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410127) 王心果 徐 瑛
桑黄是生长在桑树上的一种真菌,作为传统中药,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药用历史。桑黄古称桑耳、桑臣、树鸡、胡孙眼等,最早的药用记载是汉代《神农本草经》中的“桑耳”,而“桑黄”两字首次出现是在唐代的《药性论》中:“桑耳使,一名桑臣,又名桑黄。”中国传统中医药所记载的正宗桑黄,指的是桑黄纤孔菌。
桑黄作为珍稀药用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其外观颜色金黄,野外资源稀缺且价值不菲,因此被赋予“森林黄金”的美称。桑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黄酮类、酚类、萜类、甾体、香豆素类以及生物碱等。科研人员已开始对桑黄活性成分进行提纯和单体分离,对桑黄的研究正逐步获得更翔实的理论数据。桑黄在野外环境下形成籽实体的周期很长,其保有数量比较稀少,在中国仅零星分布于个别深山老林,而近些年的掠夺性采摘,导致野生桑黄更是难觅踪影。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桑黄药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桑黄人工栽培产业的发展。
2015年以来,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坚持科研、产业一体化思路,开展了“桑黄人工培养工艺研究与应用”“桑枝桑黄的小瓶固体培养研究”“桑黄等名贵食用菌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