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芊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清代中期。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巨著,全面、深刻、细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一书中,为迎接贾政长女贾元春加封贤德妃省亲活动而建造的大观园,投资巨大,极尽奢华,为清代建筑和装饰文化的集大成者,既塑造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装饰标杆。生于清代雍正二年的曹雪芹,出身于“上三旗包衣人”或“内务府包衣旗人”家庭[1]21-24,其家族长期担任江宁织造一职,属于“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极具汉文化造诣。作者在大观园中描述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和秋爽斋,是《红楼梦》在别墅装饰方面描述最多的,主要体现在“山水”、绿植、色彩、陈设、声觉、嗅觉、意境和寓意等方面,以及人居互动的审美过程,集中代表了大观园别墅群的装饰特色和审美情趣。元妃不想让园子闲置,便下了一道谕旨命宝钗、宝玉等在园中居住。对这五座园林别墅的装饰风格进行探析,可以初步了解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装饰文化,这对于当代的建筑装饰风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贾宝玉选住怡红院,是他本人十分喜欢院内外的装饰风格,从个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看确是实至名归。贾政由于长子早逝,次子贾宝玉衔玉出生,被视作贾府的掌上明珠,成了贾家的接班人和希望所在。怡红院的命名,来自院中的主要绿植。在第四十八回中,元妃因不喜欢“红香绿玉”四字,改作“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2]198。
《红楼梦》第十七回这样介绍怡红院。
说着一径引入,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垣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了门,两边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金缕,葩吐丹砂。
西府海棠和芭蕉,在怡红院内呈现左右对称种植。西府海棠花蕾红艳,开后渐变粉红,与对面的绿色芭蕉互相映衬,形成一红一绿的主色调。贾宝玉提出:“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两字在内……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美。”后院的花障有满架蔷薇。西府海棠,雍容华贵;绿色芭蕉,沁人心脾;满架蔷薇,色彩缤纷;粉垣环护,绿柳周垂。怡红院在庭院与绿植的装饰方面,可谓色调鲜明,雍容华贵。
不仅是庭院,在布艺装饰方面,色彩运用也同样具有独到之处。在第二十六回的“一张填漆床上,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和第四十一回怡红院的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又是一个鲜明的色彩对比。这种色彩对比与院子内的“怡红快绿”,都属于同一类色彩组合。
第三十七回,就有一个器物陈设的精细描写。袭人问道缠丝白玛瑙碟子时,晴雯道:“我也这么说,但那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也见了,说好看,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雪白的盘子,盛上鲜红的荔枝,色彩自然明艳,人见人爱。
第三十五回,贾宝玉与莺儿讨论编织络子时(现称中国结),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花。”宝玉道:“这才姣艳。再要淡雅中带些姣艳。”莺儿道:“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
在怡红院中,除了喜欢大红大绿的主色调之外,贾宝玉的书籍和收藏品居多,例如扇子、香囊、汗巾等物品,应当是五颜六色。由于交际很广,送人的和被送的都需要分类存放。如何存放这些物品,且平时很容易找到,需要收纳和取用非常方便,这很可能也是贾宝玉选中“怡红院”的重要因素。在《红楼梦》第十七回,怡红院的正房五间类似于北京四合院上房,房前又增加的三间称为“报厦”,中间是客厅,与上方贯通,两边有床榻供佣人休息,上方的陈设柜集锦槅子。
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玉的。一槅一槅,或贮书,或设鼎,或安置笔砚,或供设瓶花,或安放盆景;其槅式样,或圆,或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彩纱糊,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皆是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如琴、剑、悬瓶之类,倶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
这种陈设柜的精致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陈设品与陈设空间的和谐,许多古董珍玩的形状与陈设柜形状一致化,真正做到了室内空间、陈设柜和陈设艺术品的整体化设计要求。这既体现在空间存放利用方面的适度,还体现在相邻的陈设品之间的邻里呼应。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的“忌排偶”陈设原则,讲究同中有异、错综参差、疏密断连等原则,就体现了明末清初时代的陈设装饰文化[3]252。二是空间的充分利用,既做到了柜体与墙体持平,不挤占室内空间,又利用了墙体四壁的围合空间,方便实用;还实现了室内空间的有效隔断,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层次感[4]103-106。三是传统图案的雕镂,如流云百蝠、岁寒三友、山水人物等,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四是出自名家雕镂,销金嵌玉。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四壁满爬的繁锦设计,在普通民居中未必合适,仅限于特定的环境和功能需求。
玻璃在清代初期属于奢侈品,玻璃镜既是大穿衣镜,又是一扇隐形门,在当时无疑属于一种高端产品。第十七回叙述,贾政等人走进怡红院上房的西次间和西稍间:“未到两房,便都谜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也有窗隔断,及到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一起人,与自己的形相一样——却是一架大玻璃镜。转过镜去,发现见门多了。”在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也同样面临着这个玻璃门镜:“原来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作品描写的这种隐形门设计,在清代还真有相似之处。《扬州画舫录》记载过一处胜景,是徐式别墅“石壁流淙”中的一部分,乾隆曾赐名“水竹居”。
(碧云楼)楼北小室虚徐,疏棂秀朗:盖静照轩也。静照轩东隅,有门狭束而入,得屋一间,可容两三人,壁间挂梅花道人山水长幅,——推之,则门也。……近视之,乃西洋画也。自画中入,步步幽邃。……中置小座,游人可憩;旁有小书橱,——开之,则门也。
《扬州画舫录》中出现的隐形门如若迷宫,有中国山水画隐形门、西方油画隐形门和小书橱隐形门等,它们的设计和玻璃门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层层曲折、尽新尽奇、巧出人意和如入迷宫的设计风格。
潇湘馆位于大观园西路,与怡红院遥遥相对,是一处富含江南情调的园林别墅。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其居住的潇湘馆,不仅是元妃最看好的别墅,也是黛玉自己的选择。正如第二十三回她所言:“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另外,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常年客居外婆家,谨言慎行,“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性格也是其选择潇湘馆的重要因素[5]88-89。第十七回中,贾宝玉曾题为“有凤来仪”,后因有小竹林,元妃就引用了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赐名“潇湘馆”。
潇湘馆的庭院环境优雅,小巧玲珑。第十七回中这样介绍。
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只见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里面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里,又有一小门,出去却是后园,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里的甬路,是指鹅卵石拼出来的小道。三间房舍,两明一暗,是指一正房,两厢房。两间退步,是两座供临时休息的别墅附属房屋。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是指依据房间面积的大小、方位等具体的空间打造设计的家具,当然还要考虑门窗、民俗和人体工程学等因素。与其他别墅比较,建筑空间相对小了点,但背山面水、竹林掩映、回廊曲折、梨树芭蕉,又显得优雅清净。竹子为岁寒三友之首,有气节,刚正不阿,内敛低调。梨花孤寂淡雅,冰晶雨润,馨香淡远,性格孤高。阔叶芭蕉与一片竹林形成的景观,雨夜之中意境悠远,很适合林黛玉的审美情趣。无怪乎贾政讲到:“若能月夜至此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
《红楼梦》第二回介绍林家,黛玉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祖上“也曾袭过列候的”,“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年方五岁便开始读书入学。林黛玉不愧为大观园中第一才女,在元妃省亲时的题诗,以及后来的诗社活动中,技压群芳,其中《咏菊》一诗被李纨推为诗魁,离不开她书香门第的熏陶和在潇湘馆的刻苦攻读。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道:“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里象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潇湘馆月洞窗内,布置的架上,全是累累的书卷。第八十二回,说袭人去找黛玉,一进门就是黛玉在那里看书。虽未明写书名,但从黛玉在诗学上的造诣和第四十八回教香菱写诗中的情节透露来看,中国古典诗词类书籍,比如《乐府杂稿》《西厢记》《随园诗话》等历代诗词、戏曲和评论等作品应该不少。建筑装饰行为无不体现设计者和居住者的审美情趣,作者通过满案诗书和笔墨纸砚的陈设,塑造了一个琴棋诗画俱佳的文雅才女的形象。
潇湘馆具有“小小的”特点,是与蘅芜苑、秋爽斋等别墅比较而言的。比如,“小小三间房舍”“两间小小退步”“小茶盘”“有一小门”等。所以在第四十回,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一大群人,来到潇湘馆观看时,才感觉到不适应,说“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罢”。房子的大小是一种比较罢了,正如刘姥姥所言:“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如今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整齐了;满屋子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同样的房子,对于贾母而言,那就是房小屋窄,但对于刘姥姥来说,却是欣喜若狂。
林黛玉选住潇湘馆,表面看来是喜欢那几竿竹子。细处追究的话,应当还与个人的身份有关。起初,黛玉远离父亲,寄居外祖母家,那种寄人篱下的感受和遭遇,以及黛玉体弱多病的身体、孤苦伶仃的身份、敏感多疑的性格,让她处处小心谨慎。黛玉是一个聪明细心的姑娘,在《红楼梦》第三回拜访王夫人时,就感觉到贾家的气派,“打量这些丫环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与别家不同”。外祖母在跟黛玉拉家常时,就给她上了一课,让她看到了男尊女卑的伦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识几个字罢了!’”黛玉的反应很快,当宝玉再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便开始低调起来,“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所以,依照黛玉的身份、经历和性格,只会选择较小的房子。后来便证明了大房子的事情多。在第五十六回,李纨惦记着:“蘅芜苑更厉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老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
除了房小屋窄,室内其他的陈设也都贴合人物的需求,体现了红楼梦“人园合一”的装饰理念[6]。第四十回,贾母、王夫人来到潇湘馆的情景。
紫娟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黛玉亲自用小茶盘儿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手,请王夫人坐了。
月洞窗内的书架上,堆着满满的书。月洞窗外悬挂着一个鹦鹉架。月洞窗下有一张常坐的椅子。这就是一幅经典的黛玉读书图。黛玉的诗歌朗读连鹦哥也学了不少。第三十五回,黛玉回屋,“那鹦哥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接着还模仿黛玉的腔调念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近朱者赤,连潇湘馆的鹦哥都会抑扬顿挫地咏诗。
蘅芜苑紧邻大观园正殿,在沁芳池边。贾宝玉初题是“蘅芷清芳”,元妃赐名“蘅芜苑”。第二十三回,元妃下谕:“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
蘅芜苑外看似乎无味,实则内藏清雅。第十七回这样介绍。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的房屋悉皆掩住。且一树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岭,或穿石脚,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蟠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香气馥,非凡花之可比……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清雅不同。
蘅芜苑的草本绿植主要有杜若蘅芜、茞兰、金葛、金登草、玉蕗藤、紫芸、青芷等,许多还是中草药。其中蘅芜是杜衡和芜菁的合称,泛指具有香气的匍匐状草本植物。茞兰是白芷和兰草的合称。白芷和当归属于同一属的不同种,夏天开白色小花,果实椭圆形。
人与环境,可以互相影响。薛宝钗是封建礼教的标杆,既稳重平和,又圆滑隐忍;既深明大义,又做事冷酷。她想宴请贾家长辈,却不好出面,于是邀请史湘云入住蘅芜苑,通过史湘云和贾母的关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种深藏不露的性格,与“大玲珑山石”把“里房所有的房屋皆掩住”的环境相得益彰。薛宝钗有从胎里带来的热毒,需要配制冷香丸医疗,其制作过程体现了她的执着,而蘅芜苑的香草与之相伴,可谓身心皆需。
薛宝钗幼年丧父,有哥薛蟠不若无。而薛宝钗的母亲属于那种遇事先乱方寸的传统妇女,其家庭担子很早就挑着了,这可从第三十四回因宝玉挨打误解薛蟠的争执过程看出,少不得有泪自己抹,形成了“素净、节约、勤快、隐忍、妇德”的形象。与黛玉相比,尽管宝钗不太孤单,但毕竟是“远亲”。这些特点,决定了她的生活态度和审美素养。第四十回这样描述室内陈设。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念褥也十分朴素。
“雪洞”的意境,不仅是空旷的感觉,还象征着居住者境界脱俗、人格高洁[7],正如“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判词所言。但这样的极简装饰,让贾母感到很不舒服,尤其是那个粗糙的土定瓶。贾母叹道:“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还对王夫人、凤姐儿的关心不到位表示不满。因这样的素净让亲戚们看到是很难为情的。另外,贾母还认为年轻的姑娘们采用过分的素净风格,也不吉祥。之后吩咐鸳鸯送来石头盆景儿、纱照屏、墨烟冻石鼎,以及水墨字画白绫帐子等,以表达长辈的关心。案上仅有两部书的陈设,体现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伦理,很符合贾母关于女孩子认识几个字的标准,这与黛玉的书籍堆积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薛宝钗看来,虽然节俭、省事、素净是自己的习惯,但更重要的在于自己是一个客人。虽然元妃下谕入住,但终究自己只是一个蘅芜苑的匆匆过客,既不能喧宾夺主,又得心存感激。这一点从贾府一大家人搞笑刘姥姥的全过程中,宝钗没有出现失态的行为便可而知。事实上,当王夫人、凤姐儿抄家大观园之后,薛宝钗迅速搬出蘅芜苑,并劝说史湘云也同时搬出,便知道薛宝钗始终是有警觉心的。因为史湘云是她邀请过来的,史湘云只要住一天,便可以看作是薛宝钗的“转赠”,而这正是薛宝钗不愿意让人看到的。
古代贵族家庭,都有熏香的器具,显示着居家的品味。在第七回中,周瑞家的知道了“冷香丸”的来历。薛宝钗的“冷香丸”,既是一种中药,同样也是室内“装饰”的一部分。从“冷香丸”的制作和储存全过程看,需要一种耐心、细心、等待、坚守,这个过程更多地表现在“修心”方面。从宝钗了解得如此熟悉的程度,就可以知道她是参与了制作和储存过程,不是那种“药来张口”的主儿。这里,薛宝钗家常打扮,坐在炕里边,伏在几上和丫头莺儿正在那里描花样子呢。薛宝钗虽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家底子,但家事渐衰、每况愈下,已开始向“平常家庭”过渡,女工布艺之类的缝制也就司空见惯,而且常常是做到深夜时分。
除女工活之外,薛宝钗在色彩学上也显露慧眼。这可从第三十五回,她和贾宝玉、莺儿讨论玉络子的设计上可以看出:宝钗主张把玉佩和络子进行整体设计,用络子把玉络上,成为玉佩络子组合,提升了装饰效果。在配色上,她谈到:“用鸦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太暗;依我说竟把你的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那才好看。”可以说,《红楼梦》对色彩的追求,也做到了精致与创新。莺儿的色彩知识,受她的主人薛宝钗影响很深。
稻香村是大观园一座颇具农家田舍风格的园林别墅。贾宝玉初题“杏帘在望”。贾元妃赐名“浣葛山庄”,后受到《杏帘在望》一诗的启发改赐“稻香村”。李纨是贾政的长媳,李纨居住稻香村,因此得诗号稻香老农。李纨出自书香门第,其父是国子监祭酒,读的书有《女四书》《列女传》等。“虽青春丧偶,幸存一子。取名贾兰。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竞如槁木死灰一般。”所以,选居稻花村是李纨个人性格和自身命运的体现。其诗句“竹篱茅舍自甘心”,即是她内心的真实感受。
稻香村的环境,在第十七回中是这样描写的。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
杏花似火、花瓣红晕为稻香村的主色调,与“稻茎”“茅房”“青篱”这些乡村格调搭配在一起,共同构建了一幅乡村田野风光图。第二回的“智通寺”有一名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封建社会的达官贵人在仕途遇阻和身心疲惫之时,一般都会选择离京返乡。贾政赞赏这清幽的环境,切实体现了中国士大夫的“乡愁”,以及他对“耕读之家”的向往。房前屋后的绿植、鹅鸭鸡、土井、酒幌,对于今天的都市白领也同样有着吸引力。在第十七回的题名中,有人建议用“杏花村”,贾政认为犯了正村名,需要回避重复。
稻香村的营造,与圆明园中的杏花春馆有相近之处,曹雪芹可能是受了杏花春馆的启发。杏花春馆位于圆明园九州景区西北,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2 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 200平方米。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灭,今存遗迹。雍正时期称“杏花村”,集观稼、休闲、娱乐、宴请和读书于一体[8],建筑风格为矮屋梳篱,纸窗木榻。馆前的菜谱里,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有各类瓜果、蔬菜。雍正年间还有农家风味,这表达了一种淳朴的田园情趣。乾隆在《杏花村馆诗序》写道:“由山亭逦迤而入,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前辟小圃,杂莳蔬瓜,识野田村落景象。”矮屋疏篱、蒸霞杏花、佳蔬菜花、一口水井等农家元素,全部移植稻香村。
在第五十六回,以贾探春为主的“改革派”在推行开源节流的计划上,这里的田野、绿植、养殖都具有了新的内涵,一方宝地使得李纨的诗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是稻香村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比较,确实有点另类,这些都不是贾宝玉的追求。李纨的独子贾兰之后的发迹,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稻香村的辽阔田野和喷火蒸霞的情绪影响。
稻香村为农家特色,对于室内陈设虽然没有细致入微的描述,但仅一句“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塌,富贵气象一洗皆尽”,就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其装饰标准仍是典型的农家风格。
茆堂,茆同茅,为茅草庐、茅草房。大观园中的茅草房,估计比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要好一些,但在深秋的风雨之夜也会备受煎熬,应该是比较简朴的。
纸窗木榻,是农家装饰风格的重要元素。清代诗人汪绎在《梅花楼访月溪上人》一诗就有“撼屋西风起白蘋,纸窗木榻静无尘”的诗句。木塌是一种狭长而较矮的木床,可供坐卧,具有双重功能。贾探春的拔步床像一大间木房,占地六七平方米。贾宝玉的填漆床,是一种填漆工艺的精致罗汉床。木塌与这些高端木床相比较,差了许多。纸窗,是一种窗棂上糊纸的窗户。清代达官贵人有用高丽纸糊窗的,一般是用绵茧或桑皮材料制造,透光性好,还经久耐用,隔音效果好,不为室外的喧闹所影响。但这与潇湘馆的月洞茜纱窗相比,安静了好多。
李纨母子在贾府并不受重视,在这清幽简朴的环境中,长夜孤灯之下,茅屋纸窗之中,唯有做着针线、读着四书熬着。贾家被抄之后,在稻香村过着简朴生活的母子,可能受其影响最小。耕读传家,是中国古代正统文人的心结。“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点看,清幽简朴的生活环境,安静、低碳、远离喧嚣,更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秋爽斋是贾探春居住的地方,属于大观园“晓翠堂”的一组建筑,位于大观园东南方土山一带。斋,古称书房,气藏而收敛。元妃省亲时,题有“桐剪秋风”的匾额。作为贾政的三小姐,虽系庶出,为赵姨娘所生,但精明能干,气魄宏大,有担当,敢作为,有大观园改革家之誉。探春在琴棋书画上很有才气,陈设物品尽其所用,在装饰风格中占据重要地位,突出了宏达阔朗的装饰风格。
《红楼梦》在描述秋爽斋院落景观的方面着墨不多,只将芭蕉梧桐点出,芭蕉直立高大,体态粗狂潇洒,蕉叶碧绿似绢,玲珑入画,是中国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咏绘题材。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嫩枝和叶柄绿色,花萼紫红色,树杆挺拔,具有豪放婉约的特征。《庄子秋水》云:“夫鵷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鵷雏就是凤凰的一种,可见古时候梧桐之名贵。“桐剪秋风”展现了改革者的力度。“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更是现代政治生态的一句名言。芭蕉和梧桐的院落组合,具有月夜听雨的声觉意境。第四十回,贾母隔着窗纱往院内一看:“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只是细些。”以物视人,似有缺憾。虽富贵出身,才能杰出,但身为女性,又系庶出,家运不济,施展的空间也就极为有限。正如《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所言:“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在大观园别墅群的室内陈设软装饰上,秋爽斋着墨最多。以书画家为主要物品布置展开,围绕着大案、大床、大空间的要点展开,有三个特点。
一是气派宏大,几乎所有的陈设都是体型巨大,比如无隔断的大空间、大理石大案、大海笔筒、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大鼎、大官窑大盘与大佛手、大拔步床等,均是大号极品。而且数量还多,各种名人法帖、各色笔筒、“数十方宝砚”,“笔海内插的笔如森林一般”,“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阵势强大,高规格匹配。各个陈设要素夸张化,体现了宏大的陈设风格与主人的气度非凡。《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关于探春的命运象征,就有“一片大海,一只大船,千里东风”等描述,格局宏大,形成了陈设、性格、才干和命运的浑然一体。
二是精美绝伦,秋爽斋的所有室内陈设几乎都是奢侈极品。梨花大理石大案,除案面芯为大理石材料外,其余物件皆是黄花梨木料。北京木材厂就曾收藏过类似工艺的黄花梨画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黄花梨产于我国的海南岛,在我国木材市场中已断绝三百多年。再看汝窑花囊,产于河南汝州,北宋时期就为五大名窑之首,史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声誉。米襄阳《烟雨图》,北宋画家米芾作品,绘画有“米氏云山”风格,云雾缭绕,气度非凡。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系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作品。2019年1月,颜真卿《祭侄文稿》被台湾当局在日本展出,引发媒体质疑、民众抨击。当时有五万国人前去日本展馆排队观看,也仅有几秒钟的观赏时间,可见颜真卿作品的顶尖分量。“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字面上体现了探春性格中高雅脱俗、平和恬淡的一面,而书法风格则暗合了她性格中要强、果敢、大度的一面[9],画幅和对联虽属虚构,但装饰的理念却十分贴切。
三是职业定位,围绕着书画家工作室进行配置陈设。书画大案、名人法帖、宝砚笔海、书画名作等,特点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