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惠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我国很多乡村均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文化广场以及农村图书馆等,但是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整体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部分村庄建设农村文化广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应付完上级检查之后便闲置在那里,基本上不会利用文化广场组织一些文化活动,部分村民甚至将其作为晾晒场所来使用[1]。
还有部分村庄虽然建立了农村图书馆,但是这些图书馆只在上级领导检查时才开放,平时基本上不开放,因此广大村民也基本上接触不到这些图书馆,甚至部分村民都不知道这些图书馆的存在。即便有些村庄的图书馆向村民们开放,但是里面的书籍较为落后,已经难以满足村民对于农技知识的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到城市中寻求发展,进而造成农村人才缺乏,同时出现文化传承断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在城市定居,导致农村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大量的耕地无人耕种,乡村发展活力不断下降。
同时在人口由乡村涌入城市的过程中,一些优良的乡村习俗和文化也面临着消亡的局面。近些年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乡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很多村民依然存在环保意识不足的问题[2]。部分农村的村民受到经济利益驱使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采,造成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枯竭,不利于乡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农村一直被作为自然生态以及乡村文化聚集之地。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不断推动下,我国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被金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价值观侵蚀。随着传统文化理念以及价值观的不断流失,人们开始变得急功近利、精神不安、内心焦虑,这也已经成为乡村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下,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在乡村开始泛滥,乡村的平和宁静逐渐开始变得躁动不安。
要想积极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并且取得显著成效,高素质的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必不可少。但是由于目前很多年轻人都已经由农村进入城市,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发展,导致农村人才严重缺乏。目前很多村庄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辅导员均由村干部来兼职。
由于村干部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难以分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导致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缓慢[3]。同时绝大多数乡村干部在开展文化辅导方面均没有经验,并且均为非专业人员,他们在兼职文化辅导员之后在待遇上没有明显体现,导致这些兼职的文化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较低,难以有效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成效。现阶段乡村文化建设人才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瓶颈,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虽然目前部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但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该过程中也需要乡村领导干部进行适当的引导。因此应该进一步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具体来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保障每年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二是地方政府对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通过项目补贴以及贷款贴息等方式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对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相关财政资金加强监管,避免该部分资金挪作他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很多地方的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较低,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升这些设施的利用效率。首先要转变过去重建设轻管理的理念,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提供各种基础设施,还应该加强这些设施的管理,确保这些文化服务设施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文化服务设施管理中可以对各个村庄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村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村庄进行适当批评,并且限期整改。其次要确保文化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很多乡村的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较低,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文化服务设施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因此在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中应该加强调研,针对不同地区乡村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设施。
乡村文化生活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很多乡村之所以出现传统文化传承后继无人,文化设施使用效率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乡村文化生活匮乏,村民们的集体认同感开始逐渐降低。因此针对该问题,村干部应该基于村庄发展实际,举办一系列丰富的乡村文化活动,愉悦人们的身心。特别是在节假日等人员大量返乡的时间点,通过举办一些喜闻乐见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趣味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在该过程中要加大宣传教育,让更多的村民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这些文化活动中。各个村庄在举办自己文化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加强村与村之间的交流,通过村村联合举办一些更具规模更具水平的文化活动,比如广场舞比赛以及文艺演出等,增强村民以及返乡人员对于故土的归属感。同时还应该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通过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等,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可以为村民们带来可喜的经济效益,可以更好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前文分析可知,目前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非常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因此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培养一批高素质有能力的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
首先要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工作,将这些优秀的人才纳入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薪酬福利待遇以及发展空间方面向这部分优秀人才适当倾斜,既保障他们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同时给他们的发展提供空间。其次要从村民中挑选积极能干、有责任心、有热心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他们虽然业务能力不足,但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相比其他人员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他们更为了解当地的特色,更为熟知各家各户的情况,因此可以更好推动各项工作进展。针对他们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联合相关高职院校或其他社会机构的培训团队加强教育培训,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并且在培训之后进行考核,提升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严峻、乡村居民存在一定的文化心理危机、乡村文化建设人才缺失等。因此为了积极推动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为我国乡村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