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东
甘肃省渭源县会川水利站,甘肃 渭源 748200
我国近些年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发展很快,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乡(镇)水利部门的重视,因此乡(镇)水利管理部门被大量合并或者裁撤,人员编制大量减少,这就造成乡(镇)农田水利工作队伍人员不足,管理能力下降。虽然有些地区在机构改革以后,对乡(镇)水利管理队伍进行了补充,但是远远达不到要求。[1]
我国大部分农村农田水利设施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建设的,当时由于农业种植不够发达,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标准较低,工程质量比较差,水利工程设计方案落后。近些年,我国农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农业的步伐,造成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在水利设施维护管理上,缺乏明确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造成水利设施维护不及时,运行困难。在原来,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靠乡(镇)的农田水利部门及各村委会进行管理和维护。但是在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农田水利部门被裁撤,人员编制被合并到其他部门,因此造成部分乡(镇)水利部门职能弱化,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不及时。而仅仅依靠村委会进行维护,却存在经费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运行。
近些年,我国更多的关注经济建设,对农村水利设施重视不足,在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制度完善方面均做的不够,造成农田水利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2]
目前,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基本上分为老、中、近三代设备。老指的是在我国上个世纪兴建的第一批农田水利设施。中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修建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并且还在正常运行的。近指的是近些年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水利设施。必须要加大对老一批农田水利设施的整治力度,不能使用的坚决淘汰,能使用的要进行修缮,继续发挥作用。对中期建成的水利设施,要做好设施维护,确保运转正常。近代修建的水利设施,要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满足农业发展需要。
农田水利设施在建设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饮水灌溉功能,却往往容易忽视水利设施防汛、泄洪功能。因此,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增强防汛、泄洪能力。特别是南方地区,雨季时间长、雨水较多,因此必须要注重防汛、泄洪能力设计。[3]
在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北方地区,土地广袤,土壤肥沃,但是却存在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因此,在发展水利设施时,必须要因地制宜,在北方地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农业现代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节约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现在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资金主要用于对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以及工作人员队伍的工资开支,由于新修建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地方政府在水利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因此造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地方政府必须要增加水利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要注重政策倾斜,这样才能促进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
现在我国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的科技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却存在科技成果推广不力,不能有效转化成生产力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力度,要将更多、更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较慢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有人口以及平均耕地面积,现阶段我国必须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同时提高亩产量。要保持人均耕地面积不减少甚至增加,必须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证耕地面积,因此一方面必须通过行政手段来禁止占用耕地的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宜农荒地的开垦力度,要加大对荒地的开垦力度,通过荒地开垦增加耕地面积。同时要重视“雨养农业”地区的水利工程,努力提高旱作单产。全国耕地大约有一半没有灌溉设施,这部分耕地的农业生产效益难以提高,主要靠充分拦蓄和科学利用天然降水,结合农业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