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帝内经》探讨桂枝汤治疗难治性产后痹*

2020-12-20 05:44鞠宝兆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桂枝汤营卫邪气

赵 用,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7)

产后痹是指女子从生产后到身体各个器官(除乳腺外)恢复到怀孕之前状态的这段时间内,或者是生产之后大约100 d内因调摄不当所患的一种风湿痹病[1]。临床上是以四肢或者周身的肌肉、关节出现不适症状,轻者为肌肉关节重着酸楚、重者是麻木疼痛,甚至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在中医古籍没有该病名的记载,但可查阅到与之症状相类似的病症描述,诸如“产后身痛”“产后中风”等。产后痹的病名由现代医家路志正在《实用中医风湿病学》首先确立[1],属于痹证范畴。产后痹是从疾病特定发病时间命名的风湿病,为特殊痹之一,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2]。产后痹也包括妇女流产、子宫肌瘤术后调摄不当所患的关节肌肉疼痛肿胀类的病证。当今社会女性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产后痹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病程缠绵难愈,该病西医学理化检查是正常的,所以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是对症给予非甾类抗炎药如芬必得等西药治疗以止疼痛,但常出现胃肠道或肝肾异常等不良反应,给女性患者造成更沉重的负担和痛苦,随之也会带来许多棘手的家庭及社会问题。中医中药博大精深,挖掘中医古籍宝藏,探求有效方药刻不容缓。

1 产后痹发病的病因病机

1.1 根本病因是气血两虚 妇女在生产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血,这样就极易造成人体的血虚。血和气都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两者生理上相互滋生、病理上相互影响,关系十分密切,被称为母子关系,当血虚时,因血为气之母,母病及子,气随血脱,终致气血两虚。宋代陈子明《妇人大全良方》言:“女子以血为本。”《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不于血……数脱足血。”[3]由于女子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所以女子以血为本为用,也可以说女子的气常有余,血常不足,而妇女产后脱血伤气更为突出。正如《妇科玉尺》也记载了女子生产后会出现明显的气血亏虚,从而可导致人体“元气大损”[4]。加之有些新产妇不会调畅情志,产后易惊又善忧愁,有些产妇过早操劳,这些也会耗伤气血,进一步加重了人体的气血亏虚。一旦产后出现气血两虚,人体的正气不足,机体防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容易招致风寒湿等外来邪气的乘虚侵袭而致病,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说,产后所致的气血两虚是产后痹发病的根本内在原因。

1.2 外在病因是风寒湿邪 妇女产后气血亏虚,腠理疏松,肌表不固,又忽视预防调摄,过早劳动,未防寒保暖,或触冒风寒之邪,或汗出当风,或雪雨天蹚水触冒雨雪,或贪凉食冷,或久居空调冷气开放居室等,都可致风寒湿之邪气乘虚而入,闭阻经脉,流注关节而发病。正所谓“两虚相感,乃客其形”。《黄帝内经》最早对风寒湿之邪气可致痹进行了阐述,在《素问·痹论》篇中首次描述痹病是由于人体感受了自然界的风、寒、湿3种致病邪气所导致的,他们不是单独以一种邪气来致病,而是杂合在一起共同侵袭机体导致发病,并且以某一种较盛的邪气来命名,如以风气盛者叫行痹。“湿气胜者为着痹……。”[5]明代《医方类聚》所言:“夫产后中风……气血不足……起早劳役……为风邪所乘……顽痹不仁……。”[5]再次说明妇人产后气血不足,脏与腑不得滋养而亏虚,如果脏腑气血功能还没有恢复就过早劳累,使脏腑虚损难以修复,最易被风寒等邪气所客而至顽痹不已。因此,可以说风寒湿等外邪是产后痹发生不可缺少的外在致病因素。

1.3 病机关键是营卫不和 营气与卫气都属于气的范畴,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他们除具有气的基本功能属性外,还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属性。两者关系十分密切,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即水谷精微;在循行上又是一个脉内,一个脉外相伴而行;在功能上如兄弟般,共同维护着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乃能入于脉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不能入于脉也……”[6]因此,当两者任何一方出现异常时,就会出现营卫不和的病机,从而引发一系列异常的临床表现。

产后女子气血亏虚,因气血与营卫关系密切,所以生产后气血的不足可导致营卫功能的异常。如《素问·调经论》言:“取血于营,取气于卫。”《医宗金鉴》谓:“卫……剽悍者也,营……精粹者也。以其定位……曰气血,以其流行……是营卫。”[7]可以说营卫是气血在功能上的具体体现,而营卫的根本物质形态是气血[8]。其次,营卫气血的来源是相同的,均源于中焦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灵枢·营卫生成》云:“人受气于谷……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如环无端。”[3]所以,临床上常有营血和卫气的称呼。可见,营卫与气血关系密切,他们来源相同,相互转化。因此,如果人体的气血异常,那么营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而出现异常。对于产后妇女,其气血亏虚,那么营卫功能就会受影响而出现营卫不和。营卫不和,则卫气失于固护肌表、防御外邪之司,皮毛空疏,腠理不充,加之产后起居不慎,外感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袭肌表而致经脉闭阻,气血不通,从而发为产后痹。《素问·痹论》曰:“卫气……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4]这就是说如果营与卫处于和谐状态即两者调和、功能正常,就不会感受风寒湿之邪气,就根本不会导致痹病发生。清代林珮琴《类证治裁·痹证论治》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风寒湿乘虚内袭……气血凝涩,久而成痹。”[9]所有说,营卫失和是产后痹发病的关键所在。

2 桂枝汤“调和营卫”治疗产后痹

产后痹发生的关键病机是营卫不和,因此治疗产后痹的根本大法就是调和营卫。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基础方,也可以称为调和营卫第一方,因为具有调和营卫的诸多方药,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进行加减的相类方[10]。

张仲景《伤寒论》中论及桂枝汤有22条,首条即第12条出现在太阳病篇:“太阳中风,阳浮……阴弱者,汗自出,……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紧跟此条之后的第13条“太阳病……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说明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袭表,正气不足,卫阳不固,营阴外泄,营卫失和所致的太阳中风表虚证的。95条“太阳病……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宜桂枝汤”和53条“病常自汗出者……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是桂枝汤通过调和营卫来治疗汗证的。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该条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身痛证的。在《伤寒论·可发汗病脉证并治》记载:“伤寒差以后……脉浮者……宜桂枝汤。”该条是治疗伤寒病后正虚未复,复感风寒之邪气,以桂枝汤化气和阴阳,解肌调营卫。从以上条文可见,张仲景所创桂枝汤,以“调和营卫”立法,既可治疗外感表虚证,又可治疗汗证、身痛等虚实夹杂的内伤杂病,治疗病证广泛。产后痹虽然病程缠绵,虚实夹杂,难以速愈,只要抓住“营卫不和”的关键病机所在,辨证准确,无论是初得的,亦或是久病数年的产后痹,尽可大胆在临床上应用桂枝汤。这也为后世医家进一步研究桂枝汤的应用范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 基于《黄帝内经》分析桂枝汤

3.1 从“治病必求于本”探析桂枝汤 桂枝汤是由桂枝、芍药、生姜各3两,炙甘草2两,大枣12枚,一共5味药组成的简单小方。方中桂枝味辛气温,辛以疏散风寒,温以通阳化气,解卫分之邪气,为君药,从性味上归属阳;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补营阴之弱,为臣药,性味上属阴。桂枝芍药按1∶1比例等量配伍合用,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阳一阴,君臣相须为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共奏调营卫,和阴阳之功,其中“和阴阳”乃最为重要之功效。《黄帝内经》阴阳学说中提出的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而这个本就是指阴阳。人身有形,不离阴阳,可以说自然界宇宙万物都离不开阴阳,它是万物死生的根本。人体康健的状态就是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阴阳也是八纲辨证的总纲,桂枝汤通过各药物的性味和功能属性的合理配伍,达到了调和阴阳使之平衡的作用,抓住了治病必求于本的总则。

3.2 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探析桂枝汤 方中炙甘草,甘平之品,补益中气,缓急止痛,又调和诸药;大枣,味甘、平,无毒,安中养脾、补气生津;这两味都是甘补之药,主要补益中焦脾胃。因《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补之。”所以桂枝汤选用炙甘草和大枣就是以甘补脾,以促气血生化,扶助正气,以防桂枝生姜等辛散之品伤及气血,加重病情。同时甘草和大枣都是甘味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药相伍合用,可辛甘化阳,增强温阳固卫之力;与芍药性酸性敛之药相配合用,又可酸甘化阴,增强滋阴养营之功,可谓一箭双雕;通过温阳滋阴,进一步起到调和阴阳之功。生姜辛温,助桂枝辛散表邪以解肌调卫,又和胃止呕;,佐芍药敛阴养营;姜草枣三药相配,入通中焦脾胃,补脾和胃,益气养血,调和营卫与阴阳。所以中焦脾胃健运,则气血营卫和调,正如《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卫出于中焦。”总观桂枝汤的药物组成,药虽然只有5味,但少而精,配伍巧妙,层次分明,邪正并调,攻中有补,散中有收,阴阳兼顾。柯琴在《伤寒附翼》中称赞桂枝汤为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群方之魁,是具有滋补调和阴阳、营卫气血,以及解肌发表的总方[11]。

因为桂枝汤的立方基石是紧紧围绕顾护后天之本的中焦脾胃,进而达到补益气血之功,所以桂枝汤不仅是和营卫而散风寒之解表剂,更是可以调和营卫、益气和血、滋阴和阳的补益剂。而《伤寒论》的桂枝类方更是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类疾病,故称桂枝汤为调和营卫第一方当之无愧。徐彬在《金匮要略心典》中高度盛赞桂枝汤,说它既可以解肌和营卫以治疗外证,也可以化气调阴阳治疗内证。后世医家也普遍认同桂枝汤是“能内能外”的调和之剂。

产后痹的妇人本已正虚,正是由于气血不足,进而营卫不和,阴阳失衡,在感受外来风寒湿之邪后,出现汗出、乏力与遍身肌肉关节苦痛,最适合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益气养血,引邪外出,调和阴阳;切不可用麻黄之类方药峻发其汗,以防令正气更虚,邪气流连,病程缠绵。章虚谷曾说,桂枝汤是从“脾胃以达营卫”来立法组方,从而和气血,调阴阳,达表里,通经脉而使气血周行通达全身[12]。

基于以上理论,临床上应用桂枝汤治疗一些难治性产后痹均获得极好的临床疗效,介绍如下。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性,32岁,2018年3月20日初诊。半年前于当地医院行剖宫产下1女,产后在月子里常自汗出,进食或稍微活动后汗出尤甚,伴乏力、畏风寒,出月子后自汗乏力均无缓解,也未重视而进行调养。5个月前外出购物时感受风寒,出现周身关节肌肉酸痛,尤以双手小关节僵硬疼痛为甚,当作感冒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曾于某西医院查血尿常规、风湿4项、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等,均未见异常。自诉近5个月间断于药房自购多种药物口服,疗效不佳,反见四肢关节僵硬疼痛与汗出乏力逐渐加重。来诊时见周身关节肌肉僵硬酸楚疼痛,晨僵约3~5 min,畏风寒,尤其怕风,遇暖则舒,夜寐差,梦多,乏力喜卧,易汗出,纳可,二便正常。查体:形体偏瘦,面色萎黄无华,无关节肿大畸形,无肌肉握痛,舌体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辨证属营卫失调,风寒闭阻,以“调和营卫,解肌祛风”立法,方药选桂枝汤加减,具体方药:桂枝12 g,白芍12 g,炙甘草 8 g,生姜 12 g,大枣 10 g,当归 10 g,鸡血藤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2018年3月27日2诊:关节肌肉酸痛和汗出明显减轻,仍畏风、乏力倦怠、多梦,在上方基础上加黄芪20 g,酸枣仁5 g,14剂,服法同前,后随诊已痊愈。

按语:本例属于剖宫产后气血亏虚、营卫失和、风寒袭表所致的产后痹。患者产后在月子期间就出现气血不足,营卫不和的汗出乏力症状,由于没有重视调养,使营卫气血功能虚而不得恢复,腠理不密,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滞体内,痹久不愈,内舍于脏,致心脾两虚。治疗重在调和营卫,祛风解肌,兼养心脾,用桂枝汤加味治疗。方中以桂枝温经通阳,且振奋心阳,解肌祛风;白芍益阴敛营,配合桂枝调和营卫,扶正解肌。当归味甘性温,补血活血止痛,配合姜草枣,补血养心;鸡血藤味甘苦性温,活血补血,舒经通络以止痹痛。2诊时加生黄芪益气固表,与当归配伍共奏益气养血、补脾养心之功。酸枣仁,味酸,性平,养心安神、敛汗,可助白芍益阴敛汗,入心脾肝胆4经,可宁心安神。细辨该方蕴含着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这些方都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化裁而来。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阴阳两虚、气血亏少、血脉凝滞的血痹;芍药甘草汤可起到养血柔筋、缓急止痛之功;桂枝甘草汤有温心阳以扶正止汗之效。方中有方,层层相扣,共同发挥着调和阴阳、扶正驱邪除痹之功。

5 总结

产后痹是当今社会产后妇女常见的多发难治性疾病,中医中药治疗该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黄帝内经》理论的指导下,要考虑到产后痹患者为产后特殊的体质人群,在治疗上要从中医的因人制宜角度出发,遵循《黄帝内经》中重点强调的整体观,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方面辨证分析产后痹的病因病机,从而抓住产后痹的关键病机是营卫不和。所以,治疗产后痹的重心就是调和营卫,而非常用的发汗祛邪通络的治痹之法。只要抓住营卫不和的基本病机,趁病情轻浅之时,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则病邪易去[13]。若病久正虚邪恋,病邪深入,累及脏腑,病证复杂,病邪缠绵难除,需分清虚实标本[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善治者,先治皮毛……其次治五脏……半死半生也。”同时也要强调治疗难治性产后痹时一定要固本,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固本即是重视调护中焦脾胃,脾胃健则脏腑俱旺,气血充盛,经脉关节得养,但不可滋腻太过,以防碍胃[15]。

综上所述,从《黄帝内经》致痹理论出发,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抓住难治性产后痹的关键病机,从中医古典医籍中筛选契合经方“桂枝汤”,并将其应用到临床,通过实践证明其临床价值。这也提示笔者,重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的理论探索与挖掘,并不断创新、扩大经方原有的治疗范围,让中医药更好地服用于临床,造福全人类。

猜你喜欢
桂枝汤营卫邪气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皮肤表皮角蛋白18的影响
幸福来自感动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
别轻易拔罐刮痧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