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欣(西安石油大学)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常用“语言游戏”一词来表达把语言和活动二者合二为一的哲学思想,他认为语言本身是一种重要活动,语言游戏将运用语言和活动都包括在内,在指定语境中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也是由语言活动而形成的,这一核心概念强调了语言活动的意义。对语言游戏说的研究,对语言研究、语言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从语言游戏的角度对语言教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加强对语言的理解,便于语音学习。
国内很多专家研究了语言游戏说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际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从语言游戏视角下对汉语在国际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进行分析。如马国彦、尹晓妍等人对语言游戏说和汉语教学之间关系发表了一些看法,认为通过游戏学习汉语是“语言游戏”的核心所在,通过游戏视角探讨汉语教学思想,既是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哲学维度的思考,也是将传统教学模式游戏化的一种实践行动。维特根斯坦将语言视作动态的有建设性的活动,旨在通过语言的使用过程研究语义,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本身作为活动就是一种“生活形式”,在特定语境中出现的语言游戏更是生活形式的直观表现,如吃饭、走路、玩耍等,人们对事物的期望、对事情的理解也往往通过语言活动转变成生活形式。语言是多种多样的,语言融入生活中,这提醒我们要想理解一种语言,需要先理解生活。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者,鼓励学生参与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是学习汉语的一种有效方法。语言和生活紧密联系着,语言的生动性恰恰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同样的语言的存在也让生活更富有色彩。维特根斯坦曾举例,人们能否正确理解翻译原始部落的语言,取决于人们对原始部落生活中语言起到的作用能否理解,这直观上表达了语言富有的情绪性,表达出由某种现象引起的语言这一特征。数据调查显示,在华学习汉语十分有效。以上分析启发每一个学习汉语的国外友人,积极参与到汉语环境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所表达的生活内容,在加深理解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汉语。
语言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规则,我们在学习新的语言时,需要思考这种规则是由何而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形成了现有的语言形式?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当置身于一个游戏时,遵守规则往往是人们的习惯选择,游戏、语言甚至规则都是一种制度,他们有相同的形成方式,彼此相互联系。所以要重视学习中国文化,这种文化就是汉语的规则和制度。
维特根斯坦也秉持同样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国家文化,与生活形式彼此包容,与语言游戏联系密切。我们重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与鼓励参加社会生活是相辅相成的,社会生活在方方面面也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传统文化,旨在理解隐含在语言中一个民族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通过学习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汉语的理解。从另一方面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一大特色,更是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
但深邃的历史文化对于初学汉语者来说十分困难,故不应过分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应以理解为主,重点为体会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汉语博大精深,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语境显得尤为重要,是能否准确理解词义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即使是同样的表达,在不同的情景、表情、语气下,所表达的含义可能天差地别。对于汉语的国际教学,建立语境、重现语境是学习的重中之重,这不仅需要学习者多思多考,还要善于举一反三,对特定语调特定语境有敏锐的感觉,首先是理解语境,从语言本身思考其存在的意义,才能在情景重现时灵活表达出来。
汉语的学习首先需要对汉语语境有一定的理解,其次要联系语境对语言进行剖析。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和熟悉语境问题,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不同的生活环境是他们很难真情实感地感受汉语的语言环境,对于词汇、语法等的掌握都很难真正地明白,尤其汉语本身一词多义更增加了难度。在一些生活场景中,学生无法将词汇灵活地应用到其中,就更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将词汇放到实际环境中,从而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对既定语境文章的反复诵读是一种高效的加深理解的方式,且这些文章往往基于中国实际生活,能够体现出中国的语言特色。但文章中往往学习的是单句和短句,如何将这些句子灵活应用于生活情境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语言情景,将词汇放到实际环境中,从而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并将所学句子用到其中,不断强化锻炼学生使用汉语的能力,从而为更好地学习汉语打下基础。
通过上文的分析,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思想提供了建议,简单总结如下。第一,从生活中学习汉语,参与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实践学习并运用汉语,直接提升汉语的交际能力。第二,基于对规则的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会汉语中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语。第三,要重视建立语境,并通过重构语境的方式来灵活地学习和使用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