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颖(大庆职业学院)
20世纪60年代初实施的大庆石油之战中,包括王进喜在内的中国石油工人发扬“铁人精神”,以“为国争光”为口号,排除万难,最终成功开采出大庆油田,举国欢庆。与此同时,石油工人所展现出来的坚毅品质通过凝聚、升华,最终形成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精神,不仅对我国当时的各项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1)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充实丰沛的教材。“爱国”是大庆精神的主旋律。众所周知,石油在国防建设、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庆石油工人为了摆脱中国贫油现状,为了民族崛起、国家富强,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展现的民族精神正是他们爱国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加强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素材。而大庆精神所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有力地激发感召青年一代,成为典型的爱国主义教材。(2)促进学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意志品质的养成。“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大庆精神重要的精神内核。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石油大战是在经济、技术、生活条件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条件下开展的。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包括铁人王进喜在内的中国石油工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到,反而越战越勇,充分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出加快祖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朽战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充分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每位高校学生都会面临毕业后的创业就业问题,因此培养青年一代“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得青年学子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冷静沉稳,勇往直前,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实现自身价值。(3)提高学生“求实创新、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效果。“求实,奉献”同样是大庆精神重要的精神内核。“求实”即实事求是,是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是对待革命事业的勤劳踏实;“奉献”即不求回报,一心为公,正是在这种精神和信念的支撑下,大庆石油工人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不朽的业绩。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求实,奉献”即“求实创新,乐于奉献”。首先,实事求是是高校学生基本的人格修养,对待学习工作认真负责是成就自我的基础保障。
其次,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对于高校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时代所需。再次,“乐于奉献”是人格魅力的体现。加强学生“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大局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扩大人生格局,使其在之后的实践工作中能够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1)融入教学内容
首先要明确大庆精神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理论支撑,是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理念;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保证大庆精神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尽量避免与课程无关的大庆精神内容;再次,在资源选择上要坚持适度合理的原则,课堂上尽量选择可以集中体现大庆精神内核的具体事例。真实生动的例子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点燃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2)融入授课形式。完善教学方式,充分展示大庆精神的核心力量。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政课程既要保证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合理统一,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也要保证学生自身体验与情感认同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情景体验法、榜样激励法、价值引导法等。首先,可以尝试启发式教学,在讲述完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身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与感受大庆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其次,要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上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例如写宣传语、学习铁人王进喜讲话等,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充分地理解大庆精神,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再次,通过别样的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大庆精神的内核,显示出高校思政课的育人特色。(3)融入育人实践。充分运用大庆精神作为资源载体,实施拓展实践的教学模式。首先,可以组成实习小组到大庆精神体验馆进行实地体验,加强学生对大庆精神的深入探索。其次,实地参观体验具有大庆精神的建筑物等,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大庆精神的积极性。最后,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或者挑战杯大赛等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掌握精神文化的本质内涵,加深对大庆精神深层次的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庆精神内核的学习与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会得到明显的改进与加强。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多分析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具体需求,采取合适的奖罚制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