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祖全(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银行全国国库工作会议指出,近年来,国库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局,深入分析研判了当前国库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作出了当前国库工作进入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的判断。会议强调要健全制度,加强规范,展现国库监督有效新作为,看好国家的“钱袋子”,确保经理国库职责履行到位。
国库是国家的“钱袋子”,守住国库资金安全、维护系统安全运转是国库工作的“两条底线”和最基本任务。近年的国库工作会议强调,要夯实基础,严守底线,谱写国库服务有为新篇章,使国库资金运行更加安全高效,要健全制度,加强规范,展现国库监督有效新作为,看好国家的“钱袋子”。因此,基层国库要始终如一绷紧“守住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和“底线思维”,实现国库业务无案件、无重大差错和无责任事故的“三无”目标,打好防范和化解国库风险这一攻坚战。
近年来,人民银行针对国库会计业务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以强化内部控制。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细化内控制度时,风险控制点缺乏深度、存在内控盲区;二是有的制度过于陈旧,不适用的没有及时修订,过时的没有及时废止;三是由于基层国库工作员工普遍年龄老化,导致制度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了原有国库业务流程的再造与管理模式创新,一个以“3T”为支撑的国库信息化系统已经形成。国库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进了工作质量。但目前国库支出无纸化业务推行较慢。以青海省为例,全省目前只有省级和西宁市全辖支出办理无纸化业务,其余剩下7个市(州)级和全部县级支出仍采用传统纸质凭证办理业务。
由于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在国库业务操作中的运用,使得国库工作人员对现有的操作系统过于依赖。首先危机意识不够,认为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很低;其次对操作系统的钻研不够,对系统的功能操作不熟悉,缺乏钻研主动性,对异常情况的跟踪、监控及应对能力不足。最终导致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库业务操作系统缺少科学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
首先是要细化业务电子化制度,及时匹配当前业务发展。基层国库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细化制定适应本辖区的规章制度。其次是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根据基层国库人员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最后是完善国库会计监督手段,分管领导(主任)、会计主管及相关监管人员应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会计监督;监管人员要创新监管手段,突破监督检查形式,要把监管重点放在制度落实上,使用信息化手段监管国库核算过程。
加大系统开发和整合力度,增强相关业务单位和技术部门的协同能力,积极推进财政支出无纸化、电子化建设。首先,可以解决不同单位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重复操作、信息不统一、基本要素审核等问题。其次,在减少人工耗时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审核的出错率,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性,保证了资金及时准确拨付到最终的收款账户上,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可以减少纸质会计资料,降低人工压力和装订工作量,同时也使会计资料的保管更加方便。
建立完善应急反应体系,提高应急响应、处理和恢复故障能力。大力培养国库会计核算员工危机意识,尤其是年轻核算人员,培养具有手工核算能力的队伍。
基层国库应积极响应上级国库的号召,增强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应急协同能力,主动组织应急演练。配备和更新硬件设施,确保国库核算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基层国库要做到履好职,尽好责,不断强化党组对国库工作的核心领导。全面加强国库部门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要定期组织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知识竞赛,确保国库会计核算人员能尽快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