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20 23:57杨龙和孙开玉陈文洪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肌间锁骨优良率

杨龙和,孙开玉,陈文洪,刘 辉

(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云南 文山 663000)

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多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该方法虽有着操作方便和良好的安全性,但作用时间较短,术中疼痛明显,需加大麻醉药用量维持良好麻醉。随着麻醉用药量的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临床报道显示,利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可显著改善以往麻醉中的多项弊端,一方面可延长麻醉时间,另外对患者其他系统不造成严重干扰。我院观察了锁骨骨折中行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58例锁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入我院治疗时间分布于2017年2月~2018年12月间,根据术中麻醉方案实施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29例,男:女=16:13,年龄分布于17~62岁,平均(39.87±2.54)岁;对照组患者29例,男:女=15:14,年龄分布于19~61岁,平均(37.26±2.77)岁。纳入标准:具有锁骨骨折手术适应证;凝血功能良好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有明显的精神障碍,他们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存在其他脏器严重病变或损伤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入室后两组均常规建立静脉通路,并进行术中监测。对照组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将第6颈椎横突面与肌间沟交叉点作为穿刺位置,于锁骨上2 cm左右进针,出现手肘异感时注入20~25 ml1%的利多卡因。观察组实施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穿刺点位置选择为颈4横突平面,于锁骨上4~5 cm左右进针。进针2~3 cm时患者肩部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后注入麻醉药液,同对照组用药。对穿刺点下方的肌间沟实施压迫,以利于麻醉药向上扩散。注药10分钟后两组均给氟哌利多2.5 mg,芬太尼0.05 mg。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麻醉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判定标准:麻醉后肌肉呈现绝对松弛状态,锁骨区域无显著疼痛判定为优;肌肉松弛呈现良好,锁骨区域仅有轻微疼痛,利用辅助药物得以缓解判定为良;肌肉松弛状态差,疼痛明显,手术无法顺利进行判定为差。优良率为优良例数占总例数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之间麻醉优良率的比较

观察组优良差患者数分别为18例、9例和2例,优良率为93.10%(27/29);对照组优良差患者数分别为9例、12例和8例,优良率为72.41%(21/29)。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麻醉优良率上具有更突出优势,两组数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发现,观察组中29 例患者仅发生1 例喉返神经阻滞,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45%(1/29);对照组29例患者中,出现3例喉返神经阻滞、3例膈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为20.68%(6/29)。两组均无毒性反应。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比较差异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低,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常规肌间沟神经阻滞穿刺点选择在第6颈椎横突面与肌间沟交叉点,可以对臂丛神经的中下干起到良好阻滞作用,在开展手部和肘部手术时效果理想,但对于肩部、锁骨等部位手术效果较差,术中疼痛明显,不宜使用。或加颈浅从神经阻滞方能取到良好作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药物能够扩散至C3~5脊神经周围,起到良好的颈丛麻醉效果,对神经上干和中干均起到良好阻滞效果,满足锁骨手术需求[1-2]。此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相较于对照组取得了更优的麻醉优良率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具有更加突出的麻醉优势,为患者提供更理想的麻醉效果,从而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患者术中痛苦。

猜你喜欢
肌间锁骨优良率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刀鲚肌间骨新类型的发现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团头鲂雌核发育群体的肌间骨形态学分析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后联合中药治疗锁骨骨折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