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平(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团体辅导,又称集体心理辅导与小组心理辅导,它指的是以团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引导个体在团体交往中进行体会、学习、自我认知与自我肯定,掌握新的交往行为方法与态度,促进自我发展的助人过程[1]。团体辅导的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体发展,即团体发展会随着辅导目标的变化而改变。一般辅导较少的人数为三至五人,辅导较多的情况下人数多为十几人。通过参加团体活动,促进成员间相互沟通与了解,共同谈心,互相鼓励与支持,有利于增进成员之间的情感,更加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可以改善自己的行为与认知,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参与者的全方面发展。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实际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欧美国家是团体心理辅导引入比较早的国家,其旨在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团体辅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有属于自己的健全的理论与技术。我国团体辅导发展较晚,应用领域受限,只涉及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治疗,其发挥的潜在作用也有限,我国团体心理辅导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一,团体心理辅导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某个阶段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
团体心理辅导的育人优势比较明显,不仅可以整合教育资源,而且还能有效地解决心理团体辅导老师与学生之间在人数比例上的差异。在整个心理团体辅导过程中,教师都会给予高职学生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第二,教育、发展、预防与治疗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四大育人功能。
从实际上来看,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指通过各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互相了解,促进自我发展,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这样的心理辅导形式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自主促进、自我评价及自我提升,而且也有利于高职大学生进行自我发展[2]。因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预防和解除心理障碍,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避免不切实际的行为,从而进一步减少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发生。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多心理师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团体辅导之后,其心理问题明显减弱。简单来说,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的适应属于其心理适应问题,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许多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处理能力都明显得到完善。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为每一位高职学生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适应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应当包括交往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等多方面,而这些基本需求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大的影响。具体来说,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班级凝聚力不强,高职学生自身也缺乏必要的使命感与归属感,并且他们理想信念不坚定,进而导致学校管理与德育教育功能逐渐变弱。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将整个班级学生视为“团体”,把团体辅导的观念与机制融入实际班级管理方法中去,切实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设计丰富有趣的方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开展心理团体活动,使学生在多次的心理团体活动中塑造自我、悦纳自我和他人的良好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不脱离预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初衷,从而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完善班级教育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使命感与归属感,推动个体与团体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团体心理辅导具备互动性和情境性等特点,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团体心理辅导氛围,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心理,在实际的团体活动中,因为教师设置的活动情境贴近于高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学生能将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运用到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
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促进了师生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促进高职大学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此外,倘若把团体心理辅导机制与观念恰当地运用到日常学生管理中,有利于建立平等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又能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