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跨文化共享研究

2020-12-21 08:25李加军
文化与传播 2020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量表留学生

李加军

一、引言

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核心是文化价值观被世界各国民众不同程度地共享并内化于心。目前,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50万以上,而且逐年递增。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新增载体,但是留学生群体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共享度如何,还有待研究。

在主流跨文化价值观理论层面,Geert Hofstede等跨文化研究学者提出了针对价值观差异的价值观框架[1],高被引学者Shalom Schwartz提出了具有跨文化普遍性的价值观类型和结构[2-3]。前者具有跨文化交流中的求异思维,后者具有求同思维。反观中国的跨文化价值观研究,存在“求异疏同”的倾向,大多数研究重视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而轻视价值观的共通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求同”的视角探讨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跨文化共享程度,以启示当下的跨文化教育和传播研究与实践。

二、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跨文化共享研究述评

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跨文化共享问题是跨文化传播/交际研究的核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理智与情感的不同特点之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价值观体系、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传统和信仰,”[4]而“价值观是最深层次的文化”。[5]“价值观在重要性方面存在差异,它是人们生活的指导原则”[6]。不同的个体或文化群体往往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和核心价值,但也存在共通的一面。关世杰教授提出了共享价值观的概念,认为共享价值观是“当今两种/多种文化或两国/多国民众间都接受或追求的价值观”。[7]关世杰教授通过问卷调查了印度、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日本五国民众对义、仁、恕、孝、天人合一、和谐世界、礼、和而不同、以人为本、共同富裕、集体主义等13项中华核心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强度,发现中华文化价值观在不同国家存在一定共享性[8],证实了中华共享价值观的存在。

国际学术界主要从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两个方面对中华文化价值观进行研究。这里重点论述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既关注中国价值观与其他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也关注其共通性。Hofstede使用客位价值观调查问卷,基于实证数据,在国家文化层面提出了四种价值观维度,发现中国价值观倾向于集体主义。中国文化联系基于40条中华文化价值观(CVS)的问卷调查,提出了“长期取向”[9],显现出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独特性,同时也揭示了西方学者提出的价值观理论并不能涵括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独特性。Shalom Schwartz同样基于客位价值观问卷,从70个文化中收集样本数据,在个体层面提出了十种具有跨文化普遍性的价值观类型:仁慈、成就、传统、安全、自我导向、激励、普遍主义、享乐、顺从、权力。随后他和同事一起编制了测量人类基本价值观的量表,验证其价值观类型和结构,结论是其提出的价值观类型和结构具有跨文化普遍性[10]。Li基于施瓦茨在80年代收集的中国学生数据和2012年作者收集的时间间隔为2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其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基本可以得到支持,但也存在缺陷[11-12],并不能有效区分社会取向的价值观类型。施瓦茨的价值观理论表明人类价值观类型和结构存在跨文化共享性,但未能充分体现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比如辩证性思维、天人合一等价值观念等。相反,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独特性。基于此认识,中国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要以本位的中国文化价值观项目为起点。本文在跨文化调查时,就以源自中国心理词汇的价值观问卷为起点。

总的来看,从跨文化交流中“求同”的视角研究中国价值观在其他文化群体或成员中的共享度有待走向中国价值观跨文化研究的中心,学术界尤其缺乏选取中国文化价值观条目作为调查起点的研究,仅有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共享研究也只关注了来自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留学生群体,而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群体缺少研究。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共享度,然后结合作者以往对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中外大学生在哪些价值观项目上存在共享差异,最后通过质性分析探究留学生自我汇报的价值观。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欲回答以下问题:

1)哪些中国文化价值观得到来华留学生的高度、中度或低度共享?

2)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性排序是否具有相同点?

3)来华留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有哪些?

(二)受试样本

本研究以一所“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高校”为样本来源。据该校《来华留学质量报告》,留学生总人数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第一位,共有2807人,学历生总人数共有2162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77%。留学生主要来自非洲和南亚地区。研究者通过微信随机推送问卷星链接,共收集到138份问卷,去除5份回答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为133份。在反馈者中,年龄分布在18-25岁的占66%;26-30岁之间的占23%,31-40岁间的占10%;学生主要来自加纳、津巴布韦、巴基斯坦、赞比亚、卢旺达、布隆迪、印度、科麦隆、刚果等非洲和南亚的37个国家。

(三)研究工具

中国文化价值观条目众多,研究所有的价值观项目并不现实。本研究以作者博士论文中开发的本位价值观量表为研究工具。Li(2016)基于心理学研究中的词汇假设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提取了300余条表达中国价值观的词汇,经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开发了《基于心理词汇的中国人价值观量表(LCVI)》[13],量表含有65个项目,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在Li (2016)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14]。该问卷由五大维度及十个次级维度构成,五大维度分别为中庸与集体主义、人情温暖、积极进取、名望与权力以及保守与自我满足;十个次级维度依次是中庸、集体主义;人际温暖、家庭温暖与幸福;进取心、包容心;成就、权力;保守与自我满足。量表既体现了中国人价值观维度中的具体文化特性,也体现了跨文化共性[15]。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重要性量表的形式:1=一点也不重要,2=有点重要,3=重要,4=相当重要,5=非常重要。本研究使用了英文版的量表,把量表翻译成英文后,请两名双语者回译,以确保价值观翻译后语义尽可能对等。

此外,为充分了解留学生所持有的价值观,本研究还设置了一项开放性问题:“对您来说,您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十项价值观是什么?请用词语列出来。”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研究者通过微信推送问卷星链接给该高校国际生,共收集到138份问卷,去除5份回答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量为133份。其中,112位国际生回答了问卷的最后一项,列出了10项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观条目。数据收集前后持续一个星期。

数据分析包括两个部分。量化分析包括计算共享度百分比、价值观重要性均值和标准差,排序并与Li(2016)收集的关于中国学生样本数据对比。在质性分析部分,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了留学生自我汇报的最重要的十项价值观,汇总统计。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跨文化共享度

本研究采用了五级量表,在统计时,以回答4(相当重要)和5(非常重要)的反馈者占反馈总人数的百分比作为共享度指标,并参照了关世杰教授的做法[16],在确定跨文化高度、中度和低度共享的切割点时,百分比在70%以上视为高度共享,在50%-70%间视为中度,50%以下视为低度共享。共享度达到70%以上的价值观及其所属维度见表1。

表1 共享度为70%以上的价值观条目及其维度

这些共享度高的价值观既包括社会取向价值观,又包括个体取向价值观。前者包括家庭温暖价值观(孝、天伦之乐、尊老爱幼、家庭安全、身心健康、追求幸福)和人际温暖价值观(诚实、忠诚、礼貌、乐于助人、谦逊、仁爱、真诚、恪尽职守)。该校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和非洲,按照Schwartz文化层面的价值观维度来解读,非洲与南亚(如印度)的文化重视嵌入性(Embeddedness)[17],认为个体是嵌入集体中的,生活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源自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因此注重家庭和人际层面的价值观。数据也表明,个体取向价值观成就(成功、荣誉、美好的前途、树立与保持形象)、进取心(如激情、敢于接受挑战)、包容心(宽宏大量、毅力、乐观)也得到较高的共享,但平均而言,比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共享度要低。

表2列出了共享度在50%-69%间的价值观条目,这些价值观为中度跨文化共享。从表2可以看出,这些价值观分散在几个维度中,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中庸价值观(处事圆融、通权达变、懂得人情世故、适应环境、能屈能伸、把握时机)。中庸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价值观维度的特色,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留学生对中庸维度下面的价值观条目接受程度不同,但总体上属于中度跨文化共享。包容心和进取心维度下的几个价值观(胸怀宽广、激奋的生活、冒险精神、理性)得到中度跨文化共享。部分集体主义、家庭温暖和人际温暖价值观也得到了中度的跨文化共享。

表2 共享度为50-69%的价值观条目及其维度

表3列出了共享度在50%以下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被视为低度共享,多为价值观维度中保守与自我满足的价值观,如四平八稳、因循守旧、寡欲、从众、平均、重竞争、安于现状、淡泊名利等。另外,留学生对名望与权力维度中的权力维度(名利、社会地位、权位)认可度也较低。这与之前作者对中国大学生的研究结论一致。对两个中庸价值观(张弛有度、有备无患)的跨文化共享度也低于50%。有一些留学生对集体主义、克己奉公等集体主义价值观共享度也较低。

表3 共享度为50%以下的价值观条目及其维度

(二)中外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共享度对比

表4对比了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性排序,从重要性排序的视角体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共享度。对中国大学生价值观重要性排序的数据使用了前期研究(Li, 2016)数据。由于两次调查采用了不同的李克特量表,对中国大学生的调查采用了九级量表,从-1(与我的价值观相关)到7(非常重要),中间值是3,而对留学生的调查采用了五级量表,因此仅能对数据做排序对比分析。在中国大学生均值大于5的16项价值观中,除“关系”和“心情愉快”外,其他价值观都得到了来华留学生的较高共享,均值都大于4。 在留学生共享度均值大于4的前32项价值观中,有22项同样出现在中国大学生共享度排序均值大于4的价值观之列,包括孝顺、家庭安全、尊老爱幼、诚实、成功、天伦之乐、谦逊、忠诚、追求幸福、礼貌、孝顺、美好的前途等。这体现了上述价值观在中外大学生中的共通性。

表4 中国大学生和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共享度对比(按均值倒序排列)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共享度(N=133)五级量表价值观 均值 标准差 价值观 均值 标准差35 乐于助人 4.37 1.41 归属感 3.93 1.03 34 生活安逸 4.49 1.53 生活安逸 3.94 1.1 33 能屈能伸 4.49 1.45 奉献 3.98 1.07 32 通达权变 4.55 1.4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05 1.2 31 思想开放 4.59 1.4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07 1.14 30 成功 4.69 1.6 平等 4.12 1 29 张弛有度 4.72 1.36 能屈能伸 4.12 1 28 谦逊 4.73 1.45 与时俱进 4.14 0.99 27 有备无患 4.73 1.38 重义轻利 4.18 1.04 26 胸怀宽广 4.75 1.46 敢于接受挑战 4.18 0.9 25 遵守社会规范 4.76 1.38 胸怀宽广 4.19 1.01 24 与时俱进 4.81 1.37 恪尽职守 4.22 1.04 23 适应环境 4.83 1.42 树立与保持形象 4.22 1 22 归属感 4.83 1.59 乐观 4.24 1 21 把握时机 4.85 1.33 激情 4.29 0.89 20 宽宏大量 4.91 1.38 宽宏大量 4.29 1.02 19 礼貌 4.92 1.39 济世 4.34 0.91 18 恪尽职守 4.95 1.37 毅力 4.35 0.91 17 理性 4.95 1.43 仁爱 4.35 0.97 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03 1.4 思想开放 4.36 0.93 15 忠诚 5.11 1.46 真诚 4.37 0.89 14 真诚 5.12 1.4 个人和家庭荣誉 4.4 0.93 13 平等 5.18 1.45 美好的前途 4.41 0.87 12 美好的前途 5.19 1.38 乐于助人 4.42 0.82 11 毅力 5.22 1.25 孝顺 4.43 0.93 10 尊老爱幼 5.29 1.33 礼貌 4.45 0.81 9心情愉快 5.32 1.34 追求幸福 4.45 0.87 8乐观 5.34 1.4 忠诚 4.47 0.87 7诚实 5.37 1.41 谦逊 4.5 0.86 6关系 5.43 1.29 天伦之乐 4.5 0.83 5追求幸福 5.48 1.32 成功 4.55 0.75 4天伦之乐 5.69 1.41 诚实 4.58 0.81 3身心健康 5.9 1.2 尊老爱幼 4.6 0.82 2家庭安全 6.24 1.08 家庭安全 4.65 0.73 1孝顺 6.28 1.06 身心健康 4.68 0.75倒序编号中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共享度(N=429)九级量表

(三)来华留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十项价值观

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有10位同学的问卷反馈不完整,未统计在内,最后有102位留学生完整地反馈了问卷,共收集到1020条价值观表达语汇,合并同义项后,统计了价值观频次。表5列出了出现频次为六次以上的价值观。出现频次最高的十项价值观为成功、自由、诚实、隐私、爱情、尊重、忠诚、幸福、善良、谦逊。

表5 来华留学生汇报的价值观条目及其出现频次

从来华留学生自我报告的价值观来看,成功、自由、诚实、隐私、爱情、尊重、忠诚、幸福、善良、谦逊、努力、家庭、毅力、宗教、友谊等价值观得到留学生较高的共享。与表4数据对比,可以发现有一点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数据收集方式导致的。但是,成功、诚实、忠诚、幸福、谦逊、努力、家庭、毅力等价值观同样在基于作者设计的问卷数据中得分较高,这表明这些价值观得到了中外大学生的共享,这也佐证了量化研究的发现。细致分析,也会发现有些价值观仅为留学生共享,而中国大学生群体并不认同,比如“宗教价值观”出现了18次,具体包括上帝、神、基督教、祈祷、对神的信仰等表述。

五、结论

本研究从跨文化交际中“求同”的视角,以基于主位文化开发的价值观问卷为研究工具,试图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价值观的共享程度。关世杰教授认为当今中国文化价值观由传统价值观、外来价值观和“五四运动”以来新产生的价值观构成[18]。本研究采用的价值观项目既包括传统价值观,如“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包括“五四运动”以来新产生的价值观,如“与时俱进”,也有部分外来的价值观,如“重竞争”、“自由”、“平等”。研究发现,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跨文化共享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在华留学生不同程度地共享了中国文化价值观。这证实了关世杰教授提出的存在共享价值观及共享性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概念。共享度达到70%以上的价值观主要有家庭价值观(如家庭安全、尊老爱幼、天伦之乐、孝、荣誉)、人际关系价值观(如诚实、忠诚、礼貌、乐于助人、谦逊、仁爱、真诚、济世、宽宏大量、恪尽职守等)、个体取向价值观(如成功、追求幸福、思想开放、美好的前途、激情、毅力、树立与保持形象、敢于接受挑战、与时俱进等)。

(二)在华留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他们既持有本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同时对中国文化价值观也有不同程度的共享。比如,有的学生认为“个体取向”(individualism)非常重要,但也共享中国文化中的人际价值观,比如诚信、忠诚等。

(三)由于宗教、历史、社会文化、语言、政治等因素,在华留学生的某些价值观与中国学生主流价值观缺乏交汇点,比如部分在华留学生有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而中国大学生很少信仰宗教。

六、研究启示

本研究考察了中国文化价值观在来华留学生中的跨文化共享,并调查了哪些价值观项目得到了留学生的高度、中度和低度共享,对跨文化传播和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一)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人际关系和个人取向方面的价值观较多地受到留学生的共享。在面向留学生的跨文化传播和教育中,要优先重视和发挥中外价值观相融通的部分。Myers指出相似促进互相喜欢;对立则很少能产生吸引[19]。

(二)跨文化传播和教育管理者要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共享,从而更好地达到民心相通。来华留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跨文化适应后,会不同程度地内化中国文化价值观,这一过程是渐进的、缓慢的,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跨文化适应的时间长短、跨文化接触的频率、社会支持、学生个性、与中国文化的文化距离、个体价值观取向、文化价值观取向等。在价值观传播与教育中,要围绕滋养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文化价值观体系来教育与传播,比如中庸、整体性、辩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当今实践的核心价值观。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样本数据偏小,样本多来自非洲和南亚等地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继续扩大样本数据,以国别为分析价值观共享的单位,采用纵向研究方法跟踪留学生在中国社会化和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价值观共享变化轨迹与动因。

猜你喜欢
跨文化量表留学生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