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民政 熊军 唐秀桦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甘薯主要用于食用、工业加工和饲料加工等,其中食用甘薯面积约占甘薯总面积的30%,比例呈逐年提高的趋势[1]。随着甘薯的营养保健作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人们对食用型甘薯的品质越来越关注,富含花青素以及富硒、富锌等元素的保健功能型品种日益受到欢迎,市场前景广阔[2-4]。广西是拥有国内最大连片富硒土壤的省份,在2013—2016年累计发现的富硒土壤面积达212.08万hm2(行业共识当土壤中的硒含量≥0.4mg/kg时即为富硒土壤),同时,在广西富硒地区还发现了一些天然富硒农产品[5,6]。充分利用广西地区土壤富硒资源的优势,研究开发天然富硒紫心甘薯,提高紫心甘薯的附加值及经济效益,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深远意义。
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食用甘薯的日益需求,本课题组以提高甘薯品质和食用口感为目标,选育出食用紫薯品种桂经薯9号。该品种产量稳定,品质优良,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鲜薯花青素含量为23.1mg/100g,可溶性糖含量为5.7%;在土壤硒含量为0.743mg/kg的种植条件下,鲜薯硒含量为0.0547mg/kg,符合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DB 45/T 1061—2014《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的薯类富硒标准(0.02~0.20mg/kg),达到天然富硒的要求。薯形纺锤形、光滑美观,熟食味香、粉、甜,适宜在广西区内各地种植。
2011年以优良甘薯品种广薯87为母本,采用放任授粉方法,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2年上半年获得实生苗,下半年进行F1实生系初步鉴定,选拔出产量较高、薯肉紫色、薯形美观的新品系,编号为1231-3。2013年进行品系产量比较试验,单株结薯数3~7个,熟食味优。2014—2015年入选广西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编号为桂能31-3,鲜薯产量比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8.3%;薯干产量比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29.6%,干物质含量29.1%。2016年8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薯2016023号,定名为桂经薯9号。
2013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基地进行品系产量比较试验,鲜薯产量为27288.0kg/hm2,比对照品种日本紫色薯增产21.4%;薯干产量为7422.0kg/hm2,比对照品种日本紫色薯增产11.8%;平均干物率27.2%。
2014年在广西甘薯区试中,7试点平均鲜薯产量为28009.5kg/hm2,比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18.4%;平均薯干产量为8241.0kg/hm2,比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37.2%;平均干物率为29.4%。2015年参加广西甘薯区试,7试点平均鲜薯产量为23080.5kg/hm2,比照品种桂薯2号减产1.8%;平均薯干产量为6631.5kg/hm2,比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21.9%;平均干物率为28.7%;在13个参试品种中食味评分排名第4。2a的平均鲜薯产量为25545.0kg/hm2,比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8.3%;平均薯干产量为7437.0kg/hm2,比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29.6%;平均干物率为29.1 %。
株型匍匐,最长蔓长130cm左右,基部分枝数4~7个,茎粗中等;叶形浅裂复缺刻形或心形,顶叶绿色,叶片绿色,叶脉绿色,茎绿色;薯形纺锤型,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薯块光滑美观,商品薯率高,熟食味甜、香、粉,一般秋薯生育期120d。
鲜薯花青素含量为23.1mg/100g,可溶性糖含量为5.7%。在土壤硒含量为0.743mg/kg的种植条件下,鲜薯钙含量为370mg/kg,铁含量为6.1mg/kg,锌含量为1.9mg/kg,硒含量为0.0547mg/kg,硒含量符合广西农产品富硒标准DB 45/T 1061—2014《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的薯类富硒要求(鲜薯类硒含量指标为0.02~0.2mg/kg),达到天然富硒。
薯苗质量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选择排灌方便且无病虫的地块进行种苗繁育,挑选无病虫害,表皮光滑,无伤口或裂缝的中等大小薯块进行育苗。复育1次,在复育45~50d后,剪取生长健壮且无病虫的带5~6个节上部嫩壮苗作为种苗,并用5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500倍液浸苗10min,滤干药液后备用。
广西区内秋薯一般于7月上旬—8月下旬均可栽插。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气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地,深耕深松,平整土地后起垄进行栽插。采用壮苗水平浅栽或斜插方式,食用型品种可适当密植,55500~60000株/hm2。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并在7d内注意查苗补苗。
施足基肥,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0~30000kg,尿素75~150kg,复合肥375~750kg;在薯块膨大初期结合除草培土进行追肥,施硫酸钾300~375kg/hm2,并培高垄面;薯块膨大后期可适当追肥,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生育期内,保持田间持水量在60%~80%。
注意防治病虫害,以免被病毒病感染,影响产量。做好虫害的预测预报,斜纹夜蛾、白粉虱等虫害在幼虫期,用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2~3次。蛴螬、小象甲等地下害虫用5%二嗪磷颗粒剂12~15kg/hm2在培土时施入穴中防治。黑斑病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2~3次。
秋薯可在栽植后120d左右采收,也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安排采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