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龙英(隆化县唐三营镇人民政府)
玉米病虫害现象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在我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体操作者为农民群体,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我国的基层政府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对农民的玉米栽培工作提供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管理,以先进的检测技术防治玉米病虫害,这虽然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但极其重要,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为玉米栽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做好土地的翻新与修整是玉米播种的必要准备工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专业的设备对土地进行翻新,让深处的土地与表层的土地互相交换,这样能够增加土地整体的营养成分和水分,为玉米的培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玉米播种之前还需要将遗留的玉米秸秆清除干净,这是因为之前的杂物残留在新的土壤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水分等营养物质,阻碍玉米的生长,氧气的不循环还会造成玉米的发霉,这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质量[1]。
科学合理化的玉米种植方式能够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说在实际的种植中使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将玉米的间距规划好,这样每一个玉米便能够吸收同等的养分。
笔者从实践中发现,当地的土壤、玉米种类的选择、种植的规划和玉米的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从普遍情况来看,若是当地的土质过于稀松,那么植物的扎根就难以达到理想化,因此需要加大种植密度以改善玉米成长过程中的倾倒现象。反之当土质紧实时需要减少栽种的密度。
建立健全玉米病虫害防治体系是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通过健全的病虫害防治体系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让农民群体清晰地意识到防治病虫害对于玉米生长的重要性。这需要相关部门能够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建立规范化防治体系,通过优化服务方式及收费标准等帮助农民群众预防病虫害。另外有效的监督管理是病虫害防治体系的重要部分,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监管部门,从而有效提升每个体系的工作效率,加大管理力度,引进具备过硬知识的专业研究者和先进技术的机械化设备是病虫害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2]。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加大其专业化宣传是形成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意识的重要举措,宣传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从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专业化以及应用技术的经济收益这些方面入手,使玉米种植者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接受与时俱进的专业化防治知识以及防治手段,为玉米的健康生长创造一定的环境基础,让广大农民在提升自身收入的同时降低农药等化学材料使用的风险性。
另外创新的管理服务机制、专业的优先扶持政策等都是提升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要素。与此同时,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玉米种植者参加有关病虫害的防治培训,让农民能够全面掌握玉米虫害的种类从而了解科学的解决方式。让玉米种植者形成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意识以提升病虫害的治理水平,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害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造成的损失,为安全生产夯实基础。专业人员还需要指导相关的玉米种植户使用浓度较低的农药杀虫,从而培养出绿色优质的玉米。
在玉米病虫害相关防治工作中,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从而保证农作物的人才稳定,这就需要当地政府能够充分的结合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加大培训资金等方面的投资比例,定期地对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并且当地的政府基层组织还需要定期组织玉米种植技术人员开展讲座,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或是开通农业热线电话,及时对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除此之外,相关基层单位还需要组建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定期到农田中对农民开展指导工作,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农作物防治意识[3]。
综上所述,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较强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是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想要实现玉米的高产和高质,这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刻苦钻研还需要玉米种植者的高度重视。总之,在实际的工作中,以玉米病虫害防治为基础做好相关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是确保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我国的农业种植水平,因此种植人员和研究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不断地优化当前的防治措施,力争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