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春 王元珍
近年来,由于池塘养殖成本增加,饲料价格增长过快,养殖利润不高。一些养殖户开始青睐一种种草高效养鱼模式。种草养鱼以植物(草蛋白)直接转化为鱼体蛋白,以鱼的排泄物和残饵等肥塘,使种养生产各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种草养鱼模式可以为养殖鱼类提供优质廉价的饲料源,还可以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减少污染、提高鱼体免疫力、改善鱼肉品质,是一种良好的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种植草有黑麦草、小米草、巨菌草、苏丹草等,养殖品种有四大家鱼及鲫鱼、鲂等品种的混养模式
1.种草地块条件与麦草种植
种草面积与鱼池面积比例为1∶3,选择地势较高、肥沃、排灌方便、距离鱼池近的地块,也可在鱼池埂、池坡种植。地块要耕翻,耙碎平整。
黑麦草生长快,分蘖多,产量高,茎叶柔嫩光滑,适口性好,品质优,易栽种,一般每亩产鲜草6000kg以上,是冬春饲喂草食性鱼类不可缺少的优质饲草。草食性鱼类对小米草嗜食性强、利用率高,50g以上的草鱼种对生长30天左右、株高90-100cm的小米草的利用率达100%;营养生长期的小米草对草鱼的饲料系数为25-30;淹青肥水养鱼,肥料系数为50左右;底种小米草养鱼每亩增产100-150kg,尤其对草鱼、鲂等优质鱼的增产效果明显。黑麦草种子发芽适宜温度在13℃以上,因此,耕种期较长,春秋冬时节均可播种。一般播种量为3.5kg/亩,播种采取均匀撒播。播种前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次收割应及时追肥无机肥,促进草快速生长。有机粪肥一般每10-15天施1次,每次每亩可施尿素1-1.5kg,施磷肥1.5-2kg。巨菌草以株高70-120cm时喂鱼最好,喂成鱼可在100-120cm时刈割,此时草的营养价值最高,利用率达95%。在南方一年亩产可达32吨,粗蛋白质含量按15.03%计算,每亩生产粗蛋白约1500kg,比每亩稻杆高出5倍多。用以喂鱼,每亩巨菌草可生产鱼肉约3300kg。
2.池塘条件
面积为5-20亩为宜,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少、池埂坚固。投放鱼种前20天用75kg/亩生石灰干法清塘。生石灰具有施肥和改善水质改良土质、疏松淤泥的作用。溶氧在3mg/L以上,保持池水水质清新,控制水体透明度在30~40cm。配备1台增氧机。
3.鱼种放养
投放时间2月底三月初,投放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投放规格以草鱼800-1000g/尾、鲢鳙鱼 600-800g/尾、鲂鱼100-200g/尾为宜。鱼种在放养前用4%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4.投饵与养殖管理
放养初期,池塘水位保持在1.5-1.8m,夏季高温季节池塘水位保持最高水位,水体透明度在30-40cm,每15天换一次新水,每次换水20-30cm,。每隔20天左右用生石灰20kg/亩化浆全池泼洒,夏秋季节开增氧机增氧。
投饵以投喂草食为主,辅以少量配合饲料。在池中投饵场附近设置投草筐,每天坚持巡塘2-3次,用黑麦草饲喂幼鱼,黑麦草长至40-50cm高刈割投入水面草架内,每亩水面日投5-10kg。饲喂成年鱼,黑麦草可长至60-70cm刈割,日投草量为草鱼、鳊、鲢、鳙总重量的10%-15%,随着时间的增加,鱼不断生长,青料量每天可按2%-3%增加。
巡塘时注意观察鱼类摄食、活动、生长情况以及池水变化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种草养殖模式在日常管理中注重水体、鱼种消毒,可在投草筐周围用漂白粉挂篓,一般不会发病。
5.病害防治
注重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除清塘、鱼种浸洗消毒、水体消毒外,还应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可定期在食场周围用漂白粉等药物挂篓、挂袋预防鱼病。
在以草鱼、团头鲂为主养或精养的水产养殖模式中,利用塘埂、斜坡和零星土地种植陆生青饲料,投饵上采取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精料为辅,既可以节约成本,改善鱼池的生态环境,又能产出优质的鱼类产品,提高经济效益。适于养鱼的主要旱草品种有禾本科的黑麦草、苏丹草、杂交狼尾草、小米草,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还有菊科的苦荬菜,紫草科的聚合草等。在以放养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放养模式中,采用“紫花苜蓿-苏丹草-杂交狗尾草-多花黑麦草”周年种植均衡供草的组合模式,可以节约精饲料50%以上,亩增产鲜鱼300kg左右。养殖方法与管理参照模式1。
草鱼对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金鱼藻、苦草、轮叶黑藻6种水生植物的消化吸收,在24小时内就能将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并用于体内物质代谢活动。草鱼和团头鲂对菹草、黄丝草、聚草、苦草、小茨藻、轮叶黑藻和紫背浮萍7种水草的消化率随着鱼体增长而提高,摄食率则随着鱼体增长而减少;根据选食指数,草鱼对菹草、苦草和轮叶黑藻有选择性,团头鲂对轮叶黑藻有选择性。因此,在种植水草饲喂草鱼、团头鲂的养殖模式中,可以选用轮叶黑藻,使养殖效果达到最佳。养殖方法与管理参照模式1。
在饲草品种选择上,黑麦草虽耐寒,但怕热,进入7月高温干旱时期,枯黄老化,不能割青利用,播种时应考虑注意季节变化;苏丹草、矮象草在每年的6-10月可被利用,但病害多,产量低,利用率差,在种植期间,需要用心养护,预防病害等。水草品种中苦草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高温、不臭水的优点,但苦草在苗期比较娇小,生长缓慢,易受到虾蟹破坏,如果不注意保护,将被虾蟹夹食采光。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在早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还没长起来的时候,只有它能够为虾蟹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提供理想场所,但该草不耐高温,当水温在30℃以上时,基本停止生长,且易出现坏死烂草现象。伊乐藻一般作为过渡性水草进行种植,其覆盖率应控制在20%以下。
各种鱼具体投放比例是:每亩水面放养规格为0.15-0.25kg的草鱼200-250尾;50g左右的团头鲂180-230尾,如果规格较小可适当增加到每亩水面250-300尾;40-50g的鲤鱼80-100尾;25-30g的鲫鱼250-300尾;60-80g的鲢鱼150-180尾;80-100g的鳙鱼60-80尾。投放的时间以2月下旬、3月上旬为宜。
在养殖期间,应对池塘投入品进行细心检查,科学管理。投喂饲草应采取“四定”投饵方法,即定时、定位、定量和定质。青料要求新鲜无污染、随割随喂,不投老化茎叶变质陈草。在早春晚秋青草短缺时,需按吃食鱼体重的1%-3%补喂菜饼、糠麸、谷芽等精料,以促长增重保膘。而在施肥方面应少量多次,依照看天、看水、看鱼的“三看”施肥法,要求池水透明度在40cm左右。
在放养初期,池塘水位应保持在1.5-1.8m;夏季高温季节,池塘保持最高水位。日常生产中要始终保持池水水质清新,控制水体透明度在30-40cm。池塘要配备水泵,4-9月每隔15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cm。每隔25天左右用生石灰225-300kg/hm2化浆趁热全池泼洒1次,既能起到消毒水体的作用,又可使池水呈微碱性,提高并保持pH值在7.5-8.5。池塘中应配备增氧机,在高温季节,晴天时每天中午应开机增氧2-3小时,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期间还应加强对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一旦发现此类物质超标,必须要对水体水质及池塘底质进行调节。
目前种草养鱼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鱼用优质牧草缺乏,草种单一,加上渔民普遍缺乏科学种草和饲喂鱼的技术,致使饲草利用率低,进而导致食草性鱼类如草鱼养殖中大量使用配合饲料,致使养殖病害增加,产品质量下降。配合饲料有蛋白质含量高,养殖鱼类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青饲料有改善鱼肉品质、提高养殖鱼免疫力的优点。因此探索满足食草性鱼类快速生长的配合饲料与青饲料的最适比例,对种草养鱼发挥最大的经济利益尤为重要。
(1)推广优良牧草。现有的鱼用当家草种苏丹草、黑麦草等品种退化,产量下降,病虫害增多,已不适应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草种迫切需要更新换代。近些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已有一批新的优良饲草,可在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如美国矮象草、杂交象草、扁穗牛鞭草、杂交狼尾草、皇草等。这些草种有如下共同特点:一次性移植多年利用;产量高,品质优,饵料系数高;再生能力强,耐刈割;适应性强,适栽区域广;适口性好,饲喂安全。
(2)高矮结合,增加产量。采用高秆饲草与匍匐型饲草进行间作,不仅产草量比种单一牧草提高20%-30%,而且可解决7-10月缺草的问题。
(3)科学割青,合理利用。一般来说,匍匐型饲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方可割青,同时在割青时严禁将已扎根入土的匍匐茎节割掉。高秆型饲草,一般株高达100cm以上时方可割青利用,如遇高温干旱应控制割青,否则会造成死亡。在常年有重霜地区,应在重霜到来前一个月停止割草,以保苗越冬。第一次割青留茬高度为3-4cm,以后每割青一次向上递增1-1.5cm。割青时严禁使用生锈的刀具割青,以免锈病传播蔓延。饲草的投喂要做到定位、定时、定质、定量。
(4)广辟饲草用地,扩大种草面积。南方水热条件好,饲草用地潜力大。如上海市郊现有精养鱼塘1.3万亩,可供种草的塘埂面积约6万亩。据调查,包括只种一季饲草在内的利用面积不足30%,多数塘埂荒芜,野草滋生,可割取的草料极少,且质量差。因此,南方在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江河、湖泊、山塘、水库、鱼池的堤岸等,大力发展牧草种植。有条件的地方力争做到1亩养鱼水面种1亩草,特别是网箱养殖,必须尽最大努力扩大种草面积,力争达到1口成鱼网箱种植3亩饲草。
(通联:448000,湖北省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电话:133105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