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锦若 尚明东 齐国玲 冯江蕊(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为了有效保障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幸福感和更好生活保障,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职工福利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职工在工作中的幸福感,及时进行沟通并给予关心,使职工认识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注与重视,合理满足职工需求,解除职工的顾虑,让其有归属感,增加全体职工的凝聚力,使其在工作中增加责任感、使命感。
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职工福利管理体系,让职工各司其职,满足其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让职工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企业福利待遇。与此同时,应不断地强化企业福利管理体系,保证其稳固性,从而发挥管理体系的最大作用。
打造高品质企业,更应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原则,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并落实,从职工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更好地了解职工的具体需求。结合现代企业发展状况,配套建立相应计划,进一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如养老保险、独生子女奖励、医疗保障、生日福利、住房福利、防暑降温费等。另外,还应建立福利待遇统一管理标准、退休辞退费用的设立,为建立健全职工福利管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对工作更加有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自身价值,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
职工最为关注的还是自身福利待遇,但其对福利待遇含义了解不全面。每家企业福利待遇存在差异,使其对待遇方面认识产生混淆。
因此,企业应关注与职工福利宣传有关的释疑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职工认识到福利含义、类型、内容及执行标准。
同时,对福利待遇进行改善,推动企业积极打造良好工作环境,从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满足职工日常需求,使职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提高,发挥职工在工作中的价值,使企业效益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
职工福利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完整的企业福利管理,可促使企业发展更快更好。
一方面,企业福利待遇单一片面,满足不了职工的基本需求,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企业福利制度是由管理人员策划制定,没有从员工角度明确其真正需求,导致全体工作人员思想矛盾的产生,降低凝聚力,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一方面优化福利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制定职工福利时,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情况,建立全面科学的福利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参考员工建议、结合员工内在需求,切实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提高员工满意度,进一步优化企业福利管理水平,为日后管理奠定基础[1]。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福利标准。若企业未全方位考量便制定福利标准,极大可能会出现福利制度不受控制问题。
若企业发展不兴旺、不景气,对员工所保障的福利不能进行兑现,在职工和管理人员之间会产生矛盾,导致员工消极对待工作,企业发展困难加剧。因此,合理制定福利标准是企业发展和保障员工利益的重要因素。在制定福利标准前,应充分对企业发展水平、提供待遇能力有一定认识,保障福利在企业发生紧急情况下仍能持续进行,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增加企业收益[2]。
企业规模的扩大,对职工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想要人才不流失,应加大福利待遇样式,满足职工物质和精神需求,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认识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与重视,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意识,提高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站在职工角度丰富福利样式,保障各部门职工获得相应福利需求。同时,让职工参与到福利计划中,使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进行交流,保障双方共同利益,赢得员工的满意,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不同层次的员工,对福利的需求不一致,增加了企业在人才资源管理工作上的难度。企业应对环境进行优化,除打造良好工作氛围外,还应充分保障员工福利待遇,维护职工利益需求,增强职工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福利管理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深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企业要想留住人才,要满足职工的内在需求,调动其工作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因此,重视职工福利保障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