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勇,王琼瑶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学生工作部,陕西 西安 710119 ;2.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步入新时代,同时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越演越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国家通过多部门联合出台相应的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政策,同时各高校都从就业指导、专业技能、社会实践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依然无法扭转就业难的局面。早在2014年, 李克强总理就提出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概念,同时教育部要求将“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但《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5年和2016年全国大学生创业率却仅为2.9%和3%,而且创业成功率较低,可见创业教育的实效并不理想。通过走访、调查研究,大学生对就业和创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解决他们的疑惑或者说思想上能够转变过来,能够认清社会发展和现实,抓住机遇,才是更好的鼓励大学生走好迈出校门的第一步,因此,创新创业指导和实践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尤为重要。
1、 情绪化心理:情绪化心理主要有喜怒无常、焦躁、急躁、失落等几种类型。由于就业压力过大,使学生情绪波动起伏较大,时而热情开朗,时而闷闷不乐。
2、 悲观化心理:悲观化心理主要表现在自信心缺失、过低低估自己、心态消极等几种类型。大学生经过几次招聘的洗礼,信心反复受挫,出现错误认识和消极心态,缺乏正确的就业竞争意识和主动性。
3、 保守化心理:保守化心理主要表现在就业观念陈旧、功利心重、对社会和学校不满等类型。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而不是和以前统招统分时代做对比,等待事业编制,不愿意担风险。
4、 封闭化心理:封闭化心理主要是由于自身性格和本身存在心理疾病等因素产生的就业心理问题。部分学生生来不爱交往,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自己,甚至连面试也不敢去,遇到困难惊慌失措。
1、接受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较少。很多学校只对大学生开展必要的创新创业咨询, 给有意愿的学生提供有限的场所,尽管从理论上使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但都缺乏实践经验,绝大多数尝试的大学生都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接受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较少,对真实的市场环境无法适应。
2、对于创新创业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近几年高校扩招数量不断增加,专业理论的学习要求基本都能满足,但是实践和实习环节明显不够。很多学生考试成绩都很优秀,走入工作岗位适应性较差,或和自己理想状态落差较大,没有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对于创新创业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3、保守思想和对创新创业认识不充分。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摆脱毕业后选择一个稳定工作的就业思路,导致很多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意愿不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理解不够,对于创业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等出现的风险无法预测。
1、常规意义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常规意义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经过就业指导使大学生客观冷静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己;疏导大学生积极调适自己的职业意向与职业抱负,先就业,再择业,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培养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提高耐挫伤的能力,敢于竞争,不怕失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总之,从思想上要求大学生去面对现实社会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因此常规的就业指导并不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出路指明方向,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真正的困难。
2、 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践的主要作用
(1)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创业素质。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从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创业方向去学习,加强专业学习的自主性,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让理论与实践平衡发展,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增强学生自谋出路自我发展的意识,转变固有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从追求职业的安逸稳定转向追求职业的创造价值,从追求单位性质转向追求单位效益,从追求管理岗位转向追求技术型岗位。
(3)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意识,不怕竞争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让学生懂得,不能随性喜欢干啥就干啥,而是应按照社会需要。通过锻炼让学生有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一专多能的能力。
(4)帮助学生拓宽就业路子,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他们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提前感知企业和单位对人才的真正需求。
1、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够更好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只是理论的学习和思想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结合工作实际要求,加强实践能力和真实模拟场景的锻炼和培养,理论结合实际使大学生都能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岗位。目前,我国正积极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是当代年青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大好时机。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是体现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方式。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不仅是给社会增加财富,也是为自己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还可以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 实现自身的价值。
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具备了创新创业能力,使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增强,提高了创新创业的稳定性,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我国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是面对新形势下的一种举措,符合我国的国情,大学生成功的创新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也为其他人的就业提供了就业岗位,拉动新的就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化和信息化将进一步深化,固有的人力将被不断的压缩,就业问题必将成为无法避免的难题。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对适应社会发展,解决就业难题,将起到重要的现实作用。
从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看,加强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践,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必然。从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业能力极具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践,大学生可以理清就业思路,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断提高自己抵御将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市场风险。在创业活动中,还可以发掘自己的社会能力,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另外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长久不衰的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培养和具备创新精神。总之,加强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践在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