好之间关系的非干预性研究。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机体对糖和脂肪的需求量增加,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与糖原的合成,从而降低机体血糖水平[16]。两组干预12 周末体重、BMI、血糖与基线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干预初期,最早变化的是此三项,随着干预时间及随访时间的延长,才会引起三酰甘油的下降。持续一段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脂肪及糖代谢。本研究中的运动干预方案主要为有氧运动,对病人实施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但是在指导病人运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爱好,可以选择一些病人喜欢的运动项目。本研究的低脂饮食方案是由营养师根据病人的BMI 设定的个性化低脂饮食,这种低脂饮食干预策略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降低病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体重增加非典型精神病
戒烟后体重增加问题新机制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
社会版(十一)
都有精神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辨体施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