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元莉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民医院外科,山东 济南 250115)
腹部手术在外科手术中极为常见,其患者术后往往由于手术创伤、腹腔炎症以及器械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程度不同的粘连性肠梗阻[1]。腹部手术中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具有反复性发作的特点,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手术后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起到显著作用。本次研究在其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现在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对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外科100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均行腹部手术,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中2男9例,女21例,年龄19~75岁,平均(44.25±2.56)岁,其中胃切除13例,肠道切除11例,肝胆手术8例,阑尾切除10例,其他8例;观察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4岁,平均(44.17±2.42)岁,其中胃切除14例,肠道切除10例,肝胆手术9例,阑尾切除11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术后禁食、补充营养、抗感染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胃肠减压护理。利用负压吸引器处理,保持引流畅通,并注意观察引流物质的一般情况,如量、颜色与性质等,术后3 d可使用开塞露。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工作,避免口腔感染发生;②肠道人工运动。术后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之后,根据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开始进行被动的肠道运动,上肢屈曲,进行一些上肢运动,比如上举、伸握等,每次15遍,每日2至少2次。鼓励患者用鼻子吸气,同时缩唇缓慢的呼气,以平卧位进行“噗噗”发声练习,每次时间保持4 h。术后可尽早开始下床活动,着重进行下肢锻炼,如无法尽早下床,可进行翻身、拍背等处理;③腹部按摩护理: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照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交替按摩腹部,注意力道应从轻到重,再至轻,每次持续时间为20 min,每日2次;④心理护理干预:腹部手术后,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伤口疼痛,镇痛药物可对肠道蠕动起到抑制性作用,因此应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术后症状,以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同时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这对稳定身心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其配合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⑤饮食护理干预:术后要求患者禁食,可从肠外补充影响,待肠胃功能恢复之后可适当进流食,在进食期间如发现无不良反应,可改为进半流食。该病患者在饮食上应侧重清淡和营养的食物,可达到促肠胃消化的作用,此外,注意叮嘱其禁烟禁酒。在患者出院前给予其用药、饮食与运动等方面指导。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提供的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表共计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本文以软件SPSS 21.0统计分析各资料数据,分析过程中定性资料数据(本文中有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用卡方检验,描述以(%),P<0.05代表资料数据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0%(1/50),对照组为14.0%(7/5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4.891,P=0.027)。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专业的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16.0%(8/5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2.0%(1/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5.983,P=0.014)。
腹部手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该病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有研究称,为患者实施胃肠减压、按摩腹部、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出现,对提升患者满意度也有促进作用[2]。为此,本实验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组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显示了对腹部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总之,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但可以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建议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