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霞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 辽宁 大连 116033 )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而且转子部位的血液循环较为丰富,骨折后愈合较为困难[1]。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效果较佳,但是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而常规护理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效果一般[2]。为寻求更佳的护理方案,本院选择6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室护理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不错成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60-81岁,平均(69.47±4.35)岁,根据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14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其中摔伤患者18例,扭伤患者5例,车祸患者8例;观察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61-80岁,平均(69.52±4.21)岁,根据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3例,Ⅲ型9例,Ⅳ型5例,其中摔伤患者17例,扭伤患者6例,车祸患者8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1)经X线、CT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2)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2)患者意识不清或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等。
2 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组施行常规护理,包括术前介绍、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协助手术、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手术前护理:手术室护士于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确保患者状态符合手术指征,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面对手术的心理状态,使用恰当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手术目的以及手术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了解,消除患者因陌生而产生的焦虑、恐慌情绪;护理人员需使用适当语言安慰鼓励患者,给患者讲解本病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多提问,并耐心、细致的进行解答,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做好手术室及医疗器械的准备工作,使用紫外线照射手术室1-2小时,调节手术室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5℃为宜,湿度控制在50%-65%为宜,清点手术中所需器械如无菌保护套、C形臂X线机、麻醉仪、监护机、骨科牵引床等,检查各种器械及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做好手术室及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2)手术中护理:巡回护士需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保持手术室内适宜温湿度;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指导患者采取仰卧的手术体位,建立静脉通道,注意查看静脉留置针状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手术,麻醉手术完成后为患者留置导尿管,注意查看导尿管是否畅通;协助医生进行手术,使用棉纸包括患者的足部、踝部等隆突关节,套上袜套后将患侧肢体固定于多功能牵引床的足支撑架,健侧肌肉丰厚处粘贴电刀负极板,以免肢体被手术床等金属物品接触引起灼伤,使用C形臂X线透视确定复位满意,进行常规消毒及铺巾,协助手术医生穿着铅衣、并戴铅帽,注意做好患者的眼、皮肤、生殖器等部位的保护工作,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积极处理;手术完成后需与其他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核对无误后方可关闭切口;手术结束后整理手术物品并填写手术护理记录表,做好手术器械使用记录填写及保养工作。(3)手术后护理:协助医生将患者从手术床移至牵引床,转移过程中动作轻柔;病房护士需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以防出现失血性休克、低血压等,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切口处有无出血、肿胀等,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的发生;每隔2小时为患者更换体位,防止压疮的产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疼药;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养成健康的作息时间,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以及个人喜好,为患者制定高营养、易消化的食谱;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恢复锻炼如三点支撑抬臀、足踝转动、弯曲健腿等。
3 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褥疮、内固定失败、便秘,计算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生活质量评分。选择生活质量简易量表(QOL-BREF)[3]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内容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关系,总分是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5.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对照组发生感染2例、褥疮2例、内固定失败1例、便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4%,观察组仅发生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026,P=0.045)。
5.3 2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57±8.62)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41±6.75)分,护理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t=0.081,P=0.468),护理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3.24±9.23)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1.30±9.74)分,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对照组t=2.187,P=0.017;观察组t=6.056,P=0.000),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3.519,P=0.000)。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4]。股骨转子间骨折多是因为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引起,当人体跌倒时,身体会出现旋转,在落地式呈现过度的外展或内收;或是侧方倒地时,导致大转子直接撞击地面;上述情况均可出现转子间骨折,为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受伤后,主要表现为转子区出现明显肿胀、疼痛、淤血斑以及下肢活动受限等[6],检查时表现为转子间压痛,患者的下肢外旋症状明显,严重时可达90°,存在轴向叩击痛,测量出现下肢缩短[7]。
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有牵引复位和手术治疗,牵引复位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使用石膏、支具对患肢外侧进行固定,固定时间大约为8周,治疗时间较长[8];手术则是采用切口内固定的方式治疗,治疗效果较佳,恢复时间较快,且并发症较牵引复位疗法较少。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手术室护理是对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护理流程进行细化与优化,手术前的护患沟通、健康宣讲等措施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认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手术中通过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的身体护理,积极有效协助医生等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手术效率;手术后通过严密的体征监测、切口护理,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适当锻炼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提升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相比常规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创伤,加快手术恢复;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共5例,而观察组术后仅出现1例,其数据比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2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护理干预对提升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更佳。
综上,手术室护理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推荐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