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

2020-12-20 18:40万维钢
青年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蓉蓉剃刀阴谋

万维钢

研究所领导徐治功给全所发了邮件,要求所有研究人员在一周内上报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大家都知道这个报告会影响到明年的科研经费,都非常认真地准备。结果一周过后,唯独秦奋没有交报告。徐治功说:“ 你怎么回事?”秦奋说:“哎呀,我忘了!”

过了三天,徐治功又找秦奋,但是秦奋居然说又忘了。徐治功非常生气,说:“你知不知道我拿到你们的报告之后还要综合形成全所的报告,现在我的时间都不够了!啊,我明白了,上次评职称没让你过,你报复我是不是?”秦奋说:“领导我冤枉啊!你知不知道有个法则, 叫‘ 汉隆剃刀。”

“ 汉隆剃刀” 大约是1990年一个叫汉隆的美国人正式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举个例子。上次关蓉蓉过生日,邀请了好几个同事去吃饭庆祝,偏偏没叫你——是她突然因为什么原因对你有意见,以后不跟你好了吗?总是很快回复邮件的领导,隔了一天都没回复你那封精心措辞的关键邮件——是因为他不打算继续重用你了吗?

“汉隆剃刀”说那不太可能。更可能的是关蓉蓉根本没有精心准备生日聚会,那天临时说起来就跟一帮人去了;领导可能根本就没看到你的邮件。

“汉隆剃刀”说的“愚蠢”,代表各种无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这些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恶意。

如果你跟这个人很熟,平时关系还不错,他有多大可能性,突然对你有了恶意呢?如果你们不熟,他更没理由产生恶意。恶意是小概率事件。

而愚蠢——包括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累了、被外力耽误了、不知情,或者纯粹就是因为懒——则是大概率事件。其实我们平时很少会精心设计一个什么决策,绝大部分时候都是被惯性、被各种情绪驱动着走,遇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浑浑噩噩根本没想那么多。但我们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愚蠢,你可能很不经意地就做了一些让人误解的动作。

而人们之所以常常会把别人的不经意动作当成恶意,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我们总是倾向于以为世界上的各种事都是围绕自己进行的。你穿一身新衣服上班,设想了同事们的各种反应,殊不知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注意。你看身边一个人情绪很不好,就以为他是不是在生你的气,殊不知他只是痛恨中国足球队为什么又输了。换一个视角,不把自己放在中心,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问题。

有人还把“汉隆剃刀”做了推广——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

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

这的确一层比一层更友好。有这样的精神,你会减少很多无缘无故的愤怒和压力,你跟他人、跟世界的關系都会更好。

那你说难道世界上就没有阴谋、没有恶意吗?当然不是。但是我们必须了解,阴谋和恶意都是罕见的。超出寻常的论断需要超出寻常的证据。你必须跟这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互动,最好直接对话,才能确定他有恶意。

因为真正的恶意攻击很不容易发生,而对恶意的误判实在太容易发生了。

归根结底,我们平时做事最好像搞科研一样:只处理事实,不猜测动机。与其推测别人的动机,还不如摸清他做事的规律,跟他建立互信机制。

回到开头的故事。徐治功还是将信将疑,他说:“秦奋,就算你没有恶意,可是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忘两次呢?”

秦奋说:“这很正常啊。秦晖先生你听说过吧,那可是著名历史学家。他当年因为在图书馆读书,连约好了跟未婚妻去拍结婚照都忘了。还有,明朝王阳明结婚当天读书, 连入洞房都忘了。我这几天钻研一个大课题入迷了,忘了你这个报告不很正常吗?”

徐治功大为叹服,说:“看来健忘也是智商高的特征啊!”

(林冬冬摘自“得到”app,张云开图)

猜你喜欢
蓉蓉剃刀阴谋
一颗跳动的心脏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奥卡姆剃刀
蓉蓉& 渝渝
峡谷阴谋
浅海中的模仿大师
—— 剃刀鱼
赵高的阴谋
The different from anti-circumvention measures of WTO,EU and USA
王者降临试驾北极星剃刀Turbo
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