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财婷 刘纯明 李青嵩
(1,2.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巴南 400054;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5)
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保持扎实的工作作风,营造清明的政治环境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自我革新、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发展清明的政治环境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和机制的研究。吸收和借鉴历史上先进的廉洁文化资源能够为当前廉政建设提供广阔的视角和独特的资源。
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中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了内涵丰富的廉洁文化。“廉”字内涵源远流长且应用广泛,对于国家、官员和百姓都有不同的要求。“廉洁”一词在《辞源》上解释为“公正,不贪污”,《辞海》上解释为“清廉、清白”。廉洁文化自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诞生了,其最朴素的表现形态就是人们对贪贿的指责和对勤廉的赞叹,以及氏族首领在处理公共事务中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清正廉洁是从政之德、为政之道。《尚书·尧典》中记载了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的勤政爱民的事迹。《尚书·皋陶谟》中要求执政者必须具备的九种风范,其中就包括“简而廉”,由此说明在上古时期“廉洁”就成为对明君的道德要求。透过《周礼》可知,大约在西周时期已经正式将“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对官吏考核政绩的标准,提出考查官吏的“六计”: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廉洁在治政治吏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廉洁是关系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根本问题,提出过反贪倡廉的主张,表达了对清廉政治的向往,要求为政者清正廉洁,力戒贪贿,造福百姓。出于对“天命”的敬畏,古人在廉政监察制度缺乏的环境下,仍然保持尽职尽责的勤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打击了营私舞弊,造就了一定的清廉之吏和清明之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根植于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基因血脉,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学习并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分以指导实践。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的实践结晶,展示了政治文明的卓越智慧,习近平关于廉洁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正是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对廉洁政治问题有过许多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关于反对贪污腐败、建设廉政文化没有专门的研究与论述,但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对消除腐败、权力监督、廉价政府等问题的一般论述。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腐败产生的根源从经济上讲是由于私有制的出现,从政治上讲可以归结为剥削制度下的国家政权,要消除腐败就必须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掌握社会公共权力,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消灭私有制。“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马克思深刻洞悉了资产阶级官僚国家的本质,通过对巴黎公社廉政经验的认真总结,明确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应当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廉价政府,提出了要防止腐败的几点思考:国家公职人员通过普选制选拔;人民群众对公职人员进行严格监督;取消高薪,实行普通工人工资制;不称职的公职人员可以随时罢免。面对苏俄党内和国家机关中出现的铺张浪费、贪污受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现象,列宁在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廉价政府理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力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廉价政府。他强调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党内特殊化,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注重思想教育、清正廉洁教育和法制教育;实行党政分开,精兵简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强调法制建设,用法律武器严惩各种消极腐败行为。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关于廉洁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建设优秀成果的吸收和借鉴,是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政党理论基础之上创新发展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廉洁政治的宗旨,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环节,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对廉政问题进行了大量思考和实践,他认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浪费、腐败、官僚主义等是政治革命意识衰退、进取心丧失的主要原因,对革命事业产生了严重影响,针对党内存在问题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对党的高级干部、一般干部和普通党员两个层次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同志认识到腐败问题的严峻性,他认为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权力过于集中、职责权限不明确、缺乏监督机制。为了抓好党风、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邓小平同志认为要从为政者自身抓起,发挥好法律和制度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强调说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充分吸收了反腐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着眼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面对新时代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想要彻底治理根治腐败问题,法治反腐是必由之路。对此,他强调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要学会运用好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治理腐败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反腐败的国家相应立法工作和党内纪律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用法律制度遏制腐败问题。依据国内现实情况,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习近平关于廉洁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财富后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总结,对当前的廉政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言,建设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表明共产党人没有与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如何让党员干部始终坚定正确的利益观,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实际走向和党的宗旨的贯彻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3]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因此,要求党员干部都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这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各种利益诱惑,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问题。要坚持把个人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党的奋斗目标、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利益融入党的整个事业之中,融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中,保持共产党员的信仰纯洁,努力实现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价值。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我们党十分重视廉洁教育工作,把其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有针对性地宣传党的反腐倡廉政治主张和政策措施,教育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拒腐防变。自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我们党就开始进行了领导与管理国家的初步尝试和建立廉洁政府的积极探索,规定了所有国家机关都要做到廉洁朴素、为人民服务,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和官僚主义作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定地整治腐败行为,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建设清正廉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4]坚决反对腐败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清廉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人民信赖和支持的宝贵经验,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力保证。
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存在着的官僚主义现象严重地妨碍国家民主生活的发展,败坏党的威信,削弱人民民主专政,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的建设,必须克服官僚主义。
恩格斯在领导第二国际后期,共产党党内出现了腐败分子,他痛斥这些腐败分子,认为一个健康的党坚决不允许有腐败、官僚现象。恩格斯主张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把党的最高权力交给代表大会,党员群众可以广泛监督、批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应当是普通党员中的一员,不能搞特殊化。恩格斯在为马克思所著《法兰西内战》中,对权力监督问题作了深刻论述,他认为权力异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受约束的绝对权力势必走向腐败。无产阶级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政权,必须重建国家机器,废除政府官员终身制,只有限制特权,才能防止“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列宁曾经指出:“我们所有经济机构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5]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反腐倡廉教育在反腐败工作中的基础地位,通过反腐倡廉教育重点清除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打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6]共产党员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党员干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摒弃官僚主义作风,从情感上和实际行动上和群众打成一片,更好地做好人民公仆。
廉政建设是一个系统、长远的战略任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不断地融入时代,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习近平关于廉洁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理论的最新成果,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7]通过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筑牢思想基础,深入学习腐败案例的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上的“钙”,逐步树立“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是形势下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8]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尖锐而严峻,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摆在突出的位置。权力腐败源于思想道德防线的崩溃,理想信念淡漠就会错误地把个人利益置于党组织和人民之上,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广大党员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
2.加强廉政教育,锤炼党性修养。加强廉政教育是固本清源、促进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基础性工作,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将思想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公正廉洁教育相结合,对于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消除腐败现象、坚持公正廉洁、杜绝以权谋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廉政教育,要把握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舆论引导,将学习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将一般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曝光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切实提升党员党性修养。进一步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保持理论清醒和政治坚定,自觉践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廉政文化、强化廉政意识、增强廉政观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强化廉洁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表明,不完善、不健全的制度体系容易造成权力腐败的漏洞,监督和制约权力滥用是反腐倡廉、坚持依法行政的核心。加强权力制约的顶层设计,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综合协调发挥好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克服权力过分集中及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使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更加符合法治规范,促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们谋利益。
1.拓展监督渠道,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保障党的纯洁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将每一个党员和干部都真正置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充分提高监督成效,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才能达到对腐败现象的综合治理。要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突出监督的重点环节,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有效提高监督能力。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的快速发展拓宽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渠道,要及时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监看、收集和报送工作,加强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完善舆情预警预报和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公众理性表达诉求,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提高监督时效性。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将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纪检部门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等相结合,形成严密高效的监督网络和监督氛围,形成不易腐的监督机制。加强民主评议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形成内外结合、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管效果和质量。
2.明晰权力边界,实现权力运行的法治化、规范化。我们党作为一个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对权力加以有效地制约与监督,确保始终将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威信,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权力运行缺乏约束和监督必然导致腐败,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首要问题是明确划定权力边界,依据法律法规确认权力范围与相应责任,合理确定权力归属,明确什么权能用、什么权不能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以更好地保证权力不漏项、不越界,运用法律和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实现权力运行的法治化、规范化。通过公开公职人员的权力范围,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督促领导干部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做到坚持秉公用权,带头廉洁自律,把握好保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关键环节。重视和突出权力制约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权力运行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和扩大党内巡视制度,加强自上而下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保证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各项制度的贯彻实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在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下,腐败问题的严重程度、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以及对党的信心和认同度、反腐败面临的机遇都是空前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十分紧迫,不能有丝毫懈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9]新时期的反腐败斗争要用严明的党规党纪约束全体党员,用法律的“高压线”增强反对腐败的威慑力。
1.严明党的纪律,强化问责机制。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部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贯穿着党的立场和原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必要保证。部分领导干部、党员同志受到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影响,导致出现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奉行好人主义、对违纪现象不抵制不斗争的现象,产生了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10]强化纪律约束是扎实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建设,铸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的重要环节。一个健全的制度其本身应包括制度执行中的责任追究内容,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仅要严格惩戒机制、加大对公共权力行使的监督检查,更要强化问责机制,明确并切实追究责任,真正把问责制落到实处,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让每一名党员和干部铭记党纪红线不可逾越,政治底线不可触碰。
2.坚持有腐必惩,增强反腐力度。腐败现象是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廉洁政治建设,把反腐败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当前,腐败案件影响恶劣、腐败行为隐蔽复杂,反腐败工作形势难度加大,更进一步要求对腐败现象毫不宽容,要以零容忍度惩治腐败。在党纪国法面前,只要有涉嫌贪污贿赂、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腐败行为,对腐败分子不论职务高低、权势大小坚决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强化执法力度是遏制腐败蔓延的必要措施,增强法律威慑力,加大查处惩戒力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严格执法、依法治罪、依纪处分,严格界定犯罪行为和违法行为,以事实、行为、情节为依据,以法律、党纪、政纪为标准,以法定的程序、职责为规范,严惩各种腐败行为,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地惩治腐败,使腐败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力惩治,使贪污腐败受到刑罚的制裁和纪律的惩戒。准确打击腐败行为,让公职人员时刻谨记纪律和法律的“高压线”,形成有腐必惩的高压态势和高压反腐的政治定力。
文化是培育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只有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才能为人民群众坚定理想、追求幸福提供精神支撑,从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真正达到育人效果。目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滋生和蔓延,其中部分人是因为精神空虚、崇拜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不正确的权力观导致的,这与当前存在的不良思潮和社会主流意识引导力度不够有一定关系。建设廉政文化对于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加强廉政价值观宣传,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制。要把握廉政价值观这个核心,着眼于提高社会成员的廉洁意识,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广泛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舆论环境。拓宽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领域,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通过理论读物、评论文章、专题纪录片等方式宣传好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廉政教育宣传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形成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让为民、公正、廉洁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培育廉政价值观为根本,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搭建教育平台,引导为政者认清权力风险,增强廉洁从政教育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自觉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提高抵御腐败现象侵蚀的能力。
2.夯实廉政文化建设基础,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涵盖了廉政的知识理念、行为规范和价值评判。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引导着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对人们的情感、意志起到鼓舞和促进作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优秀廉政文化产品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通过言论、视听、传播、交往、宣传、评价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全体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滋养,从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方面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使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地形成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价值观理念,进而增强自律意识,自觉做到不想腐败,做好修身立德、用权为民、清正廉洁的表率,从而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