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探索

2020-12-20 16:05
河南农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济源市大棚全市

近年,设施农业在济源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过程中迅速发展,成为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高质量发展显现。

一、设施农业发展阶段分析

(一)起步发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至2000 年)

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济源市设施农业主要以蔬菜温室大棚为主,生产反季节蔬菜,有效提高了新鲜蔬菜的供应,有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0 年,全市拥有塑料大棚1300 座、日光温室289 座,设施农业面积84.7hm2,设施农业年总收入1520 万元,每667m2平均收入1.196 万元。

(二)整合发展阶段(2001—2010 年)

从新千年开始,济源市设施农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通过政府引导扶持推进农业设施建设,全市每年奖补资金由600 万元增至3000 万元,充分调动了资本投资设施农业的积极性。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 年,全市拥有塑料大棚6506 座、日光温室3208 座、连栋温室51 座,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23.3 hm2,设施农业年总收入1.19 亿元,每667 m2平均收入1.51 万元。

(三)融合发展阶段(2011 年至今)

从2011 年开始,济源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农业示范区布局,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步入了产业融合发展阶段,设施农业逐步向主导产业拓展、向产业融合拓展、向规模化园区经营拓展。全市集中连片规划建设设施蔬菜产业园区、烟草智能化育苗产业园区、设施花卉苗木产业园区等,打造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生产基地。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9 年,全市拥有连栋温室大棚2.1 万座,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 681.6hm2,设施农业年总收入8.94 亿元,每667 m2平均收入1.51 万元。

二、设施农业产业布局分析

(一)设施蔬菜产业

一是北部城郊设施蔬菜区,以温室大棚反季节瓜类蔬菜、芹菜、食用菌为主,是集生产示范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域面积430 hm2。二是东部外销设施蔬菜区,以生产茄果类蔬菜、白菜、甘蓝为主,发展设施外销型蔬菜,区域面积380 hm2。三是南部特色设施蔬菜区,以生产西瓜、甜瓜、茄果类蔬菜为主,重点发展绿色蔬菜,区域面积410 hm2。四是西部高山越夏设施蔬菜区,以优质小辣椒、寺郎腰大葱和高山蔬菜为主,区域面积370 hm2。

(二)设施花卉产业

一是中心都市设施花卉区,以全钢结构温室综合花房为主,是集生产示范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域面积8000 m2。二是东部外销设施花卉区,以红掌、蝴蝶兰等名贵设施外销型花卉为主,区域面积6000 m2。三是南部特色设施花卉区,以生产观赏花卉、特色花卉为主,区域面积5000 m2。

(三)设施育苗产业

一是西部烟草育苗工厂群。该群在山区利用生态条件好、烟农种烟积极性高、轮作条件优良、能集中规范连片,集中整合,优化布局,建设了38 个智能化育苗工厂,区域面积4.6 万m2。二是东部蔬菜育苗设施区,以茄果类、特色蔬菜等育苗为主,区域设施面积6500 m2。三是西部山区蔬菜制种设施区。该区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十字花科蔬菜制种育苗,区域面积1.6万m2。

(四)设施农庄产业

济源市一是在城郊建设了都市休闲农庄区,重点发展领养农庄、休闲庄园等旅游农业,建成了城郊设施农庄30 个,设施面积6000 m2。二是在小浪底水库景区建设了沿黄观光休闲设施农庄带,依托小浪底库区水资源,发展休闲垂钓园、体验园、采摘园等,区域面积8000 m2。三是在王屋山景区,依托国家地质公园品牌,重点发展设施采摘园,区域面积1.1 万m2。

三、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政府引导型模式

济源市围绕“菜篮子工程”,实施绿色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特别是智能化设施农业。市财政通过设施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每年支持设施蔬菜财政资金上千万元,引导发展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目前,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1590 hm2。

(二)产业融合型模式

济源市通过“产业+设施+农户”的方式,促进农村土地向优势产业流转。目前,全市形成了设施蔬菜、设施园艺、设施育苗、设施庄园等产业融合,实现了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有效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质量、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三)科技园区型模式

全市拥有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80 多个,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等利益联结方式,开创科技、智能、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产—学—研”发展之路。

(四)回乡创业型模式

全市出台返乡创业鼓励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回乡创业发展设施农业。近年,全市涌现出的一大批回乡创业的农业投资人,参与土地流转,承包耕地、荒地和荒山进行开发,逐渐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如克井镇的聂白云,利用学到的黄木耳栽培技术,在北樊村承包12 hm2土地,签订了20 年土地承包合同,发展设施黄木耳产业,年产干木耳280 t,年产值突破360 万元。

四、发展投入机制创新方式分析

(一)“财政贴息”方式

全市以政府出资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承贷主体,通过“四台一会”融资服务体系向银行申请贷款,利息通过纳入财政预算补贴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济源市财政累计贴息510 万元支持设施农业发展。

(二)“国开行+项目+园区”方式

全市依托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支持,将设施农业项目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目前累计支持资金达1.8 亿元。

(三)“产权抵押+小额贷款”方式

济源市依托农村商业银行,积极采取“设施产权抵押+小额贷款”方式,与金融服务机构达成农业设施权证可用来抵押进行融资贷款的框架协议,每个标准设施农业产权抵押可获得农村信用社2 万元的农业生产贷款支持。

(四)“设施农业+保险”方式

2018 年,人保财险济源分公司对全市3000 座温室大棚作为保险对象,按每座温室大棚保费200 元,赔偿额2000 元,开启了低保额、低赔付的温室大棚保险产品试点。投保后发生风灾,受损农民从该公司获得理赔款100 多万元。首批温室大棚保险理赔成功案例,极大地调动了农户投保的积极性。目前,设施农业投保率占到60%,保险公司保费年收入68.1 万元,受灾农户累计获得赔付保额201.6 万元,对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

五、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建议济源市建立健全市、镇、中心站、村4 级技术服务网络,把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作为重要任务,大力支持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加强设施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针对影响和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

(二)引导多元化投入机制

建议市级财政安排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对农户小额信贷给予扶持,撬动各类民间资本投入设施农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参与设施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济源市大棚全市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全民健身背景下济源市业余太极拳开展现状研究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