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 徐永桥
城阳街道位于青岛市城阳区中部,面积52.9平方公里,辖35个农村社区,总人口近40万。近年来,城阳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成立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社区强村多、资产量大的特点,创新思路,从“根上、头上、底上、法上”抓实集体资产管理,助推集体经济新发展,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019年,城阳街道农村社区集体总资产73亿元,村均20857万元,较上年增加6%;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达22亿元,村均6286万元,较上年增加10%;总收入5.3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3.2亿元,村均914万元,在青岛市率先实现集体收入“村村过百万”。
一是资产管理制度。为规范和完善集体资产管理,解决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效率不高、财会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先后出台了《社区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办法》《社区公务出行及车辆管理暂行办法》《社区财务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社区福利发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章立制与管理渗透相结合,合理约束社区“三资”管理行为,控制规范社区非生产性开支。针对社区好村、强村多,村民福利高的实际,为防止社区间出现盲目攀比、不顾自身条件超发福利的现象,制定《社区福利发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的社区不允许提高福利标准,“两委”换届当年不允许提高福利标准;社区经济年收入增幅10%以上的,适当提高福利标准,幅度由街道专题会议研究确定。通过落实这些制度,城阳街道年均管理社区资金往来达40亿元,社区涉财事项实现“零”上访,审计发现问题逐年下降,年度审计整改完成率达100%,对辖区内社区稳定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是民主决策制度。建立社区“三会”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确保社区各项工作充分体现民主性、广泛性和科学性。每周召开“两委”联席会议:针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资产处置等重点内容集中决策。每月召开社区协商议事会:本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知名人士代表参与协商社区居民关心的重点建设、民生热点问题;年终,还要对居委会全年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每季度召开社区党员、居民代表联席会议:对经社区“两委”研究、居委监督委员会通过的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重点工程等,共同研究、集中讨论、集体表决,形成决议后通报全社区居民监督执行。目前,社区重大事务民主决策、议事率达到100%。
三是工作推进制度。街道坚持每周例会,及时研究社区“三资”管理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确保街道对社区“三资”管理的指导与时俱进。以考核促提升,将各社区“三资”管理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纳入社区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分值占比从4%提高到10%,安排考核奖金300余万元,表彰奖励各项管理规范的社区,充分调动社区规范“三资”管理的积极性。
一是规范预算编制流程。街道每年底组织社区按照“以收定支、保障重点”的原则,制定社区年度预算方案。预算方案经社区“两委”、街道研究批准后,提交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形成正式预算方案后,由街道代理中心录入执行。
二是转变预算编制形式。预算方案由以往简单的财务科目式的日常收支预算框架转变为全方位预算说明体系,每个财务科目都需添加明细说明科目内容组成,同时涵盖重点工作资金计划安排、招投标计划安排、举债与债务化解方案等,使社区能够明确把握年度工作任务,街道审核把关也更加精准。
三是实行预算实时预警。代理中心依托“三资”监管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预警,社区开支预算达80%后即对社区进行书面提醒,超预算事项不预付款,特殊事项必须履行重大事项报告程序。目前街道各社区预算编制准确度逐年提高,社区主要指标的预算执行率达100%。
一是清产核资“谈学入听”。在2018年开展的集体清产核资工作中,城阳街道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做足“干部文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谈:在工作开展前期,就邀请部分社区书记进行座谈,了解村庄情况、提高思想认识。学:邀请专家教授、事务所专业人员、业务主管部门人员等进行政策业务培训,累计组织全街道35个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集中培训10余次。入:清产核资过程中,街道分管领导带队,包括社区干部、经管统计服务中心及第三方机构参与,入社区与书记、主任及相关人员调研座谈。听:街道党工委书记和主任分批次调度,每批次逐社区听取汇报,并对相关事项提出处理意见。通过“谈学入听”工作法,城阳街道仅利用4个月时间在全市率先完成清产核资任务,累计清查核实集体资产69亿元,其中集体经营性资产20亿元。
二是多种载体“亮明家底”。在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础上,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性推出社区“亮家底”活动。将社区的资产、资源及日常资金往来等所有“家底”,由以往的单一载体公示拓展为公示栏、电子屏、会议PPT讲解、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亮透“家底”,给老百姓吃上一颗“定心丸”。
三是结果运用“开出药方”。根据清产核资结果,对每个社区集体经济资产负债情况、经营性资产存量情况、经济合同履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财务分析报告,查找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对社区未来发展明晰了方向和路径。如,对尚未旧村改造的社区,着力分析土地资源存量情况、负债情况、社区日常运转及福利负担情况等,提出旧村改造后社区稳定收入目标及旧改债务化解方案;对已经完成旧村改造的社区,着力分析社区日常收支情况及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提出确保社区收支平衡的各项指标及经济增长点。
一是打造阳光交易新平台。2015年,街道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面加强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交易管理,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交易管理办法和三个交易细则,对交易范围、交易额度、交易程序、交易方式、监督管理、质疑投诉、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信息公开社会化:开通交易信息发布平台,并利用街道官方微博、社区电子屏幕、公开栏等渠道同步公示交易信息,进一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交易过程公开化:街道成立产权交易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监督和保障社区产权交易健康运转。凡进入平台交易事项,社区必须提交党员居民代表会表决通过,并向全体居民进行公示。交易过程邀请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并录像,做到交易过程公开透明。交易内容多样化:凡工程达到10万元以上、采购达到5万元以上的货物服务、资产资源不限额,一律纳入街道交易平台统一组织交易,广泛覆盖社区修路、广场改造、垃圾清运、车位改造、网点租赁、物资采购等各类项目交易。目前交易平台年度交易量达3亿元。
二是严把合同管理关口。统一合同模板:根据社区经济类别,对合同模板关键条款进行统一规范,避免合同纠纷。如,租赁合同关于租赁时长的约定,建设合同关于付款比例与审计事项的约定等。强化信息比对:社区经济合同签订后必须三日内报街道代理中心登记备案,并同步建立社区经济合同管理台账。代理中心定期对合同管理台账与资产资源台账进行信息比对,并实地查看,杜绝集体资产资源被他人无偿占用的行为,严防集体资产管理漏洞。重视履约考核:将经济合同履约率纳入年底考核,直接与社区考核成绩挂钩,切实确保集体资产收益稳定与安全。截至2019年底,代理中心累计代理经济合同1855份,标的额21亿元,社区合同备案率达100%,经济合同履约率达98%以上。
三是借力第三方专业服务。针对社区“三资”管理人员力量薄弱、财务管理难度日益加大、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运用市场化、专业化思维,通过政府采购市场服务等方式,街道年均投入100余万元,借力第三方助力社区“三资”管理,规范化不断提升。财会服务方面:借助注册会计师团队充实代理中心人员力量,全面指导社区“三资”管理内控设置及复杂账务处理,全程参与社区清产核资并出具专业清查报告,为社区量身定制“三资”管理精品课程,每月进行一次社区财务人员专题培训,切实提升社区“三资”管理水平。法律服务方面:利用街道和社区两级法律顾问,对村级合同、债权债务履行、产权改革等重大事项进行法律把关。社区合同签订前,须由律师进行把关审核,前置法律风险防范;社区历史遗留债权债务处理,有争议的部分,须有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后方能进行账务处理,提升账务处理的合法性与安全性。社区产权制度改革全程须有律师参与审核,确保产权改革工作扎实推进。银行服务方面:委托相关银行开发可与社区对公账户数据接轨的智慧社区收费系统,居民收费事项只需扫码支付即可缴入对公账户并智能对账,既方便了居民,又提升了社区资金管理的智能化与安全性。试行社区阳光公务卡,为社区工作人员量身定制可透支的公务卡,增加社区资金合理支付渠道,避免因垫付现金产生的问题,提升社区资金支付透明度。通过多方合作,街道代理中心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复杂账务处理成效显著,已指导多个社区完成旧村改造账务结转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社区财务人员考核达标率达100%。
城阳街道将继续坚持平台思维、创新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社区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力争2020年底实现过半数社区可支配财力过千万,2022年底实现所有社区可支配财力达到300万以上,实现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农村社区居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