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妍(天津商业大学)
职业生涯规划是本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职业课程。它将为学校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习期间的未来专业规划与自我发展树立必须有的思想意识,打下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基础。这样我们才能够使得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了解职业、认知社会,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优势、缺陷、兴趣、个人品德、能力、动机和要求、价值观等,从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经验去选择恰当的专业。
根据每一位个体的特征和对于职业世界的理解,定制一套长期和短时间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且必须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检验它们的可行性。
大学毕业生们还是应该逐渐学会如何推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基础建立,面试时候的准备,如何作出选择、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在实践中寻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工作等,总之,学生们也要逐渐了解和掌握那些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专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相关专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提升他们在学习中自主选择、立业和创新的能力与自觉性。
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规划职业和生涯的意识,逐步培养他们掌握在职业和生涯方向上的目标确立,提高自我认知,环境的认知,生涯决策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们都能够主动地规划一下大学时期的生活,科学、合理地去规划自己的事业和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在对于大学生的整个职业决策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本身也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性过程,主要应该包含如下:自我认识,自我规划(为了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制定个人人生发展的计划),自我管理(为了自己学习、提高准备和实施为人所做的行动方案),自我能够实现(为了给予反馈考核评价、纠正和完善),其中的步骤应该包括确立意志向、自我考核、生活机会考核、职业选拔、专长与职业生活路线的选择,确定自己的目标、制订行动方案、评价与反馈。我们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时就需要切实做到“定向”“定点”“定位”。按照社会要求、自己所学的专业、个体兴趣和能力的特长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我们在从新大学毕业后开始准备进行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时,首先必须做到的是“定向”,此为“一定”。通常情况下,职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由自身所学的相关专业来决定。然而,当前的社会现实状态却是,很多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并不会完全地依靠他们所学的专业而去选择做出相应的事情和工作。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现状比比皆是,有时为了就业,甚至还需要强制自己到“适宜”并且不喜欢的事业或者工作岗位上来。因此,大学生在开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一定需要对于自己的知识技术水平、专业能力、薪酬期望值、心理承受程度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
既不能够悲观,把自己的价值定位得过低,更不能够高估自己,导致预期值太高。
大学生应该要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分析,通过自我的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自我的评估与认知就是非常重要,其中包括自身的兴趣、专业特长、个人品质、学习知识、技巧、智商、情况以及参与到组织的管理、协调、活动的能力。
(1)了解自我认知的内容、途径,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的职业测评工具。了解、体会并掌握个人职业性格特点的评价方法、职业兴趣特点的评价方法、职业价值观特点的评价方法、职业能力特点的评价方法。
(2)理解并能熟练掌握个人时间管理的各种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
选择自己的一个职业成功之后在其中作为一种职业或者是社会上的一种经济心理活动必然也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地受到一定的职业社会和一定经济环境的因素所制约,任何一个专门的职业人一旦认为自己能够拥有或者选择一个职业的自由都很可能是非常有可能地认为这个职业完全应该具备一定的相对性、具备一定条件的,如果自己还只是在择业之后才能够拥有任何一种办法都完全摆脱了职业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将很难被整个的职业社会所广泛地和接纳,我们在这里还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在我国大学生高校毕业之后进行求职时我们需要真正地实现整个职业社会和其本身的个人利益之间的有机性相融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其本身的个人利益心理及其社会愿望之间的有机性相融合。所有的中国在校大学生在今后进行他们的大学专业生涯发展方向规划设计时,应积极准确地把握现代社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发展动向,自觉地把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需要发展视为自己今后选择一个专业的重要出发点及其最终归宿。
职业生涯的规划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性过程,其中包括对自我进行评估、确定短期和远景目标、制订相应的行动方案和其他内容、选择需要采取的方法和途径等步骤。
了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概念、原理和工作任务;了解简单便捷的职业生涯策略规划方法的品种及其优缺点;了解并熟练掌握了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方法的实施过程及其具体内容,并能灵活影响。
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对于职业发展的决策能够可以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目标,整合好人力资源,指引正确的行动,避免混乱局面,使得目标有序地进行。科学决策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正确地设置目标,它可以被作为一种评价和控制整个决策过程中所实施的行动的一种准则,不断地对其产生影响、调节和控制着这整个过程,一旦这个目标设置错了,就会导致决策失败。一旦我们确定了职业目标,就要对于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进行准备,并且对于所有参与到该项工作中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获取此类职业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做好准备。包括理解职业生涯决策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了解决策过程中的障碍和动机冲突;了解生涯决策类型;了解并熟练掌握生涯决策的步骤、方法;了解并熟练掌握卡茨模式、平衡单、SWOT分析等常见职业决策技术。
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准确地梳理其对于职业生涯的认识,客观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国际形势,明晰其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方向及其需要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立项和选人择业观,科学规划其个人的事业和生活,了解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学生就业创新优惠政策,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创业中来,培养广大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掌握了必须求职择业的途径和方式,正确选择自己的工作职业和未来发展目标,为自身成才和事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包括了解并建立科学的创业观,能够科学看待个人的创业需求;了解创业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初步了解创业过程;了解国家及地方的创业相关政策法规。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向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和各个工种的专业性程度越来越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成为学生关注的重要大事也成为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工作。通过树立正确意识,做好思想政治引领等方法来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为新的时代培养一批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