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挫心理结构的探索:基于大学生群体的测量 *

2020-12-21 08:59白学军牛宏伟郝嘉佳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效度信度

白学军 都 旭 牛宏伟 郝嘉佳

(1 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天津师范大学 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387)(2 天津师 范大学心理学部,天津 300387) (3 学生心理发展与学 习天津市高校社会 科学实验室,天津 300387)

1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常会遇到挫折,如高考失利、求职失败等。挫折会对个体的情绪(Sjåstad,Baumeister, & Ent, 2020)、行为(Eskreis-Winkler &Fishbach, 2019)乃至心理健康(Massey, Gebhardt, &Garnefski, 2009)产生消极影响。而耐挫心理对个体恢复情绪、调整行为、克服挫折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耐挫心理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什么是耐挫心理,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前人对耐挫心理的阐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耐挫的情绪观主张:在遇到挫折后,个体能调节负性情绪,从消极变得积极(郑希付, 宫火良, 2006)。(2)耐挫的行为观(如抗挫折能力、挫折容忍力等)主张:在遇到挫折后,个体既能经受住挫折的打击,又能主动战胜挫折(冯江平, 1991)。(3)挫折ABC 理论主张:在遇到挫折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取决于其对挫折的认知(Ellis, 1999)。尽管上述观点强调的重点不同,但本质上都将耐挫视为一种能力。齐爱兰(2000)认为个体即使具备相应的能力,也并不一定会付诸行动或取得成就;个体稳定、独特的行为倾向—即人格,才是最终决定行为结果的重要因素。人格是个体情感、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综合体(Winter, 1996),能更好地阐释个体差异。因此,本研究试图从人格角度阐释耐挫心理,探讨其结构和各成分间的关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中国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重点是学生要坚韧乐观,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林崇德, 2017)。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经历挫折时的心理(即耐挫心理),并被视为一种人格特质。研究者也从人格的角度阐释了个体经历挫折后的情绪或行为方面。例如,Park,Peterson和Seligman(2004)将勇敢、坚持视为积极人格特质。MohdNazim 等(2017)认为较易体验到挫折感是一种消极人格特质。Holroyd 和Umemoto(2016)发现前扣带回的功能与挫折后的坚持、沉思等人格特质紧密相关。以上为本研究从人格角度探讨耐挫心理提供了基础。基于此,本研究认为耐挫心理是个体经历挫折时所表现出的人格特质,涵盖情感、信念、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具有耐挫心理的个体,能正确认识挫折,恢复积极情绪,信念坚定,勇于坚持,最终取得成功。

然而,前人研究仅将个体经历挫折后的单一方面(如易体验到挫折感或勇敢、坚持)视为人格特质,较少从人格角度系统探讨耐挫心理的结构。在相近领域中,Connor 和Davidson(2003)将心理弹性(resilience)视为人格特质,发现其包含5 个因素:个人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精神影响。Yu 和Zhang(2007)发现中国人的心理弹性包含3 个因素:坚韧、乐观和力量。尽管心理弹性结构中的坚韧、乐观等因素与耐挫心理相近,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第一,心理弹性指个体面临压力事件时能积极、良好的适应(Connor & Davidson, 2003)。然而,压力事件不一定是挫折,如重要考试会让个体产生压力,但这种压力不是挫折。第二,心理弹性也存在于顺境中,如“富贵不能淫”(于肖楠, 张建新, 2005),而耐挫心理强调个体经历挫折时的心理品质。综上,有必要将耐挫心理视为个体经历挫折时的一种人格特质,来探讨其结构和因素间关系。

明确某一概念的结构是深入研究的前提(吴继霞, 黄希庭, 2012);挖掘某一概念结构的因素间关系,有助于建构新理论(陈向明, 2000)。质性研究方法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探索新概念、挖掘因素内在联系,建构新理论的有效方法,其优点是能对不熟悉的社会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挖掘访谈对象内心的想法,建构新理论;但其不能像量化研究那样,对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工具性、准确性的测量,不利于揭示因果关系(陈向明, 2000)。相比之下,量化研究能通过标准化测量,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揭示事物间的关系,但其仅能对事物表层、可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很难了解个体内心的想法(陈向明,2000)。将两种方法相结合,能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度。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耐挫心理的结构。研究1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使用Nvivo11.0 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探索耐挫心理结构的因素构成和因素间关系;研究2 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基于研究1 的结果编制问卷,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耐挫心理结构及因素间关系进行验证,为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2 研究1

2.1 研究目的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初步探索耐挫心理结构的因素构成和因素间关系。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与量化研究的抽样规则和程序不同,质性研究遵循“非概率抽样”原则,其使用最多的是“目的性抽样”原则(吴继霞, 黄希庭, 2012)。该原则强调最大化地为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量,而非“有多少”或“多频繁”等反映“代表性”的问题(陈向明, 2000)。本研究依据“目的性抽样”原则,选取访谈对象23 人。Lincoln 和Guba(1985)认为访谈研究的样本数量应不少于12 个,本研究的样本量符合要求。访谈对象的构成见表1。

表1 访谈对象的构成

2.2.2 深度访谈

(1)设计访谈提纲

陈向明(2000)认为:访谈提纲应列出访谈者想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和应覆盖的内容范围。通过查阅文献和研究小组成员讨论,确定访谈提纲:①你认为什么是耐挫?②耐挫有哪些表现?③提及耐挫,你会联想起哪些词汇?

(2)预访谈

对3 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预访谈。研究小组就访谈提纲的有效性进行讨论,对访谈中的沟通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3)正式访谈

正式访谈在安静的房间内进行,主试为1 名经过专业访谈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访谈全程录音。每次访谈持续60~90 分钟不等。

2.2.3 研究工具

使用数字录音笔收集资料,通过人工转录,将音频资料转为文字资料。

采用Nvivo11.0 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2.2.4 资料整理、编码、理论建模

依据扎根理论的研究步骤(Strauss & Corbin,1990),研究者在收集原始资料后,在整理、编码和理论建模之间不断重复思考和调整。首先,研究者对整理好的文本资料进行三个层次的编码:(1)开放式编码。以开放的态度对资料进行逐句编码,提取有价值的码号。(2)关联式编码。将意义相近的开放式编码合并,梳理码号间的内在联系。(3)核心式编码。将关联式编码合并,建立树状节点;随后建立理论模型,并对其反复验证和修正,形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理论体系。

2.3 结果

2.3.1 耐挫心理结构的构成因素

在开放式编码阶段,初步产生72 个码号,涉及161 个参考点。

在关联式编码阶段,通过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将开放式编码中的码号聚焦于9 个更为精炼的码号。为清晰呈现该过程,以“坚信”为例加以说明(见表2)。

在核心式编码阶段,将关联式编码中建立的9 个码号,合并为4 个树状节点,分别是坚信、乐观、可控和醒悟(见表3)。

2.3.2 耐挫心理结构的因素间关系

在开放式编码阶段,初步产生8 个码号,涉及21 个参考点;在关联式编码阶段,将8 个码号聚焦于3 个更为精炼的码号;最终形成1 个核心式编码,即耐挫心理四因素的关系(见表4)。

表2 “坚信”开放式编码和关联式编码(部分)

表3 从关联式编码到核心式编码

表4 耐挫心理四因素的关系

如表4 所示,首先,个体通过反思,认识发生改变(即醒悟),从而坚定成功的信心(即坚信),并倾向于从自身找问题(即可控)。可见,醒悟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其次,坚信强调个体对成功的坚信程度,属于宏观层面;可控强调个体对挫折原因的分析,属于微观层面。坚信指导个体从自身找问题(即可控),可控让个体更坚信成功,两者相互影响。最后,个体认识改变,或坚信成功,或认为挫折可控,都能变得乐观(见图1,图中单箭头表示单向影响,双箭头表示相互影响)。

图1 耐挫心理四因素的关系

2.3.3 信度、效度检验

在质性研究中,通常采用专家评价法来评估研究结果的效度(陈向明, 2000),采用归类一致性指数来验证研究结果的信度(徐建平, 张厚粲, 2005)。

(1)效度检验

先后邀请四位专家参与讨论,多次审视原始资料、修改关联式编码、调整开放式编码的归类、讨论耐挫心理的结构,最终产生较好的效果。

(2)信度检验

归类一致性指数是指不同评分者对同一访谈材料进行编码时,编码归类相同的个数占编码总个数的百分比:CA=2×T1∩T2/T1∪T2。其中,T1 是编码者1 的编码个数;T2 是编码者2 的编码个数。邀请2 名有编码经验的研究生(非研究小组成员),分别对23 个访谈文本中100%、25%的文本,即对23、6 个文本进行编码。结果显示:CA(23)=0.81,CA(6)=0.74。这表明研究结果的信度较高,可以接受。

3 研究2

3.1 研究目的

基于研究1 的结果编制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耐挫心理四因素结构的合理性,细化四因素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编制

将研究1 中的开放式编码内容转化为问卷项目,请3 位心理学研究生对项目进行整理、合并,形成包含7 1 个项目的初始问卷,分为坚信(22 题)、乐观(20 题)、可控(14 题)、醒悟(15 题)四个维度。问卷采用6 点计分,其中0 表示“非常不同意”,5 表示“非常同意”。

3.2.2 被试

在天津市、山西省太原市选取1115 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有效问卷1052 份,有效回收率为94.35%。将被试随机分为两部分。样本一(共524 人,男231 人,女293 人,平均年龄19.74 岁)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二(共528 人,男289 人,女239 人,平均年龄19.91 岁)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

3.2.3 效标工具

以10 题版Connor-Davidson 韧性量表(Wang,Shi, Zhang, & Zhang, 2010)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Zhang & Schwarzer, 1995)作为效标。本研究中,两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0 和0.92。

3.3 结果

3.3.1 项目分析

采用临界比率和题总相关作为分析指标,对样本一进行项目分析。剔除临界比率不显著的项目10 个,剔除题总相关系数低于0.40 的项目7 个。

3.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样本一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显示,χ2=17635.62(p<0.001),KMO=0.94,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极大正交旋转的方法,逐步剔除交叉负荷的题项(4 个)、因子负荷小于0.40 的题项(15个)。随后,逐个比较有效冗余的题项,择优保留。最后余下20 个题项,包含特征值大于1 的因素4 个,累计解释总方差 57.57%(见表5)。

表5 探索性因子分析

四个因子命名为坚信(F1),其含义是坚信成功、百折不挠;乐观(F2),其含义是不会沉浸于负性情绪中,乐观面对挫折;可控(F3),其含义是认为挫折可控、可变;醒悟(F4),其含义是通过反思,使认识改变。这与研究1 的结果一致。

对量表四个维度得分与总分间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均存在显著相关,见表6。

3.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对样本二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耐挫心理的四因素结构拟合较好(χ2/d f=2.0 7,RMSEA=0.05, 95%CI [0.04, 0.06], CFI=0.94, TLI=0.93,SRMR=0.05)。

表6 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相关矩阵

耐挫心理四因素模型见图2。每个项目在相应潜变量上的负荷值在0.40~0.84 之间,大多超过0.60,说明观测变量对所隶属的潜变量解释率较大。耐挫心理四个因素间呈现完全中介模型。采用偏差校正非参数百分比Bootstrap 检验,重复取样1000 次,检验中介效应模型(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中介效应显著)。结果发现:醒悟-坚信-可控-乐观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0.14,SE=0.03,p<0.001, 95%CI [0.06, 0.15])。即醒悟正向预测坚信,进而正向预测可控,最终正向预测乐观。

图2 耐挫心理四因素模型

3.3.4 信度分析

如表7 所示,总量表和分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2~0.89,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此外,从样本二中随机选择60 名被试(男24 名,女36 名),8 周后再次施测。结果发现,总量表和分维度在两次施测中的相关系数为0.71~0.87,表明量表的重测信度良好。

表7 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的信度

3.3.5 效度分析

量表总分、分维度得分与两个效标工具的总分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见表8),表明量表效度较好。

表8 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的效度

4 讨论

研究1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耐挫心理结构的因素构成和因素间关系,研究2 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编制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

4.1 耐挫心理的四因素结构

研究结果发现,耐挫心理的结构包含坚信、乐观、可控和醒悟四个因素。其中,醒悟和可控是认知因素,坚信是信念因素,乐观是情绪因素。在认知上,耐挫的个体善于对挫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倾向于从自身寻找不足,认为挫折可控可变。在情绪上,耐挫的个体不会沉浸在消极情绪中,能乐观面对挫折。在信念上,耐挫的个体坚信自己终将成功,想方设法战胜挫折,百折不挠。综上,耐挫心理是个体经历挫折时,善于反思总结、认为挫折可控可变、坚信终将成功、乐观面对的人格特质。

坚信强调个体相信自己终将成功。冯江平(1991)认为有坚定信念的人,对人生价值有着正确、深刻的认识,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挫折,并为实现目标坚持不懈。乐观强调个体积极的情绪状态。个体只有从消极变得积极,才能正确认识挫折,有效应对。Agnoli,Franchin,Rubaltelli 和Corazza(2019)发现情绪智力会影响个体经历挫折时的表现。可控强调个体认为挫折可控和可变。Bhanji 和Delgado(2014)发现对挫折是否可控的认知影响个体后续的坚持行为。醒悟强调个体善于反思,使认识发生改变。Wu,van Dijk,Li,Aitken 和Clark(2017)发现个体对自己与成功距离的思考,会影响挫折后的坚持动机。

4.2 耐挫心理四因素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醒悟正向预测坚信,进而正向预测可控,最终正向预测乐观。首先,醒悟正向预测坚信。个体对挫折事件的反思可能包括“努力会有好结果”等内容,这有助于建立“即使现在做不到,将来也能通过努力做到”的信心,即坚信终将成功。其次,坚信正向预测可控。Wang 等(2018)认为个体对目标的坚信度,能建立个体与目标间的情感联系,使个体拥有改善、坚持的动力。这种动力会让个体将挫折归因于可控因素,以便做出改变。最后,可控正向预测乐观。当个体认为挫折可控,就更有可能找到克服挫折的方法,从而乐观面对挫折。前人研究也发现个体对挫折是否可控的认知会影响其挫折情绪(Dixon, Larche, Stange, Graydon, & Fugelsang, 2018)。综上,个体经历挫折后先醒悟,随后坚信自己能够成功,进而认为挫折可控,最后乐观面对挫折。

4.3 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发现,总量表与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2~0.89,重测信度为0.71~0.87。吴明隆(2003)认为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应高于0.80;分维度的信度系数应高于0.70,在0.60至0.70 之间也可接受。以上结果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本研究采用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对量表进行效度检验。在结构效度上,Schreiber,Nora,Stage,Barlow 和King(2006)认为良好的模型拟合指数应符合:RMSEA 小于0.08,CFI 和TLI 大于0.90,SRMR 小于0.11 且越接近0 越好,χ2/df小于5。本研究中量表的模型拟合指数符合上述标准。此外,量表分维度间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分维度与总量表存在较高程度相关,说明四个维度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这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在效标关联效度上,量表总分、分维度得分与两个效标工具总分均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表明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良好。

5 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可得结论:(1)耐挫心理的结构由坚信、乐观、可控和醒悟四个因素构成,醒悟正向预测坚信,进而正向预测可控,最终正向预测乐观;(2)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未来研究的工具。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效度信度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两水平共同效应的信度模型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语言测试效度与公平性研究*
Beep test评估11~15岁少年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效度研究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