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枪
为什么要做好广告,而不要做坏广告、烂广告?那本经典的《文案发烧》的序言里已经讲得很清楚——烂广告会让人们降低对广告的整体期待,甚至会让人们瞧不起广告这个行业、瞧不起广告人,也越来越不喜欢看广告,甚至讨厌、抗拒、躲避广告。烂广告,哪怕有效,也是自掘坟墓的做法。
当然,要做出好广告来是很难的,比做出烂广告要难得多。
有一个多年前就在流传的故事——一群人在会议室开会,一个人突然往会议桌上吐了一口浓痰,他对其他人说:“各位,虽然刚才这个举动非常恶心,但我相信,你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了,就因为这一口浓痰,你们永远都会记得这个场景。”
很多烂广告的自我辩护,跟这个人这番话的逻辑是一样的,如果我的目的只是被你看到、被你记住,那这个行为确实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那些目睹了这个场景的人,那些“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场景的人,以后每次回想起这个场景来,恐怕都会有强烈的不适和反感,他们与他人谈起这一场景,恐怕也都会顺便说一句“那可真是个没有底线的、恶心人的家伙”。
其次,这个场景之所以会被永远地记住,核心并不是那口浓痰。如果当时他不是吐了一口痰,而是用手一指那张桌子,会议桌的木头桌腿竟然瞬间发芽、抽枝散叶、开出满桌的鲜花,这個场景同样甚至能更好地完成被人看到、被人记住的传播目标。在座的所有人,同样会一辈子忘不了那一刻发生的奇迹,忘不掉这个竟然能让桌腿开出鲜花来的人。
最后,一个人朝桌上吐痰,当然会被人记住,因为这个屋子里只有一个人这么做。这和现实是不同的,现实中,这个“屋子”里有成百上千人,他们都一门心思地想被人看到、被人记住,如果同意吐痰是有效的做法,那可能瞬间就会出现几十个人一起朝着桌子吐痰的景象。那个时候,你还能记住每一口浓痰的主人吗?你不光不会因为吐痰而被人记住,还会不得不跟所有人一起,待在一个满是浓痰的房间里。而且,既然吐痰已经无效了,恐怕这几十个吐痰的人里,肯定会有人延续这个思路,继续想办法的——“吐痰已经失效,不如大便试试?”于是,再过一段时间,这个房间里、那个会议桌的桌面上,就不只是遍布痰迹了。
这个例子已经太过粗鄙,我相信,谁也不希望这样的情景真实发生。但事实上,以吐为业、以痰为荣的广告创意人员实在不少。其实吐痰算什么绝技?如果人人都开始吐痰,客户又何必非找你吐不可?
当房间内已遍布痰迹,能变出鲜花来的人会显得更加珍贵。吐痰人人都会,让枯木开花的技艺却不是随便谁都能掌握的。好广告是在天然地制造让竞品难以逾越的壁垒,烂广告则是在为所有人刨坑。
请时刻提醒自己——我们要做让桌腿开出鲜花的人。
(摘自《文案的基本修养》,中信出版社,Stacy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