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鹏程(盐城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滨海分公司)
近年来,我们国家对电力系统进行了增容改造,电力网覆盖范围也比以前扩大了许多倍,相应地延长了线路里程,因此,配电网的线损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配网线路损耗,变频器无法正常工作,三相负荷不平衡等。基于目前输电网线路的实际,针对输电网线损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线损是指电厂为各种电力用户供电时,电网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因为输变电设备和配电箱而造成的电能损耗;在一定的时间内,电流通过各种设备而产生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损耗和耗电量。配电网络损耗过大是导致整个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配电网的合理规划对配电网线损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对一段配网线路进行合理规划,可有效地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居民用电安全。电力公司应根据当地居民的用电量,在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之后,提供详细的数据,依据电力负荷和电网负荷,合理规划电网结构。目前,我国供电企业对电网规划的合理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配电线缆经常出现线损现象,从而造成配电成本上升。目前电力企业对电网规划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有关人员没有深入调查当地用户用电情况,对于当地电力市场的用电量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数据表。如电网负荷增长超过预期,就会导致供电半径增大,造成供电负荷偏移,从而出现“电远送”现象。这样,配电网的线路损耗大大增加,电网规划也随之改变,然后对变电压和线路截面产生进一步的影响,造成了线路负荷的大幅增加,配电网线损严重程度进一步增加并使配电费用上升。
三相负荷平衡是保证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的基础。三相负荷平衡也是线路降载、节能的基础。因为使用者的用电量需求不同,所以需要员工及时调整三相负荷。在电力系统中,供电企业要保证三相负荷的平衡和稳定,即要保证整个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行。但是很多地方电力企业对三相负荷重视不够,无法及时调整三相负荷,随着配线电流的增加,电网损耗增大,导致配电网的线损增大。三相负荷不平衡,会造成线路的损坏,配变供电效率下降,严重者甚至会烧断电线,损坏开关。不平衡三相负荷,过流现象会在中性线出现,会引起中性线的损失,因而,网损增大,给供电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果三相负载互相平衡,能够在低压泄漏状态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电击和电击死亡。
配电网络覆盖面积大,线路里程也较长。做好配电网电缆线的维修保养工作,还应加强对新线路段的保护工作。一般来讲,对电力线路线段保护工作的检查,要按规定执行。如接近电缆,则应进行检查,看地面是不是正常。在靠近电缆的地面上,工作人员需要留意是否发生塌陷,是否清除在地面附近一堆堆的可燃物?
保证这段道路的完整和安全。应及时加强对线路的日常维修维护,对线路出现的漏电、放电问题要及时处理。各地配电网络电缆线维护意识不强,线路维护工作不到位,维护计划不健全。这就造成了线路频繁的老化或损坏,造成了大量电能的损失。部分边远地区出现了窃电现象,严重威胁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整体而言,造成电力管理不规范的原因还在于供电部门的电源线路管理上的失误。
(1)利用供电区域线损计算,比较所得数据和实际线损,在一定程度上误差较大的区域,要进行实地检查。加强部门考核机制,部门领导要和线损管理考核职责挂钩,保障线损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还要对抄表工作中的漏抄、误抄现象进行检查,落实责任,采取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2)随着电力设备的非线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能质量,使得电网产生一定的谐波。电源系统功率因数下降的谐波产生,还会产生一定的热能,造成供电场所电能损耗。为此,供电单位需要对电网中产生的谐波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测与监控,必要时采用电网抑制谐波,降低谐波造成的损失。
(3)改善电能表的准确性。原始电能表使用寿命长,存在一定的误差,并有一定的线损。对电能表进行及时的检查与校准,可将误差降到最低。必要时,可对原电能表进行升级,更换为全电子式电能表,以减少抄表误差引起的线损。
(4)做好所辖区域线损的记录工作,分为分段、分区、电压等级,为后续线损改善提供数据支持。在做好线损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供配电网的技术支持。通过加强对电力变压器运行状况的动态监测,变压器适时进行负荷调节,使其处于最优负荷状态。在变压器运行中,必须做好无功补偿工作。
伴随我国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有了重大突破,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输电网的线路正常运行,保证电力供应充足。应重视现有负荷控制装置的监测水平,合理利用电能,对配网线路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