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

2020-12-21 01:56李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腹腔镜

李晋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主要原因是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子宫肌瘤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5~55 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下腹有肿块或患者排便困难等。研究数据显示,40 岁以上的妇女中约有1/5 患有子宫肌瘤。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肌瘤可能性逐渐增多,子宫肌瘤癌变率约为0.5%~0.7%,但仍需警惕[1]。子宫肌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肌瘤的部位和数目进行个体化分析。传统的子宫肌瘤开放手术不易被患者接受,随着微创技术在妇产科的广泛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率也明显提高,具有创伤小及出血少等特点,利于患者康复,无生殖需求者可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可用于不愿意进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目前较为流行的微创手术,已逐渐被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2]。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但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有争议。本研究分析了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其对临床恢复情况影响,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20 年3 月辽宁省辽阳县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80 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 例。对照组中,年龄38~53 岁,平均年龄(42.4±3.6)岁;体质量指数23.5~28.5 kg/m2;病程1.1~3.2 年,平均病程(2.1±1.4)年;单发性肌瘤21 例,多发性肌瘤19 例;肌壁间肌瘤21 例,浆膜下肌瘤19 例;存在既往盆腔手术史5 例。试验组中,年龄35~53 岁,平均年龄(41.2±3.5)岁;体质量指数24.1~27.2 kg/m2;病程1.2~3.3 年,平均病程(2.1±0.4)年;单发性肌瘤20 例,多发性肌瘤20 例;肌壁间肌瘤20 例,浆膜下肌瘤20 例;存在既往盆腔手术史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并近期无生育要求者;符合子宫肌瘤切除指征并需要承受或保留子宫患者;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者;均经宫颈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排除对麻醉以及手术禁忌证者;排除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术,以消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予以持续硬膜外联合麻醉,常规消毒结束后打开并仔细探查患者腹腔,肌瘤切除后缝合肿瘤腔,逐层封闭腹腔。试验组采用微创腹腔镜切除术,予以全麻气管插管,常规消毒铺布,常规放置子宫吊具以术中更好地暴露肌瘤位。采用四孔法:在肚脐上下缘作约10 mm 的纵向切口。气腹针制作成功后放入腹腔镜。在内窥镜引导下制作第二、三、四个穿刺孔。探查腹腔有无粘连,肝胆管有无异常,仔细检查子宫肌瘤的大小及数目。对于肿瘤蒂薄的浆膜下肌瘤,可直接电凝切除瘤体及电凝止血。对于肿瘤蒂较厚的浆膜下肌瘤,在瘤体表面切开假包膜并用0 号可吸收缝线缝合伤口。切开肌瘤最突出处,穿刺入肌层后肌瘤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12 U,用单极电凝法将假包膜深切入体内。用大爪钳钳取肿瘤,分离假包膜来电凝止血,分离过程中取出肌瘤并用粉碎机多次旋转切割后取出。缝合肌肉层并封闭肿瘤腔,防止死腔形成。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完全抽吸,仔细检查伤口并排空腹腔空气,取出手术器械后缝合腹壁切口。两组切除组织送病理诊断。给药3~4 d 以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子宫肌瘤复发及子宫异常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子宫肌瘤复发、子宫异常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子宫异常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子宫肌瘤复发、子宫异常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25%~55%[3]。一般来说,肌瘤是一个与周围正常子宫组织有明显界限的白色包膜。据调查子宫肌瘤多发生在育龄期,青春期少见且绝经后缩小。因此子宫肌瘤的发生常被认为与激素有关,它们能刺激肿瘤的生长。此外孕期服用晚育及遗传因素等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其中大部分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并没有任何不适。由于患者的症状往往与肿瘤体的大小和生长位置有关,一般壁内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加等,肿块可在患者的下腹部触及,患者也会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和尿急等膀胱压迫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确诊后应根据患者年龄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治疗。子宫肌瘤与孕酮的分泌有关,分泌受肿瘤的数量和位置的影响能刺激肿瘤的生长。部分黏膜下肌瘤患者可能出现经期延长、痛经等症状,而过大的平滑肌瘤患者则可能触及下腹的肿块组织出现腹胀、背痛、分泌增加、尿频、尿急等症状。子宫肌瘤的发展影响患者的健康。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子宫肌瘤切除术能保持患者的生育功能和维持子宫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患者盆底解剖结构处于相对完整的状态,对患者下丘脑-垂体-子宫轴影响最小。传统的开放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在直视下,操作简单且技术难度低。但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开腹手术存在腹壁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大、对骨盆内环境干扰大及胃肠功能恢复慢等缺点。据临床统计,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大且术后还会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其临床应用并不十分理想。自1992 年以来,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开始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和内环境干扰小、并发症少、排气恢复时间短和住院天数少等优点,对于大多数爱美女性来说是一个安全可靠的选择[4]。另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能保留子宫,患者生殖功能正常,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术方法。然而腹腔镜手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术中止血困难和单纯电凝效果差,因此应用垂体后叶素减少出血是必要的。术前应采用B 超检查确定肌瘤的位置和大小,对部分难以切除的肌瘤医务人员需要同时掌握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技术,必要时转为开放手术[5]。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改善手术指标情况,故对子宫肌瘤患者应采取腹腔镜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